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課加入德育教育的方案的研究
時間:2022-10-14 08:32:00
導語:高職體育課加入德育教育的方案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尤其是高職院校,生源素質差,對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德育,既是體育教學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體育教學內容廣泛,又為實施德育提供了豐富材料。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把德育滲透在教學中去。
關鍵詞:德育體育教學高職體育
1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認識和道德行為等方面,可歸納為:
①自國主義教育:熱愛黨,熱愛祖國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目的性教育:明確學習目的,把學習提交到對社會的責任感的認識。
③辯證物主義教育:認識體育的科學性,相信和尊重科學鍛煉身體的道理。
④組織紀律性教育:自覺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和體育游戲、體育比賽的各項規則。
⑤集體主義教育:熱愛集體,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增強集體觀念,和諧友愛。
⑥文明道德教育:尊重老師、友愛同學、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和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
⑦意志品質教育:勇敢堅毅、競爭進取、吃苦耐勞、自尊自強、自信自制。
⑧愛護公物,熱愛勞動教育:愛護體育器材,積極搬放回收器材,打掃體育場地衛生。
2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2.1教學內容滲透
體育鍛煉運動量大,一些體質弱的學生常不愿參加,體育教師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們樹立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從而自覺刻苦地參加鍛煉。體育教學的規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須掌控一定的動作要領,教師可以通過提示、示范、講解等手段,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性和行為規范教育。體育教學大多去室外進行,使用器材教具面廣,在組織學生搬放,使用運動器材的過程中,能直觀而自然地進行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教育。
體育與軍事教育,保健教學,心理教學,運動教學,德育教學等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聯系性,教師通過團結,嚴肅,活潑,互助的課堂氣氛的創設,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就能取得明顯的集體主義教育之功效。體育教材可以結合許多事物以多種形式教學進行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往往會設計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身處在這種情境下通過模仿練習和運動,達到身體鍛煉情操的目的。
下面舉兩則范例:
例一:
在隊列隊形練習中,通過學生集合,站隊,立整,稍息,看齊,齊步走,跑步走等內容的隊列隊形教學,就能體現集體主義軍事化的訓練特點,以此激勵學生團結一心,步調一致的精神。
例二:
在“跨欄”中,往往有不少學生由于恐懼心理而完不成學習任務,這是作為教師及時采用低欄前面加上海綿墊子加強保護措施,用行動和語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勇敢、果斷、不怕困難的精神,消除他們對“跨欄”的恐懼心理,增強自信心。
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自覺將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加強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增強體制,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是每一位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體育老師展示自己才華的好時機。
2.2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根據課的內容、任務、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優化教學方法,組織形式,使其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身體活動意識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提交教育的效益。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育,教師在講解示范中,主要闡述動作技術的要求和難點。講清動作技術的完成過程,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練習,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創造精神,使學生的思想活動在教學中呈現積極狀態。又比如,同樣是體操隊列、隊型教材,采用“兵營”式和“觀摩、江報、評比”式的倆種組織教學形式,后者符合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又培養了遵守紀律的行為習慣。
結合教學內容德育滲透。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武術、球類等。在這些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游戲和球類,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最好的捷徑之一。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給學生講解紅軍的故事,進行紅色革命教育,激勵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精神,培養了學生站隊快,而又整齊。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又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
2.3教師形象和語言滲透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嚴于律己。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形象“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本身就是教育內容的體現者和表現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都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師正上課遲到早退,學生有時就會說老師您遲到啦!老師聽起來臉就會發燒,感覺很不自在,對學生就嚴肅不起來,會對學生紀律產生消極影響。樹立威信就會降低。為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技術去教育啟迪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在學生心理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這樣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為此,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時應做到六規范
語言規范—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
示范規范—動作標準正確,熟練優美。
教案規范—字跡工整,格式正確。
儀表規范—衣著合乎運動特點,精神飽滿。
環境規范—場地設計合理優美,教具擺放有序。
行為規范—舉止大方,處事得體。
2.4寓情于教.以情感人的教學滲透
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間雙邊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如對動作不協調的學生多加鼓勵,對生病學生多給溫暖,經常進行師生交心活動,善于運用表揚和批評等手段,會使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感情。
這樣,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催化下,學生會自覺愉快的接受,甚至還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起到激勵其奮斗向上,積極進取的作用。
2.5教學中用評價鼓勵,啟發式的滲透
表揚贊美有如學生打了興奮劑,批評挖苦便可喪失信心,經受挫折的學生在同學面前感到羞愧,沒有了上進心和積極性。使表現不錯的學生更加勤奮的學習。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學生的突出特點,并及時表揚鼓勵與啟發。在運動之前用適當的語言鼓勵和表揚,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輕松地完成運動,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實際出發,對進步學生鼓勵,培養他們的責任心,榮譽感和自覺學習,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評時,根據學生心理,把批評放在贊揚之后,可取的很好的效果。
例如:
有一學生的體育技能較好,但紀律觀念差,在集體中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我贊揚他的長處之后,點出要當一名優秀的學生,還需得到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學生聽后,慢慢自然收斂。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總結了五種激勵法和批評三原則:
五激勵法
①興趣激勵法;
②信心激勵法;
③自我激勵法;
④語言激勵法;
⑤榜樣激勵法;
批評三原則
①不傷害學生的心理和身體;
②言行不粗暴;
③就事論事,不以學生發泄對象,既往不咎。
2.6事件中的處理滲透
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教師應及時,充分的利用偶發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個別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及時給予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要指出要害,使他們接受批評的同時又提高了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3結束語
學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公正,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意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交學生身體的心理素質,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獨立以及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和諧校園建設穩定校園安全打下堅定的基礎。
簡而言之,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的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評價體系,使學校體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 上一篇:黃炎培職教理念對新時期職教的影響
- 下一篇:市工業經濟迅猛發展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