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教學的德育滲透
時間:2022-06-12 05:00:06
導語:淺談音樂教學的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即教書育人,教的目的是為了育。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所以音樂教師不僅要努力去傳授音樂知識技能,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幫助學生增強審美意識、提高鑒賞能力、啟迪智慧、熏陶情感等,繼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使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道德修養、審美情操的形成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鍵詞:立德樹人;音樂教育;德育滲透
“一年之計,莫于樹谷;十年之計,莫于樹木;終身之計,莫于樹人。”《管子》中的這句話深刻揭示了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漫漫長路之艱辛,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理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同時也明確了“立德樹人”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的深遠意義。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巧妙地滲透德育教育的話題,是諸多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所共同探究的。音樂教育形象生動,可以通過演唱、演奏、舞蹈、創編等活動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因此,在音樂基礎教育中,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從音樂中去感悟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從而達到開發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目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在“德智體美勞”中“德”字為先,說明品德最重要,教學生要先教他們學會做人,再學知識。因此,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如何將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何在音樂課上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最大化的價值等,都是廣大業內人士所共同關注的話題。下面是我作為一名基層音樂教師十六年來的教育心得。
一、愛崗敬業,關愛學生,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教育實踐中,創新積累,不斷充實自身的正能量
“俯首甘為孺子牛”。人民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力量,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動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關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地去教書育人,從而引導學生走上成功之路。從實踐的角度上看,教師就是一面明鏡,他的表率作用對學生是一個無聲的引導,因為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強的“像師性”模仿心理。學識淵博、人格高尚的教師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想學生做到容裝端正,自己就要身先士卒,做到樸素莊重;想學生做到勤儉節約,就要從節約水電等小事做起,絕不能鋪張浪費。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專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積累學識與教學水平,讓自身在課堂上展現另外一種人格魅力。教師平常要不斷學習、多看書、多積累,課余時間積極參加業務培訓,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飛速發展時代,教師必須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才能與時俱進。身為音樂教師,首先必須保證自身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吹、拉、彈、唱、跳樣樣精通,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展示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我們應該以育人為本,首先崇德修身,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在教育管理方面,我雖然沒有當班主任,但是我會利用音樂課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級活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給學生營造和諧而溫暖的學習氛圍。比如,我的一些好的做法:利用音樂課積極組織召開“我是班級主人翁”的主題班會,通過唱歌、講故事、幽默表演、相聲小品等形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讓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在講臺上。同時分組進行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各小組之間互相競爭,相互促進,很明顯班級凝聚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也變好了,連雙差生也變得上進了。
二、掌握新的思想教育觀念、提高人格魅力和職業道德修養,做到不斷汲取源頭活水,與時俱進
中小學基礎教育,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把學生培養成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信念的人。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集體觀和個人觀。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應當高度樹立德育意識,認真鉆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側重點。
三、胸襟廣闊,寬宏大量,讓學生在歌聲中學會感動,學會感恩
教師看待學生要有寬容的心態,要多用賞識的目光、鼓勵的話語。學生犯了錯誤,我們首先要耐心去分析造成學生錯誤的原因,而不是輕易動怒,必須努力去引導他們認識錯誤并積極改正錯誤。多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明白了:一個寬宏大量的人會影響到他周圍的人,讓身邊的人被他的良好德行所感染,愿意信任他,親近他,甚至愿意與他分享心中的苦與樂,而他自己也將會收獲到真誠的回報。初中階段的學生恰是反叛的過渡時期,他們需要教師的耐心開導才會少走彎路。2014屆有一位男學生,在校常常違紀,不好好學習,音樂課堂上總喜歡搗亂,我課后找他交流,希望他認真聽課,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他卻滿不在乎,毫無感恩之心。于是我在音樂課上通過“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告訴學生:我們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的點點滴滴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我們要懂得感恩父母為我們的辛苦付出,在學校踏踏實實、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當我激動地講完,我發現有很多學生眼中都閃動著盈盈淚花。我又趁機鼓勵學生每個周末回去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好回顧一遍生活中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親朋好友,領悟其中的美好,讓這種感恩情懷伴隨一生。音樂課上我也會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一些課外音樂,使情感進一步升華,學生通過學習能從中學會感恩。
四、循循善誘,努力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
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盡量做到:融入班集體,關愛學生,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滲透。對品學兼優的學生,我適當表揚,主要引導他們樹立榜樣的良好作用,同時努力幫助雙差生,引導他們克服自暴自棄的心理。我積極去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掘他們的潛力,以某一個小小的突破點來激勵他們找回自信,逐步實現自我完善。正是因為對學生有發自內心的關愛,才能挖掘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才能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
五、融入音樂社團,關愛學生,用師愛凈化學生的心靈
聲樂興趣小組的曉敏同學,原是一個思想上進的學生,但由于突遇家庭變故,父親無力撫養她們姐妹兩人,打算讓她中學畢業后就到工廠打工,她一度變得自暴自棄,每天上課趴在桌上想心事,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主動找她到辦公室聊天,最后經過溝通、家訪,終于讓她和她的父親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打消了讓她輟學的念頭。在2014年學校十大歌手比賽中,社團其他學生都對她伸出支援之手,她沒有表演服裝,大家紛忙從家里帶來漂亮衣服給她挑選;舞蹈隊的成員自發組織為她編排舞蹈伴舞。她最終獲得了二等獎,從此變得樂觀向上了,中學畢業后,她順利考上了江門幼師,繼續學習自己所愛的專業。學生的成長需要愛,而愛學生除了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之外,還要與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應該多與學生保持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確地看待他們,多多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營造和諧放松的環境,喚起他們的自信。將心比心,懂得尊重學生、感動學生的教師必定能贏得學生的信任。用愛心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在他們心靈深處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有碩果累累的季節。
六、廉潔從教,無私奉獻,引領學生,用音樂感化社會每一個群體
奉獻是對他人不求回報的愛和付出。教師是辛勤的耕耘者,是愛的播種者。我個人理的“奉獻”就是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心甘情愿地獻給別人。身為人民教師,應該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像蠟燭、粉筆那樣無私,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除了可以在校園進行外,還可以拓展到社會的每個群體中。譬如,每到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教師可以帶領一群音樂愛好的學生,到老人院或偏遠農村等地區進行義演。這樣不僅可以用音樂給老人,給基層群眾帶來歡樂,感化社會每個群體,重要的是學生道德情操可以得到更高的提升。
七、結語
德育教育必須很好地適應當下文化大繁榮和大發展的社會現狀,努力使學生的文化多元思維得到擴展。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都培育成音樂家,而是讓音樂成為學生人生中最大的樂趣,讓學生在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所以音樂教育對學生品行的修養、性格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音樂教學中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寓理于情”,努力引導學生求真、向善、愛美,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優良品德,培養高尚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健全發展,形成高尚的人格。教師是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本性的塑造者,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堅守高尚情操、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只有做到德才兼備、立德樹人、以身立教,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楷模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去完成社會賦予人民教師的光榮使命,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婷.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1(2).
[2]袁曉輝.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D].中南民族大學,2012.
[3]張朋.當前中學校園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杜海燕.中學音樂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5]王雪俏.論歌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現[D].上海師范大學,2012.
作者:汪明星 單位:廣東省臺山市四九鎮學業初級中學
- 上一篇:高校學生法制素養培養路徑研究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育敘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