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高職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培養
時間:2022-04-15 08:41:00
導語:小議高職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我國高職英語教育貫徹執行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已近十年,取得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高職英語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列舉現有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其中重點提出了高職英語教育中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這兩方面存在的缺失,并分析其成因。同時筆者也結合實際,聯系理論,提出相應對策,為改善現有英語教學模式,提升高職英語的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索。
論文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語用能力;跨文化意識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隨著社會對高等級實用型人才英語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意義相對于其他科目更為重要。但是目前我國高等職業英語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學重點是英語詞匯、語法、聽力、閱讀等方面,而對于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教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不夠重視。由此當學生離開書本走出校門后,在工作中無法較快地應對國際化交流的需要,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級技術人才的要求。本文就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予以闡述。
一、語用能力的教育
教育家Thomas(1983:94)將語用能力定義為:“theabilitytouselanguageeffectivelyinordertoachieveaspecificpurposeandtounderstandlanguageincontext.”(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目標有效使用語言的能力和在語境中理解語言的能力)。…這里包括了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兩個方面,分別涵蓋了對語言的語法等知識的掌握,以及對語言在特定語境中應用的掌握。只有綜合了這兩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語言使用者自如的運用所學語言,這對于高等職業技術英語教育具有很大的意義。學生們必須同時學習和掌握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才能夠真正符合高職英語教育的基本要求,兩者互相結合,才能使高職英語教育真正被稱為“應用英語”。
1.問題
當前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語用能力培養存在如下問題:
(1)對語用能力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尚未成熟,而對普通高等教育的盲從使高等職業技術英語教育的重點過多的落在了基礎階段,而教師也缺乏對實用能力的培養進行充分實踐。
(2)應試教育的傾向依然較為明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還是以期末的筆試成績為準,很少有針對語言應用能力的測試。這樣就難以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做出合理的評價。
(3)學生的社交語用能力普遍較弱。相對于語用語言能力而言,高職學生們對于在實際情況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語法知識的經驗十分缺乏。他們即使能在選擇、判斷等測試題型上表現良好,但是當遇到寫作題時,經常是語法錯誤百出。
(4)英語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普遍缺乏。這里的普遍缺乏不僅指的是學生在認知上的缺乏,也指教師授課中在這—方面的認識或能力上的缺乏。英語文化與中文文化有很大差異,對于背景文化的誤解或者認知的缺乏將導致語用能力的削弱。
2.對策
根據以上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對策:
(1)轉變高職英語教育的思想觀念。基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差異,高職英語教育在借鑒普通高等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要學會篩選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方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和原則都是以實用和應用為本,因此,高職英語也應把指導思想從普通教學轉變為專項教學,通過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2)改革測試系統。只有多樣化、可變型的測試才真正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英語水平。現今的考試把重點集中在基礎語法知識上,并且大部分的題型是選擇、判斷之類的客觀題,難以體現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在考題中應當增加聽力、寫作題的分值,才能更全面地檢測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口語考核中,可以根據學生平時課堂發言情況予以計分,取代單一的期末測試形式。
(3)轉變教學模式。現階段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所使用的英語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并且相對較為過時。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課程設置應該有所改變。中國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低于讀寫能力,但是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必然要求全面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平衡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訓練機會。其次,教材應該更新。教學所用的教材應該符合思想性、典型性、實用性、趣味性以及時代性并重的原則。課本中所選用的材料應該包括針對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的社交實用范例和相關專業應用內容。另外,教學方法也需要轉變。轉變包括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變,從語法型教學向任務型教學——即“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轉變。
(4)教師素質需要改善。不僅包括提高教學技巧,還包括了教師本身知識面的擴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接觸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還應該更多的吸收來自多方面的信息以更豐富、更新穎的內容傳授給學生。
二、跨文化意識的教育
跨文化意識與語用能力一樣,在高等職業技術英語教育中常常被忽視。Hanvey(1979)將跨文化意識定義為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識,即對異同文化與共同文化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Tomalin&Stempleski,1998)。語言根植于文化之中,了解文化基于理解語言,而對文化的理解同時又促進了對于語言的了解。
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在實際社交活動中,學生們常會犯下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而造成的錯誤,甚至會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而導致無法溝通。因此,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高職英語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幫助學生減少進而消除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
1.問題
造成跨文化意識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對于跨文化意識的認識不足。影響英語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所包括的不僅是狹義的“文化”方面的知識,它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學信仰、習俗、道德、心理等,以及日常用語、常用詞匯、習語肢體語言等。作為英語教師,必須要長期的培養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以滿足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需求。但是,很多教師對于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沒有足夠的重視,原因主要在于:
1)語法型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主要集中在詞匯解釋和句型分析上,這樣就使得教師忽略了主動接收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新信息的意識。
2)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都被應試教育的要求所限制,根據教材備課,在課堂上教授語法知識占用了過多時間,造成了教師沒有多余精力放到自身文化意識的培養上。
(2)課堂上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介紹不足。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英語水平有著直接影響。高職英語中關于跨文化知識的課堂教學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因素的不足。教師在教授文化因素時往往從詞匯句型、語法、文章等方面人手,而忽視了服飾、娛樂、日常交往等學生們熟悉并感興趣的細節。
2)文化對比上的不足。文化對比是跨文化意識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比包括了共同點和不同點,但是教師往往講授更多的不同點而非相同點。另外,學生們也對不同點抱有更大興趣但實際上,兩種文化間的共同點能使語言學習者們產生共鳴從而更陜的熟悉所學的語言及其文化背景。
3)課堂交流活動不足。交流是語言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環節。而課堂上的交流活動往往不是時問不夠,就是學生表現的比較被動。
2.對策
針對造成問題的這些因素,關于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筆者認為可以做如下教學改進:
(1)在課堂上創造跨文化學習的環境。現在的社會環境和總體趨勢對于英語教育十分有利,因此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有多種活動可以選擇。可以給學生們起英文名字,并告訴他們自己英文名字的含義,在課堂上的時候就能夠以英文名字互相稱呼。也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在課間播放一些英文歌曲,以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
(2)把注意力放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上。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可能與英語學習分割開來,文化背景包括了多個領域,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在講解課文的同時,教師可以提供與課文有關的背景文化知識,這樣既能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使他們豐富了知識。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提供的知識和信息進行仔細核對,以確保它們準確并且具有時效性。許多英語教科書上所提供的知識十分過時,有的文章甚至已經多年沒有更新,比較好的辦法是從最新的英語電影和電視中,以及新聞里獲取信息。
(3)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際交流機會。只有多練習實際情景的英語交往,才能夠培養語感,加強跨文化意識。除了在課堂上用英語交流的機會應該增加,一些課外活動諸如英語角或者英語晚會,既能吸引學生的參與,又能促進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瀏覽英文網站,或者交一兩個來自英語國家的網友,這些都是鍛煉在實際情景中使用英語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三結尾
高等職業技術英語教育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實質內容,這種改革應該從教師、學生和評價系統等各方面共同開展。但是在傳統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以灌輸為主,教師扮演著信息資源的角色,而課堂也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長期以來,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學生難以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要培養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最基本的還是應該從學習方式的轉變著手,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這也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出路,學會學習,將賦予學生在畢業進入工作之后更好的完善自我的能力。筆者認為,高職英語還需要在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上進行更好的改進,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國家對高職人才的需要,使高職教育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 上一篇:醫生學習十七大報告體會感言
- 下一篇:廣州葡萄酒市場調研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