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育人價值研究

時間:2022-10-17 03:41:17

導語:音樂教育育人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育人價值研究

摘要:音樂屬于藝術學科,在提升學生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往往會被忽視。近年來,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得到了進一步完善,這一理論能夠從本質上對音樂教育的價值進行剖析,基于這一特點,文中將對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基本內容進行闡述,并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角度分析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音樂教育;育人價值

在學校教育中,音樂教育往往很難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師、學生以及家長認為音樂教育無益于學生綜合成績的提升,因而對音樂教育的關注度明顯不足,部分教師甚至占用音樂課時間講授其它學科的知識,這對音樂教育的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近年來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得到發展,并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從這一理論進行分析,音樂教育是有著極強的育人價值的,對此展開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的基本內容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是一種與智能發展相關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該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將人的智能分為九種,第一為語言智能,是指人們掌握語言的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有效運用能力;第二為邏輯智能,主要指人們理解邏輯關系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第三為視覺智能,指人們感知與表達空間、形狀、色彩等視覺要素的能力;第四為音樂智能,指人們表達音樂、感受音樂、辨別音樂以及記憶音樂的能力;第五為運動智能,即人體的靈活性以及協調平衡性;第六為人際交往智能,這一智能主要是指人對于其他人說出的話、做出的表情與動作等做出的反應以及敏感程度;第七為自我反省智能,是指個人多外界事物以及自身的認識、洞察能力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第八為自然觀察智能,是指人對自然界、生物等事物的觀察能力與敏感能力;第九為存在智能,是指人對身心、生死等問題的思考能力與陳述能力。而加德納自己就具備八個半智能,他提出每個人均具有多種具有差異性的半個智能,由于智能的組合不同,每個人的潛能、個性與特長也就不同。后期的訓練以及教育能夠使個人的潛能能夠得到激發,而智能的作用也將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教育者應當尊重受教育者的選擇,使其能夠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多元智能結構理論與素質教育理念是相符合的,二者均強調了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與關注,強調了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因此以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分析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分析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

(一)音樂智能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智能。多元智能結構理論認為音樂智能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只能,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可以對音樂進行學習,音樂并不是少數人的活動,即使是特殊群體如殘疾人等也可以進行音樂學習。在人體的眾多智能當中,音樂智能是一種較為具體的、確實存在的表現形式。在生活中,音樂智能無處不在,雖然每個人表達音樂、感受音樂、辨別音樂以及記憶音樂的能力水平不同,但是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智能,如果能夠對音樂智能予以較好的開發與挖掘,那么這一智能將得到充分的發揮。音樂能夠賦予人們特殊的生命力,讓人們獲得不同的音樂感受。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來看,音樂智能是具有重要的地位的,在人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音樂智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積極開展音樂教育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學校開展音樂教育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讓學生學習音樂,即促進其音樂智能的有效發展;第二則是要利用音樂教育學生,即利用音樂智能推動學生其它智能的發展。這兩個目標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只有讓學生學校音樂,才能夠實現音樂育人的目的,也就是說音樂智能的開發與發展是學生其它智能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因而音樂教育是有著較強的育人價值的,應當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二)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多項智能的開發。在教育工作中,音樂教育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智能,也能夠促進其它多項智能的開發。有研究對學生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長期音樂學習的學生其語文成績、數學成績要明顯優于未接受過音樂學習或接受過短期音樂學習的學生,由此可見,音樂教育不僅能夠推動學生音樂智能的發揮,還能夠使學生的邏輯只能夠以及語言智能等得到必要的提升。具體來說,音樂的表達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語言來完成的,而言語與語言又是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兩種重要途徑,在音樂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將音樂內容介紹給學生,還需要幫助、引導學生分析音律、音色以及音樂中的語言,當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內容后,就可以掌握音樂表達的規律,繼而學會利用不同的音樂來展現自身的獨特情感,實現語言能力的升華;而音樂獨特的旋律特征又能夠推動學生邏輯智能的發展,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不同旋律之間的規律與聯系,音樂韻律會呈現出抑揚頓挫不同的特點,這是音樂表達的獨特之處,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會將這種抑揚頓挫的變化與情感聯系起來,體會二者之間內在的邏輯表達關系;另外,音樂與舞蹈之間是存在密切的關聯的,有時為了增加音樂的表現力,課堂上教師可能會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舞蹈,或者讓學生表演舞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運動智能以及創造力等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激發;同時,音樂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視覺智能的發展,這是因為在音樂的作用下,學生可能會產生通感,即將聽到的音樂轉化為視覺畫面,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視覺智能就會得到發展。(三)音樂教育能夠使人們的情感體驗與自我認識得到提升。音樂教育能夠使人們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認識得到提升,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在推動人們存在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以及人際交往智能等方面的發展。音樂是人們表達自我情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的一種特殊方式,在演奏與演唱的過程中,人們會深入體會樂曲的情感,并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與創作者跨時空的情感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變得委婉細膩,其智能發展將得到極大的推動。從某種角度來說,音樂還具有文化傳承的作用,其自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價值,學校的音樂教育是十分正規的,即有目的、有組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會將音樂內容教給學生,也會將音樂文化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文化的影響。學生在感知、學習這些文化時,他們的精神、情感、思想等都會受到感召,這對其綜合素質以及智能的全面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另外,音樂也能夠推動學生人際交往智能的發展,音樂可以實現人與人的友好交流,音樂是一種通用語言,喜歡同一種音樂的人往往會產生親切感,在音樂交流中,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可以逐漸消除,彼此的距離則會極大的拉近。

三、結語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主要將將人的智能分為九種,即語言智能、邏輯智能、視覺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以及存在智能。每個人都存在多種較為突出的智能,而這些智能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交際等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可以激發人們的音樂智能,使其凸現出來,而音樂教育也能夠推動人體其它智能的開發與發展,并使人們的情感體驗以及自我認識得到提升。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進行分析,音樂具有較高的育人價值,應當對其予以足夠重視。

作者:李肖仙 單位:大同大學渾源師范分校

[參考文獻]

[1]王璐佳.從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看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J].音樂時空,2015,02.

[2]董藝.淺析多元智能結構理論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啟示[J].黃河之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