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11 05:01:44

導語:職教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教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

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的建設工作任務落在區內60所高職學校和中職學校,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承擔著“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建設任務。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38年的廣西省立桂林師范學校。在8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一直堅持以培養優質基礎教育師資為辦學方向,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鮮明的教師教育和藝術教育辦學特色,學校獲得“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一、專業群構成及其邏輯關

系學校藝術教育專業群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以廣西職業教育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兩個示范特色專業為核心專業,選擇藝術教育、舞蹈教育和音樂表演專業組成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揮專業群的聚集效應,以專業群建設帶動學校藝術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輻射學校所有藝術教育專業,如表1、表2所示。

二、專業群發展研究的目標及意義

以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為核心的藝術教育專業群辦學,人才培養要以主動適應和服務廣西基礎教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為目的,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學校自治區級音樂、美術教育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為引領;加強藝術教育專業群建設,推動專業群整體發展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全面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制訂符合職業崗位任職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協同育人聯盟深度融合,建設高質量實訓實習基地,構建高標準的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力爭經過三年建設,研究基地成為引領廣西高職藝術教育專業改革的示范基地。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建設的有效開展,有如下意義:一是建設廣西高水平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平臺,提升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發展與研究水平;二是培養具有較高水平的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師資團隊;三是滿足廣西農村中小學校對藝術師資的迫切需求;四是滿足廣西基層藝術文化服務行業和旅游藝術服務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五是面向東盟傳播廣西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精華。

三、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建設內容及實施路徑

(一)研究的思路與內容。一是明確為廣西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服務的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以學生為本的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崗位引領,分層落實,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路徑與方法。二是研究專業及專業群發展的系列問題,形成理論研究成果。根據專業群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研究專業發展中的系列問題,理清研究思路和框架;通過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指導專業及專業群開展實踐探索。(二)研究的實施路徑。1.制定廣西特色藝術教育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廣西基礎藝術教育和文化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的目標,到農村小學、幼兒園、培訓機構、文化旅游企業等實地考察,并與行業專家座談,了解行業需求,尋求學校與社會對接的切入點,制訂適合應用型高職教學,符合廣西基礎教育和文化產業等就業崗位群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研究設計具有“專業素養+崗位技能+專業特長”的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根據專業群“崗位引領,分層落實,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搭建“平臺+方向+項目實訓”專業群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藝術教育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與未來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能適應區域社會文化教育和經濟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藝術專業人才。具體如“平臺+方向+項目實訓”專業群課程體系,見圖1。2.實施凸顯就業崗位能力培養的“三教”改革廣西基礎藝術教育和文化產業等崗位急需畢業即高水平就業的藝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專業群開展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突出培養學生就業崗位技術能力。(1)建設廣西藝術教育專業高水平研究師資隊伍一支具備綜合素質好、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藝術教育專業群教學團隊是基地建設的根本。一是專業群帶頭人隊伍建設。以核心專業帶頭人為引領,以群內其他專業帶頭人為骨干,建設一支高水平、專業優勢互補的專業群帶頭人隊伍。著力把核心專業帶頭人培養成熟悉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改革和發展趨勢、能駕馭專業群建設、具有較強綜合協調能力的專業群帶頭人。二是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培養、引進、外聘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支在專業群建設中發揮中堅作用、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資源共享的專業骨干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作用,每名骨干教師至少幫帶1名青年教師成長。建設期內,專業群教學團隊至少主持或結題一項自治區級教研教改項目。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帶動專業群教師隊伍水平整體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40%以上。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學位,申報高級職稱。實施校內以老帶新結對子,指派青年教師到小學掛職工作或實踐鍛煉,聘請實踐指導教師。三是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校企共建教師隊伍機制,聘用有實踐經驗的一線行業企業高級職稱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動態更新的兼職教師隊伍。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形成專、兼職教師分工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共同培養專業人才的良好機制,組建一支高校與行業企業一線相結合的互利共贏的“伙伴式”教師團隊。(2)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一體化教學工作頁廣西基礎藝術教育急需緊缺的藝術師資和文化旅游產業急需的基層藝術服務崗位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就是一體化教學工作頁開發的依據。專業群遴選三門專業核心課程,以崗位職業能力典型工作任務項目式呈現為載體,按照就業崗位典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式,運用教育教學原理,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專業教學規律,進行活頁式教材案例開發,推進學生掌握就業崗位的最新技術技能。(3)制定對接崗位技能標準的專業群課程教學大綱及檢測標準對照專業群人才培養就業崗位(群)對崗位職業技能的要求,并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出發,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專業群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和檢測標準,每門課程教學內容要與相關崗位職業資格考試標準緊密對接,形成檢測標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促使學生形成“站穩講臺亮相展臺”的職業能力。(4)創建凸顯專業特點多層次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專業核心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并貫穿教學始終的實踐育人體系,加強教學及實踐“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展、演、學相結合”、凸顯專業“實操性”特點、多層次多元化“學賽一體”的實踐育人教學體系,突出教學內容的適應性、特色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注重校內學習與校外活動的一致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實踐教學過程中。3.建設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資源共享的藝術教育專業群實訓基地,要將專業群服務行業產業的理念、技術、資源等與基地資源融合,包括人員融合、技術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利益融合等。(1)建設校內外資源共享實訓基地成立校地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開展咨詢指導和評議監督等,主動服務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由教學指導委員會、一線行業專家、教師、學生校內外合力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形成合理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同步整合教學要求,課程設置、學生特點、教學質量、教學模式、教師業務能力等,更好地發揮校地聯動機制,充分發揮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作用,夯實專業建設。(2)建設數字化藝術教學共享資源按照群內專業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原則,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依據專業教學標準和崗位標準,建設包括案例、素材在內的藝術資源專業教學庫。強化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建立健全一線教師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機制,探索建設空間課程、微課程和職業教育MOOC(慕課),數字化教學資源被外?;蛏鐣谩J芤鎸W生由專業群及其輻射專業進而帶動全校的藝術素質教育,惠及全校在校學生11000多人。近年來,學校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藝術教育教學工作,面向全體應用技術專業學生開設藝術素質課程,面向非藝術師范生開設藝術實踐課程,將藝術教育以學分管理模式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取得了顯著成效。(3)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人才培養定位是立足桂林,面向廣西,輻射東盟,服務地方文化和經濟建設,重點培養服務基礎藝術教育領域與文化藝術行業相關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發揮專業群實訓基地產教融合資源共享的人員、技術和文化等優勢,創造具有典型廣西特色的藝術精品作品,服務廣西地方文化建設,將藝術精品作品推向全國,走出國門,為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作貢獻。

四、結語

職業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建設水平折射的是一所學校特色化辦學的能力。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的目標、思路、內容與實施途徑,圍繞學?!白咚囆g興學路,創特色師范牌”的辦學特色,基地研究國內外高職院校一流專業群建設的方法和途徑,整合學校藝術教育實訓資源,建設面向專業群的實訓基地,優化教師組合,建立高效團隊合作機制,構建數字化校園,實現資源共享,確立評價體系與標準,形成研究系列理論和實踐成果,努力推動廣西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成為廣西引領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專業群發展的領頭羊。

參考文獻:

[1]劉曉.高職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組群邏輯與行動方略[J].中國高教研究,2020(6):104-108.

[2]潘海生.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核心任務與建設路徑[J].大學教育科學,2020(1):116-119,127.

[3]莊曼麗.建設高水平“金融黃埔”打造中國高職文化樣板?!L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周建松[J].職業教育(評論版),2019(24):3-10.

作者:秦衛紅 李 東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