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中對學生藝術感的培養
時間:2022-03-03 10:38:31
導語:音樂教育中對學生藝術感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全民音樂素養的提高。文章對于高校音樂教育中藝術感培養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首先對藝術感的本質及內涵做出解析,其次對高校音樂教育中藝術感培養的可行性進行論述,最后分析了高校音樂教育中藝術感培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藝術感;教學方式;情感表達
高校音樂教育是國民音樂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全民音樂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甚至關系著國民音樂教育的未來,決定著民族和社會的音樂面貌。因此,藝術感的培養應該作為音樂教育的出發點和培養重點。本文從高校音樂教育的需求和發展出發,理論結合實踐,探究高校音樂教育中藝術感的培養。
一、藝術感的本質及內涵
(一)藝術感的本質
藝術感的本質是人們對事物的感覺印象。人的感官將客觀世界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并對這些信息做出翻譯和解釋,大腦對這些感覺信息進行細化,就形成了藝術感。藝術感是多種感覺的綜合,它是人對藝術進行判斷的基礎,既具有獨特性,又有社會性和時代性。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藝術環境,會對藝術感的形成造成影響。
(二)藝術感的內涵
藝術感的內涵有兩層含義:“結果”和“能力”。當藝術感作為“結果”時,其內涵主要是指人對藝術活動或藝術作品所產生的感覺和感知,通過心理活動和大腦意識的傳遞,最終得到藝術化的審美結果。當藝術感作為“能力”時,主要是指人對藝術活動或藝術作品所產生的感覺和感知的程度,因為人作為個體存在差異,人的藝術感也各不相同,會受到個人經驗、所處環境與表現欲望等因素的影響。藝術感的產生所經歷的藝術活動及心理活動,都是情感遷移的過程。
二、高校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藝術感的方式
(一)教學方式藝術化
音樂藝術是具有情感審美性的。高校音樂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與審美。注重藝術感培養的音樂教學并不排斥知識性的學習,它是在培養藝術感的過程中恰當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感受美、認知美、創造美、享受美,進而參與美、傳播美、評價美。高校音樂教育方式的藝術化是指關注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情感聯系,讓教育方式實現形象性與可感性。
(二)教學過程感性化
音樂是感性的藝術。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音樂教學要想觸及音樂的本質,需從感性入手。感性化的認知是音樂學習的基礎階段,培養學生具有感性化音樂認知經驗,比使其獲得理論技能和知識更加重要。感性化的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使其在音樂活動中積累經驗,最終獲得對音樂全方位的感知。因此,高校音樂教育要注重教學情景的鋪墊,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其能用感性化的經驗對音樂形象進行塑造與想象,形成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從而獲得欣賞音樂作品的經驗。
(三)培養學生音樂修養的個性化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實現教學方式藝術化和教學過程感性化之后,進一步要實現的是對學生音樂修養的個性化培養。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音樂修養的個性化培養具有現實意義。學生的內心世界、音樂感知、審美體驗和情感活動都因人而異,在培養其共性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這樣才有利于音樂藝術的創新。藝術感的培養增強了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修養的個性化,其音樂體驗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經驗,有利于實現對學生音樂修養個性化的培養。
三、高校音樂教育中藝術感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感受注意力
感受注意力是藝術感培養要素的第一步,也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首要條件。音樂教育中對于學生感受注意力的培養需要注意幾點:首先,要注重感受注意力的產生,因為提升了注意力,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聽覺敏感性。其次,要注重注意力的保持,藝術感的培養是注意力保持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以藝術感培養為目標的音樂教學中,感官被充分調動,學生可以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最后,教師要注重學生感受注意力的個體差異性,學生對事物產生的感受注意力不同,產生的感受注意力的結果也不同。
(二)有助于學生建立認知辨識力
藝術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建立認知辨識力。學生從音樂感覺過渡到音樂知覺,在認識中形成感知,進而建立起音樂元素與音樂經驗之間的聯系,最終形成以音樂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辨識力。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語言描述幫助學生完成對音樂感知的過程,分析音樂作品的音高、速度、力度等元素,從而為學生獲得音樂整體認知辨識力打下基礎。實踐證明,藝術感建立的認知辨識力是符合藝術規律的,從始至終貫穿于音樂教育的過程中。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情緒敏感性
音樂教育的過程也是音樂體驗的過程。學生在音樂體驗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情緒表現力,在藝術感的支持下,形成相對長期穩定的情感共鳴,并對音樂產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情緒敏感性。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情緒敏感越高,說明其產生的情感共鳴越深。情感共鳴使學生獲得美感并提升興趣,最終產生自主情感表達的強烈欲望。藝術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表現力,直接影響情感體驗的獲得,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音樂體驗的敏感性。
(四)有助于學生形成情感表達力
藝術感的培養大大提高了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在獲得情感體驗敏感性的基礎上,學生基本具備了深入感知音樂的能力,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能夠用音樂來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這也是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所在。藝術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情感表達力,這種自主情感表達的核心是情感,要注重情感的選擇性表達、模仿性表達、創造性表達、交流性表達,按照高級音樂活動中制定的情緒、情節去體驗符合自身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都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情感的基礎上,是其內心世界外化的表現。
高校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素養的音樂人才,而音樂教育中的藝術感是人們獲得情感共鳴的基礎,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能力。因此,筆者認為,高校音樂教育中對于學生藝術感的培養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按照音樂教育的規律對學生的藝術感進行培養。
作者:梁祝宇帆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彭程.七杯茶讓您成為優秀的琴童家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2]彭程.莫斯科和聲學派的傳承關系[J].中國音樂學,2014(2).
- 上一篇:“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