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透析

時間:2022-05-10 11:17:00

導語: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透析

摘要: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面臨著教學儀器設備不足、實訓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等困難,難以保證實訓質量。對此,應以高職教育為龍頭,全面整合職業教育實訓教學資源;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把握技術發展的前沿,做到資源共享,注重真實性和創新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

關鍵詞:貧困地區職業教育

區域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靈魂,是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職業教育要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在保證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的同時,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實訓基地建設。在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由于辦學經費的不足,實踐教學環節大多難以保證,雖然經過教師的不懈努力,但教學質量提高不快,培養出的學生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一、貧困地區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困難

通過對廣西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調研發現,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面臨著許多困難。

(一)教學儀器設備不足,難以保證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由于財政收入低,當地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比較少,職業院校的發展只能做到“以學養學”,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只好降低學費標準。辦學經費的不足致使貧困地區的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方面捉襟見肘,實訓教學設備嚴重不足,特別是價格較為昂貴的數控機床類實訓設備,也只能購置少數的幾臺。

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時,由于實訓設備少,學生人數多,即使采用三班倒的教學模式,也無法滿足日漸增多的學生實訓需要,學生的生均實訓時間得不到保證,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實訓教師隊伍素質不高,難以保證學生的實訓質量。

在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工業較為落后,企業所使用的設備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產品生產工藝已跟不上快速發展的技術要求,要聘請這些企業的員工作為實訓教師已不適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的需要,而掌握先進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又不愿到貧困地區來工作。因此,地處貧困地區的職業院校只能利用假期的時間,送本校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技術培訓。由于培訓時間短,這些教師只學會一些基本的東西,回來后就到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培訓效果較差。

二、貧困地區實訓基地建設的措施

(一)以高職教育為龍頭,全面整合職業教育實訓教學資源。

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是貧困地區轉移農村勞動力、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在廣西貧困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和各中等職業教育的實訓教學資源相互獨立,沒有形成有利于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在財政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出現了實訓教學設備重復投入、教學資源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的現象。要辦好職業教育,當務之急是整合和規范化建設區域性的實訓基地。

高等職業教育代表著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振興當地經濟的重任,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環境都具有中等職業學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貧困地區發展職業教育,政府部門應考慮將實訓教學設備進行整合,拿出一些經費用于建設規范化、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實訓基地,基地設立于高等職業院校內,由高職院校進行管理,產權歸政府所有,各職業教育院校使用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培訓時,應按一定的比例上繳實訓費用,該費用用于基地內設備的維護、維修和更新換代,保證基地內的設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采取如此措施,可以保證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建設規范化的實訓基地,使職業教育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二)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把握技術發展的前沿,做到資源共享,注重真實性和創新性。

職業教育要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其實訓基地應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建立,為當地的企業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建設實訓基地時,應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圍繞課程設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則配置實驗實訓設備。建設高水平的實訓平臺所需資金較多,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同時滿足相關專業各層次的需要,避免重復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把握技術發展的前沿,運用現代技術,集成先進的器件和設備,做到適度超前并留有可發展的空間。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和核心。實訓基地既要跟上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技術水平的發展,又要體現出技術起點高、技術含量大、技術先進的特色,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到和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工藝。先進的實訓設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而且可有效地推動課程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為教師的教學研究和科技開發提供實驗平臺。

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考慮各種實訓場地、儀器設備、軟件、師資、人員,各種管理與服務平臺等,力求做到資源共享,提高投資效益。在功能角度上,要求基地具有教學、科研、開發、生產和培訓等多種功能。實訓基地建設從空間到時間都要向學生、社會全面開放,而不能成為某個院校或專業的專用場所。基地要面向學生、教師開放,向社會開放,在時間上應實行全天候開放。

實訓基地的建設應注重真實性和創新性,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要求貼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努力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按照未來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職業院校應積極主動,自主創新,引入專業導師制度、職業技能證書制度、學習創新制度。同時讓學生參與相關科研課題,為學生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載體和場所。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訓教師要具備傳授基本專業知識和指導學生具體操作的能力,要求實訓教師在搞好實訓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注意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實訓基地管理者的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并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更新觀念。通過定期對實訓教師進行高級職業技能培訓,走專兼結合的道路,培養一批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學隊伍。

派相關專業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深入學習,聘請兼職教師來指導學生實訓,傳授實踐知識與寶貴經驗。這樣,既可優化師資,又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使教師的整體水平能緊跟行業發展水平。通過實訓基地建設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使專業教師得到鍛煉和培養,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設計能力,加強教師與企事業單位的密切聯系。

打造一流區域性實訓基地品牌,面對社會的競爭,實訓基地必須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基地品牌。實訓基地除了完成職業院校的實訓課程的教學外,還可以擴大培訓項目,面向社會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培訓。實訓基地應充分利用先進的設備、良好的場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等資源優勢,拓展基地的內涵,面向社會開放,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實訓基地的建設起點較高,設備先進,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成為職業技能鑒定基地。可按照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職業技能鑒定的具體要求,向校內、校外承接職業技能鑒定的任務。

實訓基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與扎實理論知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和轉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實訓基地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設備、場地以及學校的人才優勢,將實訓基地建成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開發基地,該科研成果的轉化將大大的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于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來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是一個高投入的建設,需要循序漸進地不斷完善。只有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廣大師生更新觀念,共同努力,才能把實訓基地建設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章言。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之我見[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

[2]楊水根。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