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教育啟發研究

時間:2022-04-15 04:31:00

導語:美國藝術教育啟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藝術教育啟發研究

一、美國藝術課程標準的出臺

美國的藝術教育在提出以“學科為基礎”的發展方式以后,為了更進一步地加快規范化、系統化,于1994年運用立法程序通過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首次將藝術法定為國家教育目標所列“核心學科”之一,規定藝術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并一并納入“國家教育進步評估”體系中。這充分地體現了美國政府對藝術教育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加快了藝術教育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進程。同年,由美國藝術教育標準全國委員會項目主任約翰•馬赫爾曼領導的全國藝術教育協會聯盟出臺了《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其根本目標是為了更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美國的藝術教育質量,為了使美國的教育在2000年達到“世界級水平”而努力。一系列相關法律及標準相繼出臺,如《教育法》、《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都證明了美國藝術教育正在步入規范化和系統化,同時也表明美國政府對藝術教育也做到了從觀念層面的重視轉變到具體保障措施的出臺。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學科。這四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由具有代表性的國家藝術組織來完成標準的編寫。它們分別是: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MENC),國家舞蹈協會(NDA),美國戲劇與教育聯盟(AATE),國家藝術教育協會(NAEA)。這些標準是藝術家、藝術專業協會、各教育機構、政府官員等機構觀念一致性的體現。藝術課程標準的研制由國家藝術教育協會聯盟負責,各協會負責本學科內容的研制,主要任務是要研制出一整套能夠清晰表述在不同階段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例如音樂課程標準主要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而在這10個方面都涵蓋了學生在4、8、12年級結束時所要達到的要求。這10個方面是:(1)獨立的以及能夠與他人合作演唱不同風格類型的歌曲;(2)獨立的以及能夠與他人合作演奏不同風格類型的樂曲;(3)能夠即興創作和伴奏風格多樣的旋律;(4)具有創作和改變歌曲的能力;(5)讀寫樂譜的能力;(6)音樂的欣賞、分析、表達能力;(7)評論和表現音樂的能力;(8)理解音樂內部的聯系,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和非藝術的內在聯系;(9)理解音樂與文化、歷史的關系;(10)能夠鑒別音樂領域的范圍。[1]藝術標準在這些方面對學生在4、8、12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且還提出了一般水平和高級水平所要達到的不同目標,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學校能夠清晰地按照不同階段的要求來完成對音樂的學習和教學,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具體化和細致化,也能夠使學生有更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二、美國藝術教育的特征

(一)藝術教育成為基礎教育核心學科特征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教育中強調“新三藝”,即數學、自然科學和英語,把以上3科列為美國教育的核心學科。到了布什政府將英語、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和地理5門課程列為核心課程。直到1993年克林頓政府通過立法程序頒布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這項跨世紀的和以世界級水平為目標的宏偉計劃,首次將藝術包含音樂、視覺藝術、戲劇和舞蹈在內的,增列為基礎教育核心學科。這一重要舉措從此改變了美國人對藝術教育的認識,藝術教育也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學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

