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生心理壓力論文
時間:2022-07-16 11:17:00
導語:師范生心理壓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范生在實習中可能遭受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四個方面:實習基地校的生活壓力、教學壓力、班級管理壓力及人際關系與角色適應壓力。根據師范生可能遭受的壓力源,本文從預防的角度提出了減緩或消除實習期間心理壓力的對策。
畢業實習對每一位師范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時期,其在實習基地校的經驗將直接影響今后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自我效能。因此,師范學校在組織學生實習之前,應該分析學生在實習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壓力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輔導,這是師范生順利渡過實習期的關鍵。本文對師范實習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壓力源及相應對策分析如下。
一、師范實習生的主要心理壓力源
(一)生活條件的壓力。
以我校為例,實習基地校除了少數幾所學校位于城區以外,其余的大部分都位于偏遠的山村,其條件與師范生所在的大學相比在各方面都相對較差。大部分師范生在實習前都沒有認識到實習環境的艱苦性,對實習生活準備不足。因此,當其從一個相對較好的環境來到一個相對較差的環境時,對環境變化所形成的心理落差在師范生身上就形成相應的壓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著其所承受的壓力的大小。在此過程中,盡管大部分師范實習生能較快適應實習基地校的環境,但仍然有不少師范生常常借口身體不適或其他種種理由,減少在基地校的時間。這種情況在師范生入住實習基地校一到二周時最為突出。
(二)教學的壓力。
除生活壓力以外,師范實習生感受到最大的壓力來源于教學。在教學中壓力又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教學準備的壓力,二是課堂的壓力,三是實習對象所帶來的壓力。
1.教學準備的壓力
經過長期的學習,師范生已經習慣于坐在講臺下聽教師的講授,加上學校或學生本人對實習前的試講重視不夠,一旦真正面臨教學實習,就會感到非常緊張與焦慮。對于在真實的課堂環境下如何設計教學,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顯得不知所措。尤其是將要教學的內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專業時,這種焦慮與緊張就顯得尤為明顯。因此,常常有師范實習生接到任務后,茶不思,飯不想,整天為此事而擔心不已。甚至有的師范實習生干脆直接從實習學校溜走,把任務摞下,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2.講課的壓力
盡管師范實習生在臺下對所講的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當真正登上講臺的那一刻仍然不免有一些緊張與慌亂。盡管大部分師范實習生能夠很快適應與調整,但是對于部分師范實習生來說,卻是一種強烈的刺激。因為緊張,大腦在瞬間一片空白,不知道該說什么,也不知道不該說什么,站在講臺上,似乎思維與行動已經停止,好半天才緩過勁來。此時的師范實習生,要么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要么語速飛快,在幾分鐘內把一節課的內容講完。因為緊張,把原本精心準備的教案忘得干干凈凈,短時間內又難以迅速重新組織,因此妨礙師范生教學能力的正常發揮與表現,使得課堂組織教學難以做到靈活自如,難以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1]。
除了緊張以外,上課的壓力還來源于問題的闡述與表達。不少師范實習生就曾深刻體會到:站在講臺上,對看似簡單的問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時,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結果站在講臺上越講越糊涂,越講心中越發虛,最后連自己也不知在講什么。講的人云里霧里,聽的人更是不知東西南北。經過這事后,一些實習生就再也不敢登講臺了。
3.實習對象所帶來的壓力
實習對象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數量。不少師范實習生感覺到當看著下面黑壓壓一片時,心中就發怵。如果面對的是各方面都相對較差的班級,這種感覺就更強烈。另一方面是由于師范實習生初次登上講臺,對所教班級各方面都不熟悉,因而在情感上就不能與所教的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心中就特別害怕有異常情況出現,學生稍有點異常,如講話、小動作、提怪問題時心中就十分緊張,從而導致情緒不穩,處于被動中,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正常教學,結果造成整個教學活動的混亂。
(三)班級管理的壓力。
師范實習生實習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班級管理。作為初出茅廬的師范實習生,也許會有滿腔的熱情與抱負,想把自己所實習的班級帶好,把班上各個方面搞上去,管理得更好。因此,在班級的管理風格、管理理念上可能與指導教師不一致。但是,作為實習的指導教師來說,對于師范實習生的這種熱情與抱負有著種種的顧慮,不肯也不敢把自己的班完全放心讓師范實習生去管理,處處小心提防,怕師范實習生把自己的班級帶壞,或者朝向自己不期望的方向發展。師范實習生所帶的學生迫于原班主任的壓力,不敢也不肯充分的合作。這樣,使得師范實習生處于指導教師與學生的夾縫之中,無形之中增加了師范實習生對實習班級管理的難度,繼而帶來實習的煩惱與苦悶,增加心理壓力(四)人際關系以及角色的壓力。
