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音樂課堂參與度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26 11:10:38

導語:學生音樂課堂參與度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音樂課堂參與度策略研究

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藝術載體,在當今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作為學生系統接受美學教育的起始點,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熏陶和審美教育,以促使其全面發展,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用何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課堂,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

一、用真誠影響學生,用情感帶動學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目的。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引路人,如何帶動學生參與教學中各個環節,是任課教師必備的技能,而學生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學生是否接納教師、是否配合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指引下全身心投入學習,都會受到教師自身修養和情感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十分重要,以親切的態度對待學生,用真誠的情感去影響學生,例如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個令人喜悅的表情等,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教師有親切感和信任感。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帶有激情的講解無疑會更好地吸引學生,并牢牢抓住學生的思維神經,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主動地和教師一起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實施起來也會變得輕松,教學質量自然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此外,音樂教學還需要感情的投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關鍵,并對音樂課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雙方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得到交融和共鳴,使學生在好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接受美的熏陶。

二、注重個性發展,讓音樂屬于每個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特性,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任務不是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也不是培養少數音樂特長生,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音樂的熏陶。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他們的音樂感覺和學習能力也因人而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對音樂的學習和理解也不盡相同,不同的聽賞者對同一段音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象和感受。所以音樂教學不能依靠灌輸,如果那樣,就會與學生自身的感受和體驗相悖,從而違背音樂審美的教育宗旨。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感悟音樂。所以,我們要允許學生的“異想天開”,鼓勵學生的大膽聯想和不同聲音的出現,而無需用固定的模式和標準的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和美學感知力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挖掘。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但有時候一些音樂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卻往往容易被教師忽略,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便會逐漸對音樂課失去興趣。音樂課堂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參與進來。例如:在歌曲合唱中,可以安排那些音準和節奏相對欠缺的學生負責相對簡單的部分,并對他們加強輔導,并努力縮小差距,使他們能自信積極地參與學習。

三、重視合作學習,多進行音樂集體活動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當代人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在音樂活動中,合作更是無處不在。例如一首音樂作品不僅需要詞、曲作者的配合,還需要編曲、演奏者和演唱者的相互配合。因此,音樂不僅僅是表現的藝術,更是合作的藝術。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多進行合作互動,既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還利于他們集體觀和大局觀的逐步形成。“新課標”倡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和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是扮演輔導者的角色,在雙向互動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間良好的合作無疑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在教授歌曲時,可采用教師鋼琴伴奏,輪換選擇領唱的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甚至在畫面感較強的歌曲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配合樂曲所反映的情景,在增進師生配合默契度的同時,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呈現的內涵。而有些時候,學生之間的合作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合唱或課堂表演時,需要某些同學擔任第一聲部或主要的角色,而有些同學則承擔第二聲部或次要的任務,這就要求他們充分明確自身的角色和職責,與他人緊密合作,并全心投入,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與此同時,在音樂教學中,特別是單獨表演時,有些學生比較自信樂觀,十分渴望展現自己;而有些學生卻自信不足,常常猶豫不決、不愿參與,這也是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們發現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互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如合唱、音樂小品等,擅長音樂表演的同學與自信心薄弱的學生共同參與到活動中,相互促進,這樣可以使那些不自信的學生慢慢地融入進來,再假以時日的鍛煉,他們的自信心也會逐步地得到培養,并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展現自己,并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總結與展望

音樂以其特殊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感染力,是對青少年實施情感和美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如何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是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總結、持續創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所以,好的音樂課堂首先要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入手,并用心對他們進行指導,使他們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從而逐步形成健全的品格。

參考文獻:

[1]涂金偉.基礎音樂教育均衡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音樂,2018,(06):167-174

[2]梁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融合[J]北方音樂,2018,(09):106-107

[3]鄭媛媛.兒童聲樂集體課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8,(14):96-97

[4]段體偉.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J]黃河之聲,2018,(10):97

作者:王佳雯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牛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