(二)藝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相關性和綜合性特征

美國藝術課程在與其他學科聯系的綜合性特征上,從《藝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藝術課程標準》中專門把各門藝術學科之間以及藝術學科與非藝術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列了出來,強調各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希望能夠實現在學校的整體教學過程中體現課程的相關綜合性特征,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實現藝術教育對人的價值和作用。與此同時,《藝術課程標準》還要求把藝術所產生的文化、民族背景作為研制藝術課程的基礎,強調藝術教育的文化多樣性。在《藝術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句話:“《標準》是形成課程相關和綜合的關鍵?!币簿褪钦f他們把藝術作為一種手段或者說是通道,來使學生通過藝術學習通向其他學習領域。而要想實現和建構這些聯系,就要完成不同藝術學科的教學任務,在任務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增強各藝術門類間的聯系,或者是藝術與非藝術學科間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相關”;另一種是“綜合”。而在綜合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表現多種學科的統一性特征。蘇珊J.在其文章《用課堂教師和音樂專家的感知能力來實現音樂教育的國家標準》一文中,針對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九個標準可行性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這九個標準的實現需要教師整合其他的教學資源和其他學科來實現。[2]因此,這一結果更進一步體現了音樂學科的綜合性特征。在美國音樂課程標準對9—12年的要求中,我們看到要求學生在理解音樂與藝術學科間的聯系以外,還要理解音樂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同時還要理解音樂與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關系。而對于熟練水平和高級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在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和藝術以外學科之間的關系方面,熟練水平要能夠比較不同的歷史時期和風格中兩門或兩門以上藝術的特征;同時還需要解釋藝術以外各學科原理和材料與音樂的原理和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而高級水平則要求能夠比較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文化,能夠解釋藝術在展現過程中,創作者、表演者在各門類藝術之間的差異。在理解音樂與文化和歷史的關系中,對熟練水平和高級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前者要求憑借聽覺來對不熟悉的音樂按照體裁和風格分類;而后者則要求識別和解釋作品的風格特征。通過以上不難看出,美國的藝術課程在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上包含了歷史方面與文化方面等等。而美國的藝術教育也更深層地體現了綜合性的特征,不僅僅是藝術學科內的綜合,還體現了通過藝術的學習來聯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

(三)藝術課程類別的多樣性特征

美國要求在幼兒園階段就要開設藝術類課程,而從小學一年級到七年級學生都要上美術課程和音樂課程。到八年級以后,則要求在視覺藝術或者音樂課程選修其中一門課程。美國的藝術課細分為繪畫、手工、攝影和計算機輔助藝術等不同的課程內容。音樂劃分為聲樂和管弦樂等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例如,美國威廉王子縣的小學生(1—5年級)每天都有一堂45分鐘的綜合類課程。如藝術課包括繪畫和手工,音樂課包括聲樂和器樂,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輪流上一堂。到了中學以后可以選修藝術或者音樂課程,如果選擇的是音樂,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全年都是自己所選的課程內容,每隔一天要上一次大課,每堂課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如果選修的是藝術類的課程,則把一年的課程分成四個季度來學習。繪畫、烹飪、木工等每個季度學習一種,每天45分鐘的課程。高中最后兩年如果選修的是藝術類課程,則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是必修課,一些有條件的學校給學生還開設攝影類課程。每個學校的情況有所不同,學校根據學生選修不同類別課程的多少和師資力量來調整課時的分配,但要保證總的學時數,不能在總的學時數上減少學生藝術類課程的比例。豐富多樣的藝術課程,使美國的中小學生暢游在藝術的殿堂里,他們接受著不同形式、不同類別藝術形式的熏陶。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同類別的藝術當中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四)課外活動的豐富性特征

美國的藝術類課程除了課堂上的教學之外,還經常舉辦各種校內和校際間的展出與匯演,在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的同時,增強學生藝術技能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藝術活動都會邀請本地和全國知名的藝術家或者專業的演出團體來指導學生,或者邀請他們來演出表演。如在聲樂和器樂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優秀學生,經過考核后可以被邀請參加地區或縣級的學生演出隊參加演出;而在視覺藝術方面成績較突出的學生或者班級,在校舍改造或裝修時,往往會被邀請參與設計或者繪制墻體上的大型壁畫。9年級以上,藝術成績優異的學生可由教師推薦加入由國家藝術教育協會設立的國家藝術榮譽學會;7至9年級藝術特別突出的學生則可以加入國家初級藝術榮譽學會。目前,全美國有45000名在視覺藝術上有天分的中學生加入了國家藝術榮譽學會和國家初級藝術榮譽學會。參加學會的同學每年要交付會費,不同學會會費略有差別。會員全年都有資格參加學會舉辦的各種活動,表現突出的還可以取得學會與各個藝術類院校合作設立的獎學金,在中學畢業以后可以進入藝術院校繼續深造。一般來說,在美國如果讀到高中畢業,每個學生在藝術和音樂方面都會具有一定的基礎,而且這種藝術的熏陶和基礎訓練將會對個體一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五)教學方法的自由性和靈活性特征

