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職校生可持續學習論文

時間:2022-08-03 06:01: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與職校生可持續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與職校生可持續學習論文

摘要:提出了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是可以的。通過職校生為對象,以發展觀為指導,指出對待職校生可持續與發展的。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成功內驅力;可持續發展

隨著普高熱的升溫,在許多家長與學生眼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地位日見低下,提前招生和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在現階段職校生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然而同時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從職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其中相當部分是在校期間調皮搗蛋的學生,現在工作比較好,待遇也比較高,甚至還有些開起公司,做起老板,“混”得挺好。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課題,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人是可以發展的,作為工作者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來對待每一位學生。

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

誠然職校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階段的中下生,以及一部分“差生”,他們的學習成績確實差,但我們決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看不起他們。我們應因勢利導,以“學做人,求發展”的理念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我們正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價值觀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首要,學會做人,學會辨別是非善惡,比學習專業知識顯得更為重要。對于職校生應深刻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基礎道德教育為主線,加強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有堅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人生目標,自覺的紀律觀念,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的人格品質,文明的言行習慣和扎實的文化基礎的現代青年。

二、激發學生成功內驅力

雖然不少職校生文化學習和思想行為習慣都不盡人意,但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中還有相當部分富于個性,聰明伶俐、喜歡獨立思考、不愿盲從,有其閃光點。我班有位男同學非常“活躍”,據了解該生在初中時曾被處分過兩次。但在開學不久學校舉行的軍訓中,無意中我發現他喊的口號很標準,并且動作做得很規范。為此,我馬上找他談話,表揚了他一番,并且決定讓他當我班的臨時委員。他聽后,非常興奮,因為從小學到初中,還沒有一位老師能如此正眼對待他。在我的期待目光中,這位同學從開學到現在,一直表現很好,工作認真負責,家長連連反映孩子變乖了,轉變了許多。可見這種成功內驅力是不可估量的,重要的是如何激發它。

三、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我們講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經常是“授人以魚”,那么,究竟如何來做才能真正的“授人以漁”呢?在聯合國“終身教育”大會上,已經將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問題擺在了首要的位置上,這就要求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要將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教育的主旋律,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又要讓學生習得終身受益學習方法。

1.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職校生由于基礎較差,不少人已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但他們思想活躍,求新求奇思想較重,對周圍世界十分敏感好奇,他們喜歡觀察事物,凡是覺得新鮮的就想了解,凡是自己喜好的就會去做。教師就應該利用這種心理特征,幫助他們尋求途徑,讓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動機,樹立起繼續學習的愿望。我校推行的“先做后學”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其,培養自己認知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傳統鉗工教學基本是“先學后做”,首先進行講授,然后通過實踐操作,當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我們現在采用“先做后學”,先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就會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探究相關情況,進行嘗試、歸納、,在頭腦中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教師再組織課堂教學,將實踐引入到理論學習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解決操作中發現的問題,同時還可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最后再進行綜合訓練的實習,進一步鞏固學到的知識,達到理論、實踐的縱向、橫向貫通。從“先做后學”教學反饋來看,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教師和學生都很滿意。

2.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由于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手段的現代化,大量的社會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人們的生活。如何廣泛收集相關信息,然后進行信息加工,并且結合實際加以運用,是任何個人、單位和團體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職校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要保證自身始終與時俱進、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應該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這也是時代的召喚。在信息化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廣泛收集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定要幫助學生學會向互聯網索取信息的技術,并且教會他們將大量支離破碎的信息與數據進行歸納與綜合,使之條理化。通過提取有用信息,增強自身的信息素養,不僅是自身生存的基礎,更是適應信息社會和在高新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業發展與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素質與基本條件。?

3.增強合作共事的能力

對于行將跨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的職校生,具備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將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他們將來無論從事哪種工作,人際溝通與合作、交流與分享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自我探究之外,合作學習也是必需的。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職校生原來個人學習能力的不足,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而且在合作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和作用,分享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起對學習的“成就的動機”,激發學習的愿望和渴望。生活工作中要學會與人共處,對他人要有愛心,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能為共同目標而努力,要樹立共同的社會價值觀念,如:合作、正直、和諧、尊重他人、社會責任等。

四、開發學生內在潛能

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如同深山里埋藏許多的金、銀、銅、鐵、錫等礦產。有時候人只是因為惰性,或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內在寶藏,沒有把潛能開發出來。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腦只利用了3%,就是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人的大腦也只利用了10%,對于我們身體里的無限潛能,就看自己如何來開發。職校生雖然在學習上與普高生有一定差距,但在各類、科技活動中表現出自信活潑的優良品質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決不遜于普高生。我校學生張偉偉剛入校時成績并不是很出眾,但在數控實習時能認真對待,刻苦鉆研,并能提出一些高質量的問題,課后還能主動看一些書。我們發現他在數控學習上有內在的動力和求知欲望,就不斷開發他的潛能,發揮他的特長,在第十六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他制作的數控銑床安全報警裝置榮獲二等獎。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也隨之在不斷變化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迎合時代及教育對象的變化發展,與時俱進,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以一種客觀現實的心態,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去教育、開導每一位職校生。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