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融合與高職課堂教學思索

時間:2022-09-05 11:14:00

導語:知識融合與高職課堂教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融合與高職課堂教學思索

摘要:針對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堂教學,實踐實訓教學以及課程體系三個方面結合實踐等三方面探討了提高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方法。其中課堂教學中主要注意內容與實際的結合,技術教育與道德培養的結合。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堂教學;實驗實訓;課程體系

1引言

教育是民生之本,高職院校的學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了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繼出臺了許多政策,努力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但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其他高校而言,學生基礎較差,自學能力較差。

同時,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動手能力,協調能力。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培養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本文主要從課堂教學以及實驗實訓等環節討論了一系列的改進方法。

2知識融合高職教育

(1)將實踐經驗完美地融合到所講的理論知識中。做為我們的高職教育非常注重工學結合也就是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對我們做教師的人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但要在理論上研究透徹,同時需要在技術領域內就是一位行家能手。達到理事圓融的境界,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從古到今,許多人都認識到了知識分子清談誤國,這個我體會到了如果我們繼續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能力,誤國我還沒有這本事,但是誤人子弟我還是有可能的。為了這個從我自身做起我要利用業余的時間多待在實訓室里邊,同時利用其余的時間多下工廠,生產第一線去。與此同時我們又要防止另外一個極端,有的時候我們太重實踐能力了又不重視理論的研究,這樣會導致我們對技術的理解很淺薄,這樣對解決實際問題和教育教學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我們在做實踐工作時我們特別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我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有和意義,看別人的產品開發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多問幾個為什么,別人是怎樣想到這樣設計的,這樣設計的意義何在。

(2)將復雜的知識用很簡單淺顯的道理來表達,使人茅塞頓開。做為一個教師的我,能把復雜的道理用淺顯的語言,幽默的語言來表達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還有霍金。這么簡單的話也就讓人對高深的道理有了大致的了解。霍金也說過,一本書里面對一個復雜的公式,那本書的讀者就會減少許多。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教材,特別是工程技術領域內的教材,他們不是太厚,很簡單,很像科普教材,讓人很容易看懂,對于基礎不是太好的人上手容易一些。對于許多企業優秀的領導他們在給員工訓話的時候講的不是太多,確把要吩咐的事情都說到了要害,這或許也是企業需要高的執行力和效率所導致的吧。

(3)把鮮活的人生感悟和體驗融合到枯燥的課堂教學中達到教書育人的有機結合。這一點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因為作為一位好的老師本來就是的一位哲人,古人說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需要像我這樣的人要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不但業務上過硬,更要注重自己的學識和修養,特別一直以來學的是工科,這方面的底子不是很好,我不能讓我的學生在社會上去做機器,而是讓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教學的過程中有兩個任務,其一是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同時也附帶著培養他們如何做人,所以我作為老師應該比他們更會做人。同時也發現我們學校的一些老教師他們本來是專業技術的能手,同時他們的人格魅力也很大,有個學生告訴我他之所以學好那門課程除了那老師本來很會講課以外,那老師的人格魅力也讓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一點國外的教育有些做的得特別好,比如他們給孩子講丑小鴨的故事的時候,就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把做人的道理教給了學生,這就是將課堂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的典范。

3課外工作

利用學校目前的實驗條件和企業的條件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充分利用校內現有的實習基地,使其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為走出校園打好基礎;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開發,校外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的載體,以校外實習基地為載體,及時將企業對技能型人才要求等信息反饋給學校,真正做到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如何更好地將學校教學實習與廠方企業生產實習相結合,加強校企聯合辦學,從我國國情、企業實際出發進行選擇,更能貼近現實,形成相對統一的模式。

4課程體系的建立

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基礎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在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必須按崗位標準要求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牢固樹立職業本位思想,把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貫穿課程建設的始終。在加大技術基礎課程比重的同時,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構建一個“基礎寬、技能精、針對性強、適應面廣”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培養獨具特色的高職人才。職業崗位(群)課程模塊是以職業崗位(群)作為課程編制的出發點和基礎,包含兩部分內容,該職業崗位(群)共同的知識與技能以及相關職業的入門技術。職業崗位(群)課程模塊模式以學生素質教育為中心,按照“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則,改革教學內容,以能力為主線設置教學模塊,改變傳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體系;改革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增加實踐教學比例,體現先進性和適用性;修改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堅持全面考核,不以分數論“英雄”,強調綜合素質,在學生就業推薦中,按照最終綜合評價分數擇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