剖析幼教裝飾性勞動專業發展

時間:2022-02-10 10:10:00

導語:剖析幼教裝飾性勞動專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幼教裝飾性勞動專業發展

摘要:裝飾性勞動是一種葛成本低效益的勞動,有技能展示、材料加工和環節冗繁三種類型。社會風氣、人的本能、教師理念及教育評價四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它的出現。裝飾性勞動這個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的解決,將會使教師贏得更多的解放,而它的解決需要教師的努力。

關鍵詞:幼兒教師;勞動;裝飾性勞動;動機;結果

前言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活動。教師的教書育人也是一種勞動,但過去對教師勞動的研究多集中于理想狀態下教師勞動特點、性質的描述上,以及此種狀態下教師的勞動報酬問題,缺乏對教師勞動實際狀態的分析對于幼兒教師實際勞動過程的考察更是鳳毛麟角,同時,幼兒教師在勞動中的職業倦怠感日益嚴重因此,本文擬對幼兒教師的勞動過程本身進行實際考察,找出其中潛在的問題一一裝飾性勞動,對其概念、類型及分布情況進行初步分析,并尋找其存在的可能性原因,以期增強人們對幼兒教師此一勞動問題的意識程度。

一、概念的提出

幼兒教師的勞動應是幼兒教師以自身為媒介,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運用自身的腦力和體力進行的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的活動但實際上幼兒教師勞動的目的不是單一的,勞動結果也不會按照預想的簡單呈現為了考察的周全,我們從勞動動機和勞動結果兩方面對幼兒教師的勞動進行實際觀察分析從動機的角度來看,人的勞動動機決定著勞動的性質,不管其結果如何。幼兒教師的勞動動機可能有兩方面的指向,一是指向幼兒發展,另一方面是指向自我形象展示當自我形象展示的動機強于促進幼兒發展的動機,在教師勞動中居于支配地位時,不管其勞動結果是否促進幼兒發展,我們都將這樣的勞動定義為裝飾性勞動。

從結果來看,認為無論人的動機如何,勞動結果的性質都決定其勞動本身的性質。幼兒教師的勞動可能獲得兩方面的結果,一是實現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二是贏得他人對自己某些方面的積極評價當第一方面的結果未實現而僅實現了第二方面的結果時,不管其動機是否指向自我形象展示,我們也將這樣的勞動稱為裝飾性勞動。

真正的幼兒教師的勞動不僅以實現最大化地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并在結果上通過幼兒的發展贏得他人對教師自身勞動的肯定,或者是對自身技能、素質等方面的好評裝飾性勞動并未最大化地促進幼兒發展,但直接通過勞動過程本身贏得了他人對教師某些方面的好評,例如理念先進、技能嫻熟、教具精美等。無效勞動則不僅未促進幼兒發展,也沒能贏得他人對教師本人的好評,無論是借助幼兒發展還是通過勞動過程本身,教師都未展示出一個積極的自我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看,三者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勞動形態,但實際勞動中,三者又是不能絕對分隔開來的連續的勞動形式。

在此要指出的是裝飾性勞動對幼兒發展并不是完全沒有積極作用,只是這種作用弱于教師形象展示的作用很多教師的裝飾性勞動在當時看來對孩子的促進作用不明顯,但可能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一種潛在的影響因此,裝飾性勞動不一定都違背教育性原則,但一定不遵從效用最大化原則。從動機上來看,教師裝飾性勞動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是偶發的:從結果上來看,這種積極影響也是微不足道、不明顯的這種勞動狀態下兒童的學習效果不明顯,但教育資源的流失情況嚴重,教師的精力與時間也易被空耗。總之,比較其成本與收益,幼兒教師的裝飾性勞動是一種高成本低收益的勞動。

二、裝飾性勞動的類型分析

為了有助于認清裝飾性勞動,筆者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提出裝飾性勞動的三種類型因為這僅是根據直觀的結果概括出的三種可能相互交叉但彼此之間又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典型現象,所以還構不成嚴格邏輯意義上的分類。

第一種是技能展示型幼兒教育本身的性質要求教師具備多項技能而幼兒教師也確實個個均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領”,這就使得幼兒教師在勞動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

