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管理模式困境及改進措施論文
時間:2022-11-30 05:27:00
導語:中職德育管理模式困境及改進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職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許多中職職校仍舊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以至于中職德育工作進展緩慢。文章分析了德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一些具體應對措施。
德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一直以來,中職學校對德育相當重視,有大量人員研究這個命題,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德育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模式。學校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理論指導下,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德育范型,即在一定的德育原理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固的德育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中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可是教育模式還是以上述的模式為原形,在該模式的指導下產生的德育團隊及管理模式也顯“老化”。即中職德育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目標為導向,組織一定的成員參與管理,構成網絡狀,最后進行量化考評而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具體說就是:(1)確定目標導向。即學生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2)整合系統管理。即學校領導帶頭,黨、政、工、團及各科教師齊抓共管,做好德育工作,時下稱為“全員德育”。(3)實施網絡檢查。建立縱向和橫向工作檢查小組,形成網絡,對口檢查,狠抓落實,相互評比,甚至排列名次。(4)推行量化考核。一方面,對學生實施德、智、體綜合測評指數體系,即綜合分=德育x25%+智育x65%+體育x10%,進行定性和定量測評,將測評結果與學生評優評獎掛鉤。另一方面,對德育團隊成員進行測評,其量化的基礎就是學生德育量化體系,現在基本做法是將學生的的德育結果折扣成團隊成員的德育成績,并與教師晉職晉級掛鉤,與干部政績考核掛鉤。中職德育管理模式在一定階段是產生了積極作用的,也有相當多的優點在延續,如從德育管理角度出發,充分調動了各方面德育的積極性等。
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
未能適應中職教育的大發展中職德育工作一直采用班主任工作模式,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基礎,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德育效果。然而,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對象的變化和社會對各類國民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各級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推進,班主任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德育任務。在學校辦學規模擴張的同時,引進社會力量修建的學生公寓拔地而起,許多中職學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統一人住學生公寓,集中度高,區域性強,學生生活區和教師的生活區分離,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學生的第二課堂的德育工作已不可忽視。可是在這個區域內的德育工作,卻是舊有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沒有涉及的一大空白點。其原因主要有:(1)時間的局限性。長期以來,班主任工作大多是在學生正常上課期間開展,班主任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生活引導力度明顯不足。(2)區域的局限性。班主任工作幾乎都是在教學區進行,對學生的生活區、住宿區很少涉及。(3)工作內容的局限性。許多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對全班學生學習進行宏觀管理,對學生個體教育有所不足。
經驗的束縛中職德育團隊的工作常被經驗左右,團隊中的部分成員不思進取.自己面對的對象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去研究、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團隊仍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來解決眼前的問題。長此下去,中職德育管理模式很難得到發展。
德育管理忽視了整體性提出“全員德育”的口號十分具有先進性,是基于生命的系統完整性角度總結出來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大打折扣。在德育團隊管理中有黨、政、工、團等部門,其實到實施著力點上時,卻誰也用不上力,徒有虛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能解決好其中各種因素的互動關系,只是等到結果不符合目標時,再去尋找管理模式的癥結,沒有整體推進的概念。
有學校提出構建就業導向的德育管理體系,是德育管理發展的必然,也是適應外在的社會發展的需要。如浙江省奉化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在辦學的過程中就樹立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技能培養為中心,注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理念,并積極開拓創新,努力追求教育改革的最新創意,探索適應職校特點的德育管理體系。
很多學校的經驗值得借鑒,對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團體學習
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它是建立在發展“共同愿景”這一項的修煉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的思想上,因為有才能的團體是由有才能的個人組成的。但是只有共同愿景與才能還不夠,世界上不乏有才能之士組成的團體,其成員雖然暫時共有一個愿景,卻無法共同學習。因此建立好優質的管理模式并付諸實施,必須使管理的團隊共同學習,建立共同的愿景。物理學家鮑姆說團體學習要做到三點,即一是要學會深度會談,二是具有創新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三是學習成員的角色和演練。中職德育管理的團隊要進行上述三個階段的學習和練習,才能使管理模式運行自如,達到預期的效果。
墻外的啟示
古時候有一個服裝設計師,埋頭在自家的院子里擺弄來擺弄去,采用不同的面料和布料為自己設計了許多自認為極富有品味的服裝,殊不知,有一天當地的服飾促銷就在他的墻外舉行,人群擁擠得把他院子的墻擠倒了,他才豁然發現墻外的世界那么精彩。傳統的德育模式總是習慣于立足本地區、本民族和本國來考慮應該傳授哪些道德觀念和形成哪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隨著當代科技進步,現代通訊技術和交通設施的發展,地域的限制已逐漸消失,整個地球正日益成為一個村落,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普遍,許多德育內容如誠實、正直、勤勞、守信等,都具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道德價值范圍的通約性,對不同地區、民族和國家的道德進步都有一定的啟迪和推動作用。當代德育模式正是適應這種趨勢,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能適應不同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情況,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從當今世界范圍來看,許多國家正在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原有的德育模式,以適應當代世界飛速發展變化的趨勢。中職德育更是如此,因主體的差異性、復雜性等因素變化,尤其需要中職德育走出去,與社區教育緊密融合,關著門搞德育管理不行,封閉式地實施中職層面的德育管理模式更是萬萬不行。
謀求點、線、面的結合
中職德育管理模式最要講究的是個性化教育模式的建立,因材施教是教學上特別推崇的方法,在德育管理模式中也是如此。尋找到合適的教育點之后,根據其需求(社會、個人)形成一條循序漸進的教育鏈,可為學生發展奠定好基礎。最高的境界是建立一個穩定的德育管理體系。如某校建立了以全員、全程、全面育人為主要特征的大德育工作體系,包括學校、班級、個人、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德育網絡體系;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為主要內容的德育工作規范體系;以政治上引導、學習上輔導、生活上疏導、心理上開導、就業上指導為主要方式的行為服務體系;創建了知識傳授型、情感默化型、服務解困型、自我塑造型等德育工作新模式,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了心靈的凈化。公務員之家
踐行維度的有效評枯
任何工作模式若是不能付諸于行動,都是無效的,只有不斷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其德育功能才會充分發揮出來。德育的踐行要以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實踐為主。引進有效評估的目的是讓第三方能有個正確的認識.體現德育踐行評估的客觀性。自律承諾會有意外的收獲,它就是學生把自己的行為放在家庭、學校、班級及同學的監督和自我的約束之下,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學生在個人思考和聽取家長看法的基礎上提出具體標準,確定承諾內容。班委會在班主任指導下對全班學生提出的評價標準進行整合,制定班級《文明公約》。承諾結果由家長、教師和學生自己定期評價驗收。這些做法對學生在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建立健康正確的自我形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實踐證明,以上一些對策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中職德育管理模式。
- 上一篇:非誠勿擾的文化批判研究論文
- 下一篇:區域高等教育投資博弈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