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改革論文
時間:2022-08-26 08:22:00
導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對現行高校就業指導模式進行變革創新,是教育改革、社會發展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拓寬就業門路,使高等教育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作為一項融社會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是幫助指導畢業生求職擇業.正確選擇人生道路,成功步人社會的重要途徑。如何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形勢,做好新形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就業指導是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所進行的指導性工作,即為學生順利就業而提供的咨詢服務和指導工作。其主旨在于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和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既幫助學生找到對個人發展有意義、展示自身才能的就業崗位,又能使他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崗位,就業指導應該貫穿于學生培養和就業的全過程。對現行高校就業指導模式進行變革創新,是教育改革、社會發展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有利于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斷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從而迅速地適應社會并提高、完善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職位,更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出色地完成工作.順利地向職業人方向前進。
一、創新就業工作內容,構建就業工作“四、三、一”工程,把就業工作概括為“四個指導、三個咨詢、一個服務”
(1)“四個指導”是指觀念指導、學業指導、擇業指導和創業指導。觀念指導是指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如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念、到基層就業的觀念等。學業指導是指通過指引學生提高學歷來增強就業競爭力,是一種有效的就業方式,應重點指導報考研究生。擇業指導是指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咨詢,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掌握求職的技能和方法等.創業指導是指要幫助大學生了解創業信息,選擇創業方向,為他們自主創業提供咨詢和跟蹤服務。
(2)“三個咨詢”是指職業規劃咨詢、就業政策咨詢和心理咨詢.職業規劃咨詢是指要指導學生對人生的職業發展進行系統的規劃,指導學生了解適應自己特點的職業類別方向,從而恰當地從事職業學習、選擇職業和調節職業目標,并使其在校期間的學業為未來的就業打基礎,為創業做準備。就業政策咨詢是指應創造條件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法律法規,學習嘮動合同腳,業促進腳等法律,避免就業陷阱,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就業、創業政策。心理咨詢是指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或輔導,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沖突時,能夠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態,達到如愿擇業的目的。
(3)“一個服務”是指就業信息服務。就業信息服務是指通過建立就業信息交流平臺、供需見面溝通平臺,職業中介聯系平臺及日常工作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各類高質量的職業信息,并通過校園網、飛信、QQ群、網上同學錄等各種有效方式及時快捷地向畢業生傳遞就業信息。
二、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進行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念,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
盡管社會上職業種類繁多,內容也千差萬別,但是社會需要各種不同職業的合理構成,不可能大家都去從事某一“好”的職業。因此,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全面的擇業觀念,正確認識客觀存在的職業差異,不管自己的具體職業如何,只要勤奮工作,能夠在本職崗位上作出相應的貢獻,都會受到社會的尊敬,并獲得必要的物質報酬。
現在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自我優越感過強,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勞等卻明顯不足,缺乏艱苦創業的意識,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針對現在大學生缺乏刻苦努力工作意識、依賴性較強的特點,通過參加職業素質拓展訓練,培養他們重新認識自我,樹立積極心態,激發個人潛質,砒礪意志,拓展心胸。拓展訓練直接針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能夠使學生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煉戰勝困難的意志;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他人合作。
有些貧困學生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內向,不敢與人交往.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力度,增加了勤工助學崗位,因此,可以對參加勤工助學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勤工助學團隊是高校日常行政工作的助手,通過平時在工作中對他們言傳身教,進而滲透良好的職業素質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畢業時,不少學生只盯著待遇高或條件好的大城市、大企業,不愿意下基層;干工作講條件、圖實惠,不講實干和奉獻,而現在社會的實際情況卻是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在什么單位都應從最基層干起,都需要畢業生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因此,要把培養學生從基層做起、吃苦耐勞、樂觀向上、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培育能安心、肯吃苦、敢創業的職業素質精神,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可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和成才觀。
三、劃分畢業生群體模塊,規劃相應的職業生涯
就業指導應根據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綜合表現和各方面的能力情況,并結合畢業生多樣化的就業需求,按照層次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劃分不同的畢業生群體模塊,多角度、多層次地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設計是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應加大開展此類工作的可行性研究。公務員之家:
(1)將專業知識學習特別優秀的劃為一群體模塊,對這一群體模塊,應當創造條件加強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指導,把專業知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融為一體,把“以學術科研為導向融人學生管理工作與就業指導工作”,以學術科研的推進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高層次的學術型的生涯設計,并結合學生學術科研、挑戰杯等項目開展實施。
(2)對知識理論水平一般,學習成績不突出,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相對較強,社會實踐能力與組織策劃能力較高的畢業生,設計高級技術人才模塊,鎖定走“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發展路線。
(3)對家族產業或家庭有經商條件與氛圍的或有創業意識的學生,引導走“創業開拓”的路線,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進行。
四、建設創業基地,創業教育其體化
**年**月**日,國辦發(2009)3號咽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自主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增長點。但目前高校提倡的創業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未能落實到具體實踐,因此缺乏可操作性。國務院總理在2009年1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高校要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建設完善一批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為聲校畢業生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因此,高校應該以多種靈活具體的形式開展創業教育,大力倡導創業精神,培養創業能力,強化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指導服務.將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工作進行創業培訓總體規劃,結合專業開展畢業生創業實訓.加強與成功創業的校友聯系,逐步開展畢業生創業基地建設,創業需要熟悉相關的政策,掌握創業的技巧,使創業教育真正有人幫、傳、帶。為畢業生創業提供創業學習的榜樣與學習創業經驗技巧的環境、機會。引導有家族產業背景知識的學生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用于推進家庭產業發展、擴大家庭產業規模,打好畢業后創業基礎。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個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高校畢業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面對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要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調整人才培養結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拓寬就業門路,使高等教育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 上一篇:最浪漫的中秋祝福
- 下一篇:藥監分局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方案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