在《海洋大逃亡》體育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籃球操開始,三分鐘后,教師請幼兒原地休息,自己為他們表演一段籃球。表演持續了兩三分鐘后教師也原地坐下,通過跟幼兒對話的方式創設海洋大逃亡的情景,請幼兒假扮為各種魚類在海水枯竭之時想辦法逃出海域,進入臨海以求生繼而幼兒分兩組進行鉆爬練習。

之所以穿插自己的一段籃球表演,教師的解釋是“讓幼兒熱身之后休息一下。我來表演是一種跟他們的互動,并能使他們快樂和對籃球有更大的興趣”。但根據當時的情形,幼兒在教師表演時獲得的快樂。遠不及當時旁觀看課教師的喝彩聲明顯;而且,根據體育活動中兒童機體運動規律來看。沒有必要特意安排出一段休息時間給幼兒,后續的情景創設環節中幼兒完全可以進行機體調節這樣特意安排出來的表演環節,明顯地表示出籃球是這位教師的強項,其更多實現了他人對教師技能的良好評價,而非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

第二種是材料加工型教學具是幼兒學習的支架,教師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教學具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學習但有些時候教師舍本逐末,為了顯示勞動的精細度,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材料的加工上。甚至忘卻了材料的意圖。

在一節音樂欣賞課上,教師帶領幼兒用動作感知表現一段ABA式的交響樂第一段節奏緩慢音調低沉,為了幫助幼兒感知,教師選用一個玩具機器人,企圖用機器人沉悶的腳步聲給幼兒理解和表現這段音樂提供支架。但為了增加機器人出場的驚奇,教師特意安排機器人從一個可以自動打開的“城堡”加工特別精美別致的紙箱)里走出來。

城堡和機器人有聯系,機器人和音樂有聯系,但音樂和城堡的聯系就很小了。但教師所設計的城堡不僅可以自動打開,而且精美別致,可以想象教師在其中付出了多少精力與時間。從動機上來看,決定教師這一勞動的恐怕已不是促進幼兒發展了,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得到他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從結果上看,幼兒教師的這一勞動贏得了人們的肯定,但這種肯定不是借助于幼兒的發展,而是直接在勞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因此,這種材料加工型的勞動也是一種裝飾性勞動。

第三種是環節冗繁型。勞動過程由一定的環節組成,緊湊連貫的環節有助于勞動目的的實現但當環節不必要時,教師的勞動如果贏得了他人對自己某些方面的肯定,或者是出于展示自己的需要所進行的勞動就是一種裝飾性勞動。

在《給小瓶子戴帽子》的操作活動中。教師在活動開始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頂帽子,請他們在頭上戴一下,然后收回帽子。接著問小朋友:“戴帽子的感覺好不好?”幼兒回答“好”之后,請小朋友給自己面前的小瓶子戴上帽子,看誰能又快又好的給瓶子戴好。

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給每個幼兒戴帽子的環節是為了引出給小瓶子戴帽子這一形象比喻,這一比喻使得活動有了擬人化的特點,說明了教師對幼兒心理特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并且這個環節中有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實物的利用及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的喚醒等方面的體現但活動的內在目的是鍛煉幼兒的小肌肉動作,促進其動作發展,而這一環節與兒童的學習相去甚遠,其動機和結果只與教師有關。

類似的勞動還有很多,例如有些教師為了展示自己的電腦水平,每次活動首先確定要使用多媒體課件;為了展示自己對于師幼互動的理解,活動當中不斷的提問孩子,不管提問是否有價值,甚至固定問題順序;一些教師甚至在觀摩課上花費氣力設計環節展示孩子過去的積累等等這些勞動或者在動機上或者在結果上表現為一種裝飾性勞動。

三、裝飾性勞動的原因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裝飾性勞動并探討其產生原因,筆者采用訪談法對裝飾性勞動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裝飾性勞動在幼兒園觀摩課教學中更易出現,頻率遠遠高于日常教學中:專業上的新教師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勞動:而公立園中的這種情況又多于私立園。在訪談及觀察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裝飾性勞動的出現是由教育內外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但主要原因在教育內部的教師觀念及教育評價機制方面。

