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對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用
時間:2022-10-10 11:33:19
導語:音樂教育對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核心素養的研究,國外已經開展了很多年。我國直至2014年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養這一議題。核心素養不是某一學科的素養,而是一項關于人的綜合素養。音樂學科教育比其它學科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用,因為它也是綜合素養教育的重要一環。本文通過音樂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的重要作用展開研究,再次呼喚教育界對音樂教育引起重視。
關鍵詞:中學生;核心素養;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環,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得到了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國上下都對音樂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視,這是因為音樂教育對現代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終極任務,我們只有狠抓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因為音樂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
一、淺述核心素養內涵
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我國剛剛開始起步,在參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進的理論基礎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國情的核心素養體系。這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OECD的相關核心素養理論給我過很大的啟示。這個體系需要建立在科學的理解“素質教育”基礎之上。上世紀80年代,素質教育理念廣泛流傳于社會各界。素質教育大致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應試教育重視加強教學,提升學生的技能培訓,從而保障學生走入社會有競爭優勢。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反,認為應“德才兼備”。
二、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
2011年,我國在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討的基礎上了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給未來的音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為音樂課堂的教學起了引領的作用。我們知道音樂教育對于孩子的的培養價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維能力受音樂教育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受音樂教育影響、孩子的情感的歷練受音樂教育影響,音樂教育對孩子們的啟智開發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國內外教育與心理學界大家都比較認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濃厚興趣,就要多學習多鍛煉,比如:通過教師編創豐富多彩的音樂課程學習、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不斷地感受、學習、創新、求知音樂的潛移默化的獨特魅力,這樣,健全孩子們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們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們的優秀人格都會大有裨益。孩子們通過學習音樂常識和基本樂理,學會一些音樂藝術技能,發展多元的文化思維,開闊藝術視野,繼而在音樂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上有所發展,最終形成基本的音樂核心素養。
三、核心素養培養中音樂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養與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諧統一性
眾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養的邏輯起點,這種素養是人們要面向于全球化一體化發展、經濟技術高度發達、新知識蓬勃發展的未來的社會的素養。OECD核心素養明確提出“素養不只是知識與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過使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以滿足復雜需求的能力。”這也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多樣。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一種教育形式,它以聽覺藝術為主要內容,以獨特的音樂藝術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組成部分,同事音樂教育也是和美術教育一樣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與途徑,屬于美育的范疇。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核心就是音樂時間和音樂創造能力。孩子們的音樂創造力、表現力、實踐能力、審美能力、交流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來自音樂教育。通過音樂課堂開展、延伸、拓展,讓學生在看聽學唱、創新合作的基礎上,鍛煉孩子們的思維和能力。“藝術來源于生活,實踐創造了藝術”音樂能力的獲得必須要在實踐中,實踐出真知。作為音樂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識譜能力、創新能力、樂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養,讓孩子們能視譜歌唱、能看懂音樂常識、能演奏簡單樂器、能夠分析簡單的譜例,能較好地創作創新,能用合適的形式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些都要求學生應具備音樂知識經驗積累,應熟悉掌握常用的音樂活動形式。
(三)在音樂教育中如何啟發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獲得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和想表現傳達的感情,在特定的環境有時候我們會產生共鳴。有些音樂催人奮進、有些音樂宣泄我們的情緒、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動力,使我們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受到影響。我們在學校音樂課堂中,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教師讓做學生的引導者,引導他們進一步去體會理解音樂的內涵。用健康的音樂作品去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摸索創新。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學生正處于“可塑造期”,應該加強對其音樂素養的提升,在中央不斷加快推動現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更應該將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方式和其培養體制進行改革,注重其品格養成和關鍵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懷的穩定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更適合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思想。
[參考文獻]
[1]劉義民.國外核心素養研究及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4,04.
[2]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作者:朱雯 單位:江蘇省泗洪縣第四中學
- 上一篇:鄉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
- 下一篇: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