美國藝術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把藝術教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來進行學習,同時也是作為通識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門人文學科,跟其他科目一樣是不可或缺的課程。而這種教育模式的創新之處,是從提高人文素養為目標來引導學生學會鑒賞藝術和文化。從教學內容方面,視覺藝術更加受到重視。在教學內容上看無論是西方的藝術作品還是亞洲、非洲的藝術作品,都能夠成為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美國的藝術教育主要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通過四個階段對藝術的學習,來確立一種綜合的藝術感覺,從而使人們認識到藝術的價值。對于這種綜合藝術教育模式的教學,更加需要藝術課程教師具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例如,以對北歐畫家蒙克的作品《吶喊》的欣賞、分析的藝術課中。首先,教師以“吶喊”為主題,鼓勵學生通過語言、身體、繪畫等手段一起來表現“吶喊”的情景,從而使學生親身經歷受驚嚇后吶喊時的感受。同時,體會在“吶喊”時人在心理、生理上的變化。不難想象到,整個課堂充滿了孩子們創造出來的五花八門的“吶喊”聲,以及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行為藝術作品。這無疑是對學生一種鼓勵,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其次,教師會選擇出一些作品,讓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暢所欲言地說出“吶喊”時的感受以及背后的故事。再次,教師會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將蒙克的《吶喊》展示給學生。并且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猜想主人公吶喊的原因與感受,以及吶喊所引申的更深刻的含義等。同時將學生們引入歷史里學習,介紹作者的人生經歷和作品風格特征。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后,引導學生再次審視作品,讓學生們進一步思考蒙克的這幅作品到底所要表達的是什么內容?這幅畫還有什么意義?人們會得到什么樣的啟迪?通過以上課例,不難看出在這一堂課中,融合了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與美學四門學科。而藝術課教師也通過了多種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使藝術課程變得更加自由、豐富多彩,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藝術活動中,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六)強調多樣性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美國藝術教育的巨大資源,美國也沒有放棄對這一資源的利用。在藝術教育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在用多種文化熏陶著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們通過多樣性的文化來認識世界,同時讓學生能夠利用多種文化來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傳統藝術、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都在為認識美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和藝術提供著多樣性的視角。還有每一種藝術形式產生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發生在同一時期的其他國家的藝術形式的特征,他們之間到底有何種內在的和外在的聯系。此外,美國的藝術教育還要求學生們理解藝術是世界的,要被世界人民所共享。因此,藝術是不分國界的,可能在語言上各個國家是不相同的,但是藝術是相通的。就像音樂,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音樂,不同國家的人們在聽了之后都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內容和情感,不同的旋律都在向人們表達著不同的意境,音樂帶給人們的審美感受都是一樣的。而美國恰恰把這種多民族、多元文化作為一種財富利用起來,在藝術課程的建設上遵循了要注意多民族的傳統、民俗、宗教、性別、種族等特征以及各種藝術形式所體現共性和個性的特征問題,使其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是土著的舞蹈,還是中國的書法,或者阿拉伯的藝術等等,都是人類世界寶庫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都是美國藝術教育中的一部分,他屬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三、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

(一)提高重視,體現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藝術其實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被藝術包圍著。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是不能夠發現美、體驗美的人,那么在他的世界里總是缺少些什么。因此,從教育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發現美、欣賞美、體驗美的能力。從人的全面培養角度出發,不是培養學習的工具和工作的工具,我們培養的是健全發展的人,因此缺少不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我國的現狀來看,藝術課程在一些城市學校開展的還是比較完善的,每個學校也能夠按照教學計劃和規定來完成教學任務,但也有在一些情況下藝術課程的教學時間被一些其他課程所占用。而在一些農村的學校,可能一些學生還沒有見過鋼琴是什么樣的。有的藝術課教師可能會充分的開發當地的藝術資源,利用現有的藝術資源來讓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但這種情況也是少數。大多數的教師還只是把每堂課上成學個歌、畫幅畫就草草了事,不開動腦筋,不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使每一堂藝術課程上得生動、豐富、精彩。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周最愛上的就是音樂課,每到上課都能拿到不同的樂件和老師一起打節奏,特別的開心。而每當要臨近期末或者其他一些時間的時候音樂課或者美術課就要被挪用為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補課的時間,我就會很失望。我想現在的小學生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渴望藝術,都有一顆純真的向往藝術的心。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需要教師在他不同的人生發展階段畫上精彩的一筆,藝術教師也不例外。因此,無論從政府的角度,還是從教師的角度和家長的角度,都要提高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借鑒美國的藝術教育的做法,對學生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藝術教育,真正地發揮出藝術教育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課外藝術活動的豐富化

