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簡析論文

時間:2022-07-15 03:46:00

導語: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簡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簡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豐富了高等教育結構體系,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第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10月我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要做發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就要在“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方針指引下,樹立品牌理念,提煉品牌精神,建設品牌文化,從而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發揮職業教育功能。隨著示范校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也就再一次突出地擺到了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下面就圍繞這一議題涉及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粗淺思考。

1教學管理

1.1教務工作

教務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校以教學為中心,這是辦好學校的基本規律,教務工作就是對學校的中心工作一教學給予組織和管理的有目的、有組、有系統、有計劃的活動。簡言之,教務工作就是指學校管理人員遵照教育方針,運用各種管理手段,通過組織、指揮和協調與教學有關人員的活動,進而創造一種遠比個人活動力量總和更大的集體教育力量,以便高效率、高質量得完成學校各項教學任務的各項職能工作。它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協調中心、指揮中心和信息中心,是維系學校教學機制正常運轉的樞紐。因此,教務工作就是整個學校管理系統的中心機構,其工作核心是教學管理。

1.2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指的是學校管理人員根據教學規律和一定的管理原則、程序考核方法對教學活動通過實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監督和調節等手段,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而建立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程序,使教學過程中的人、財、物、時間和學習、信息等得到優化配置,以保持教學過程暢通,確保教學工作高效率、高質量,實現教育目的的活動。

2教學質量監控的指導思想

2.1以人為本,理解和諧,全員參與

要明確教學質量與監控的關系。在我院各項工作中,教學質量與監控始終是教學管理工作中辨證統一的關系。監控是一種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才是目的。因此,必須改革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和方式,淡化監控者與被監控者之間的界限,樹立全員質量監控的觀念,使我院教學管理者與教師、學生之間消除對立,形成共識。充分發揮師生在監控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使監控的作用從單純的監督、檢查、評價向導向、激勵、改進的方向發展。

2.2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

我們認為,進行有效監控是轉變教師教學質量觀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質量觀應該是:通過各專業、學科的教學活動,使全體教師全面、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教學質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不僅限于教學結果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學全過程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的質量。教學質量反映在教學全過程中,它包含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此,教學質量監控也應該反映出“教”與“學”的兩個方面。把監控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教學過程成為不斷反饋、不斷調節、不斷改進的反復進行的動態過程,盡量減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失誤,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教學質量監控的具體實施

3.1確定目標全員行動

實行目標管理,使全員為之奮斗,把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加以控制,才能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提高管理的實效性。以教學團隊的形式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師標準,使得每個教師明確所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及教師相應的職責。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初了解相應課程的課程標準。從而使教、學、管三方面有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便于激發教師為達標而教,學生為達標而學,學校為達標而管。把長期以來認為彈性大、難以控制、無法管理的某些教學活動變成了可以控制、可以檢測、有法管理的活動。

3.2明確職責分級管理

分院建立任課教師、教研主任、教學督導員、分院管理四級監控網絡,任課教師以自我監控和隨堂監控為主,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而進行;教研室主任主要監控教學過程;分院領導和督導員主要監控教學效果,重點在進行質量分析,質量反饋,發揮其激勵、改進功能,及時調整師生的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督導員還要監控分院的教學管理行為。

3.3管理操作詳細劃分

強化計劃管理。計劃是學校以教學為中心的管理工作的指向和布局。為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我們不僅制定了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更是把具體工作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學校各類計劃一經確定之后,要求各部門、各教研室、各個教研組統一步調,積極配合。這樣,增強了學院總體工作的掌控性,使總體目標落到了實處,由抽象變具體,由遠變近,為總目標的達成起到奠基作用。

健全制度管理。計劃的落實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證。制度是進行教學管理的“法”。有了這“法”我們就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它能促使教職工養成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習慣,能使學校產生良好的環境氛圍。為此,要制定各種進修活動,教研活動、教學培訓的相關機制。鼓勵教師深造,規范教學;同時方便各級部門管理和考核,有力促進學校教學目標管理的常規化。

加強信息管理。信息是管理操作中的又一重要環節。學校領導進行決策、調控工作的主要依據就是看信息反饋量的大小與準確程度我們注重了信息的反饋和輸出,而重在信息回收。通過召開學生評教會、抽查學生作業、檢查教案、組織聽評課、聽取教研組長、教研室主任定期匯報等方式捕捉評論性的教學信息。從而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保證目標的達成。對學生、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結果、師資培訓進修的資料、師資技能認證,科研及的信息做好記載,作為教學評價考核的依據。同時開通各種渠道為師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宣傳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展現才干,不怕挫折,樹立成功的信心。

注重質量管理。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質量管理是教學管理的核心,學校一切工作的成敗最終以質量的高低取勝。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制定了實驗室教學管理,車間教學管理、機房教學管理、班級管理在內的質量管理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從職稱、教齡上分)教師提出不同的質量標準。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班務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具體的規定,使每一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為再上新臺階而努力工作。任課教師要做好班級每個學生的質量分析,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的質量形成過程管理,教學目標是否準確有度、具體可測、利教利學;實施教學目標的程序能否緊扣大綱要求;達標檢測的方式是否靈活,做到快反饋,強矯正,學生是否積極主動、知識落實、達標率高。攝取質量信息,用于自勵和為教研專題的確定,改善教學方法,調控教學服務,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4結束語

教學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和服務是保證質量的基礎性工作和手段。教學質量監控就是要逐步完善和建立起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本框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支持服務及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我們本著教育向科研要質量的初衷,將沿著這條教學管理的改革之路堅定不移地向上攀登,不斷探索,逐步完善,為提高教學質量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