當前社會轉型期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幼兒教育的沖擊不可低估激烈的競爭使人們進取,也使人們浮躁;商業的波及使得許多事物不得不披上華麗的外衣。甚至成為消費符號教育本應是一個不斷重復運轉的系統,深刻而又樸素的代表,但是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她很難“潔身自好”幼兒教育最近幾十年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成了虛化浮躁的藏污納垢之地。幼兒園之間的競爭。幼兒教師之間的比拼使得一些幼兒教師不得不采取裝飾性勞動來包裝宣傳自己。同時。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人都有一種被尊重的需要。這種需要激勵著人們去努力地展現自我以贏得他人的認可,實現在人際系統中的平衡與協調幼兒教師身為普通人,甚至是被一些人認為的“感性群體”,勞動中表現出一種裝飾性的成分也是無可厚非的公開課上除幼兒之外的“他人”多于日常教學中,因此裝飾性勞動出現的機率也就更大一些。

但是。裝飾性勞動還有教育內部因素的作用首先從教師自身來看。專業上的新教師更容易出現裝飾性勞動,說明這一現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有關從動機上來看,很多幼兒教師認為自己的勞動是為了兒童的一切但“為了兒童的一切”不等于“為了兒童的發展”一切包括發展,也包括我們現在經常談到的快樂。而快樂僅僅是一種情緒上的滿足,兒童快樂的同時并不必然伴隨內在成功感的獲得,也并不意味著其智能的進步、發展的實現。教師往往會將自己的勞動定義在使幼兒快樂上,這種膚淺的理解很容易使教師進入裝飾性勞動狀態其次,當前教師在考慮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時,大多考慮到了教育性原則,并總想使自己的每一次教學盡可能多方面地促進幼兒發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多行動以提供給幼兒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她們又常忽視效率原則,在選擇促進孩子發展的途徑時,僅考慮哪條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卻忽略了哪種是最經濟的。我們為孩子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架時,不僅應考慮其對幼兒發展是否有價值,更應考慮其對幼兒發展是否必不可少。這不僅是出于節約教師勞動量的考慮,更是給幼兒自主性發展創造空間再者,在裝飾性勞動中教師關注的是自己,尤其是他人對自己教學技能方面的評價按照富勒和鮑恩對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劃分,從事裝飾性勞動的教師還處于“關注教學情境階段,關心的主要是在目前教學情境對教學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的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如何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她們還未達到“關注學生階段,還不能很好地把兒童作為自己關注的核心,關注他們的學習、社會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過教學更好地影響他們的成績和表現”這說明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成熟是導致其進行裝飾性勞動的原因之一而我國幼兒教師整體上正處于從“技能型教師”到“理念型教師”轉變的階段,則現階段裝飾性勞動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但它是一個發展性問題,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將會隨著幼兒教師專業上的發展進步而減少和消失。

其次,公立幼兒園中的裝飾性勞動多于私立園,說明教育評價機制也是引發裝飾性勞動出現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評價在整個幼兒教育中起著導向性的關鍵作用,它的變革也是幼兒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過去的重結果改為今天的重過程,由以他評為主改為以自評為主并結合他評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制定出來的評價標準緊緊圍繞促進兒童發展的目的,符合科學評價理念的同時也充滿了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這種完美的教育評價標準引導幼兒教師關注活動過程時,卻完全丟掉了對活動本身所應實現的教育價值的評析,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除了標準本身可能:還存在一定問題外,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在理解標準時采取了一種分割的方法,將完整的標準割裂開來,顧一點而不及其余,使得自己行為本身錯位,成為裝飾性勞動。另外,評價的本質就是比較。自評也好,他評也好,這種形式上主體的變換無法改變教師之間“攀比”的心理,尤其是同年齡層教師之間更容易出現一種非正式的橫向比較,進一步強化激發了教師裝飾性勞動的出現。

總之,教育內外的各種因素導致了幼兒教師裝飾性勞動的出現,這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也是當前的教育形勢和社會風氣的激化物。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從動機及結果兩個角度對幼兒教師的勞動進行了實際考察,界定了幼兒教師裝飾性勞動的范圍,繼而對其典型形態及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結論,裝飾性勞動的存在既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又加重了教師的勞動量,導致教師教學精力的分散流失,不利于職業幸福感的獲得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使幼兒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以通過意識與行動的聯接,使其自覺端正教育理念,正確對待教育評價。并行動起來共同維護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當然這更需要幼兒教師專業上的發展進步,需要我們假以時日并予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