要想藝術教育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體現人文性特征,就需要我們的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完成教學內容。而在這一過程中,還不能失去藝術課的系統性,還要完成正常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這就給藝術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怎樣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完成一堂藝術課?怎樣使每一堂課都變得生動、活潑,讓更多的學生喜歡藝術、熱愛藝術?這就需要我們的藝術課教師多動腦筋、勤思考。像美國的那名美術課教師一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完成一堂課,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僅欣賞了作品,更多的是親身體驗到了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美國的中小學藝術教育課課外內容的豐富化,以及藝術教育的社會化也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示。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把學生的課外藝術活動不再變成走過場,真正地做到實處。充分地挖掘可利用的各種藝術資源,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等,讓這些社會資源能夠為藝術教育服務。把藝術家請到學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使學生能夠與藝術家們親密接觸,樹立榜樣意識。學校的藝術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技巧以外,還要深入挖掘特殊人才,建立學生的藝術培養的系統性和終身性。將那些在藝術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進行特殊培養,為培養專業藝術人才打基礎。

(三)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2000年我國推出了除音樂、美術課程以外的藝術課程,目前已經有12年的光景。在這12年中有反對的聲音,也有支持和鼓勵的聲音。而從藝術課程的實施來看,也不容樂觀,新事物需要人們通過時間來認識它。從全國來看,能夠實施藝術課程的地區和學校屈指可數。一批批學校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藝術課程的實驗。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從藝術課程教材自身所體現的問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把握不好教材的意圖,不知道從哪一學科來展開教學。而從教材自身來看,可能系統性和完整性還不夠。第二方面是從教師方面也體現出很多問題,例如不能夠深入地理解新課標,教學方法單一,缺少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積累,課堂上缺少多種藝術形式互相融合的教學特征等等。第三個原因是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所體現的問題,個人能力上能夠符合藝術課程要求的教師很少,幾乎每個學校都是由原來的音樂或者美術課的教師來擔任藝術課程教學。而需要跨學科來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從技能的角度來說就力不從心了。第四個原因是藝術課程的推廣所呈現的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了解有藝術課程這門學科存在的人們知之甚少,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甚至還有很多的藝術教師,也不知道有藝術課程的出現。因此也就降低了大家對藝術課程的認識和理解,也是導致藝術課程實施困難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要想新藝術課程能夠充分發揮它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加強對藝術課程的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藝術課程,知道它的優勢,這樣才能拓寬實施的渠道。另一方面國家是否也要加強政策的扶持,從教材的建設到教師的培養,再到硬件設施的投入,這都需要國家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和體系才能更好地推進課程的實施。從全球的大環境來看,綜合是未來的趨勢,不論是藝術課程還是其他課程,最后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對學生的日常培養上,需要加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上是對美國藝術教育的特征的深入剖析,以及對我國藝術教育的開展、藝術課程的建設提出的幾點建議。藝術教育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學科,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乃至全球的人們都認識到藝術對人的發展和成長的重要作用。只有給予藝術教育足夠的重視,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而對于綜合藝術課程的推出,國家也要有足夠的重視和政策的扶持。縱觀美國的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技能、技巧的學習,而且是通過藝術手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懂得去發現美和鑒賞美。藝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尤其使那些有特殊藝術才能的學生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要想使我國的藝術教育與世界接軌,就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的經驗來進一步推進我國藝術教育的進步與發展,使藝術教育更加系統化、普及化和大眾化。

作者:荀洪梅馬云鵬楊家安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