作為一名師范實習生,在實習指導教師面前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在學生面前既是教師又是朋友,其角色在一天生活之中,頻繁地甚至不可控地轉換[3]。同時,在角色中又有主次之分,在有指導教師在場與不在場開展工作都是不一樣的。但往往在這一點上,有不少師范生沒有注意,或者根本不知怎么處理,引起適應困難或者角色沖突。
同時,如何處理與科任教師,原班主任之間的關系,師范實習生也顯得相對迷茫,如果稍有疏忽,就會給指導教師以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印象。師范實習生本人因此會陷入被動尷尬的局面,十分煩惱,造成精神和時間無謂的損耗。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現,壓力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在性質上均屬于負面的情緒反應。如恐懼、焦慮、抑郁、冷漠等。長期處理這種心理壓力下,就會形成心理適應困難甚至心理疾?。?]。
二、師范實習生心理壓力的應對策略
實習生應該怎么去應對在實習過程的心理壓力?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解決這類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加以防范。
(一)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學??稍趯嵙暻坝幸庾R地說明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讓實習生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艱苦環境,在思想上做好準備。同時,根據實習的時間與地點,做好相應的生活準備。這樣就可以緩解因環境的不適應所帶來的壓力。
(二)加強試講的力度,擴大試講的范圍。
對于師范生來說,最大壓力之一不外乎是突然接到自己所不熟知的任務,而這個任務往往超出自己專業以外的內容。如學音樂的教語文,甚至可能教數學。對于這種教非所學的任務,任何一個師范生都可能碰到,尤其是在師資比較缺乏的農村學校。因此,試教的內容,除了本專業的以外,還可以加入在實習期間師范生可能碰到的專業以外的內容,把這部分內容作為規定性的題目,讓學生在學習前就有所準備與適應。甚至還可以聯合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合作,讓師范生對比較容易的章節嘗試進行教學,讓他們自己看書,自己去組織,自己去講授,訓練他們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
(三)提高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
個體在面對陌生環境時,將產生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能提高肌體的反應能力,但過強的應激反應將會使人產生緊張、怯場等不良心理,嚴重者甚至產生肌體功能性障礙。對于師范生來說,課堂教學也是一種應激活動,它要求師范生面對新的環境進行新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師范生必須要具備應對緊張、怯場等心理活動的能力。因此,要具備與加強這種能力,就可以在師范生試講訓練時,指導教師有意識地,但出其不意地把學校或系院領導請去聽試講,這樣一方面可以檢驗指導教師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加面對陌生環境或重量級人物時的應對方式,提高應激水平。
(四)開設講座,增強人際關系處理技巧。
教育實習對師范生來說也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大檢驗,不僅檢驗其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而且是對師范生其他各個方面的考核。因此,針對實習中容易出現的師范生與指導教師、實習的學生關系,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人際關系講座,讓其事前就能通過講座,學會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方法與技巧,做到有備無患。同時,也可以請一些以前曾實習過、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校友進行經驗交流,現身說法,增強其感性與理性的認識,為師范生的順利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斌軍.師范生模擬教學心理健康問題及矯正策略.張家口師專學報,2004,20(1):53-55.
[2]楊全紅.實習教師心理障礙探微.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1):73-76.
[3]劉宗發,冉匯真.師范院校實習生角色心理沖突與對策.教育與職業,2007,(15):98-99.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83-386
- 上一篇:財政農田建設實施意見
- 下一篇:數學知識門檻過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