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頤指氣使

時間:2022-04-18 03:30:00

導語:透析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頤指氣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頤指氣使

《中華成語大字典》里解釋“頤指氣使”:“頤”,頰,腮;“頤指”,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氣使”,用神情支使人;后來用它來形容有權勢的人待人態度傲慢或比喻任意支配,運用自如。我在這里姑且不論該成語感情色彩的褒貶,想使語文老師通過面部表情示意學生(頤指),通過神態支使學生(氣使)理解課文,活躍氣氛,培養語感,提高素質。

一、在文章的題目上“頤指氣使”

題目是文章的靈魂、眼睛。優秀的教師都善于在題目上做文章,他們讀題、斷句、釋題、點題、扣題,幫助學生通過題目把握文體、內容、主旨、情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此基礎上輔以適當的面部表情和體態語言,定會錦上添花。《再別康橋》表達了對母校的眷戀之情,教師要帶點難舍難分的表情,一步三回頭式的讀題目;《死水》鞭撻了黑暗的軍閥統治,教師要用咬牙切齒的神態展示題目所蘊含的作者滿腔的悲憤;《我有一個夢想》要用眼睛遙望遠方,顯示馬丁?路德金對自由的渴望;《我的空中樓閣》要用眼望半空,略帶喜悅之情體現怡然自得之意;《祭十二郎文》要把作者的痛惜、懷念之情寄寓在頭顱低垂的神態和面帶悲哀的表情之中;《愚溪詩序》要用故作悠然、實則無奈的姿態表現自嘲、自慰的情調。

二、在關鍵句子上“頤指氣使”

一般來說,敘述、描寫、說明性的句子重在客觀表現,抒情和議論句重在表達主觀情感和思想。老師在讀畫面感比較強的敘述、描寫句子時要根據不同語境,選擇不同的表情示意。《我與地壇》中“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要用茫然、急迫的神態讀出這個句子,表現母親的擔憂。《荷塘月色中》關于荷葉、荷花、荷香的描寫的句子要用陶醉、恬靜的表情體現朱自清暫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的愜意。說明文中要不斷用合適的停頓、適當的手勢、得當的體態指示學生對其中的關鍵句子形成清晰的印象。至于那些抒情、議論句更要像演員唱到高潮處那樣盡情地、甚至夸張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朗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這句話時,除了要用較慢的語速外,還要用抬頭表現敬仰之情,用低頭表現悼念之情,用手捂胸膛讀“思想家”三字,強調馬克思的特殊地位,用手從胸膛慢慢的去掉暗示“停止思想”乃逝世之意;“對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中的“英名”、“事業”、“永垂不朽”要再放慢語速,加重讀音的同時,輔以敬仰的神情,體現馬克思對后世巨大深遠的影響。從文章結構上講,對總起句要用引導的手勢和眼神向下文示意;對總結句可用收攏的姿態和抬頭、合書等動作表達結束之意;列過渡句則要用雙手分示、眼神上移下轉等神態表現其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在修辭格上“頤指氣使”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修辭手法的演示十分講究,某些童話通篇采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老師要模仿擬體、喻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現愛憎。初高中語文教學在修辭上也需下功夫,給點“顏色”叫同學看。“白發三千丈”要用手捋長發示意,夸張其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要用雙手從胸前劃向遠方和搖頭嘆息等動作表現這個化虛為實的比喻所表達的亡國之君綿遠無盡的愁思;還可用雙手合攏、張開表現《我的空中樓閣》中用花蕊表現光線變暗、變亮的句子;用壓指頭、數數、點頭等神態能更好的表現孟子文章中的排比句的運用帶來的排山倒海的氣勢;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優美的意境,精妙的對偶,不輔以舒展的體態、向往的神情,就難以表達它的意蘊。

四、在標點符號上“頤指氣使”

標點符號肩負著斷句、指明語氣、標明特殊意義的使命。點號中的問號和感嘆號帶有強烈的疑問和驚嘆語氣,在朗讀時,一般疑問句要輔以疑惑的表情,設問句要有強調的姿態,反問句要顯示肯定的氣色,感嘆句要做出或驚訝或感動的體態,以便盡力增強這些點號的表現力。標號中的省略號、破折號、引號更能表現豐富的思想,如果不輔以表情,單靠抑揚頓挫的朗讀難以表達深刻的內涵。如《我的空中樓閣》中“和‘領土’相對的是‘領空”’這句話中“領土”、“領空”這兩個加引號的詞一定要用自豪、自得的神情體現大詞小用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