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職校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時間:2022-08-21 03:08:38
導語:新形勢下職校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結合社會現實,重視發揮網絡教育作用
青年一代對網絡的熱衷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方向,內容和形式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網,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從而更好地體現和保證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優勢。
1.做好正面引導和教育,增強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充分發揮職校“兩課”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開展豐富生動的形勢與政策宣傳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在“兩課”教學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法制教育,引導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認清美丑,加強自我約束,增強自我防范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
2.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積極占領網上思想陣地。要按照總書記對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提出的五項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源泉,從實際出發,堅持多渠道、多主體、多類型的方式,走近學生,關注學生,在校園里逐步建立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平臺,努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大力弘揚體現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傳播,形成共建共贏的精神家園。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味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推動網絡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通過創辦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站、網頁,如:網上黨校、網上團校;設立理論學習園地、“兩課”輔導與答疑、心理健康咨詢、學生生活服務等網站和網頁,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上來。要加強校園網BBS輿論引導和思想輔導功能,對一些敏感的觀點和話題進行疏導、分析和輔導,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認識。對于社會上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要給予特殊關注,進行思想引導,釋疑解惑,既嚴格把好政治關,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
3.改善工作方法,積極應對網絡沖擊。職校必須建立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陣地。一是建立網絡教育陣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比如與一些好的網站進行鏈接。要堅持和強化對學生的社會意識形態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教育。二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網絡系統為職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建新型教育陣地。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軟件和超文本結構的思想教育電子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由“枯燥”變“生動”,由“單調”變“多色”,由“靜態”變“動態”,不僅使學生接受教育,而且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三是職校要加強對計算機及其網絡的管理。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加強對計算機及其網絡使用的管理,制定學校微機室管理辦法,對學生在學校內上機、上網制定出管理和監控辦法,對學生上網的不規范行為制定出嚴格處理辦法。
二、從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建立新的工作測評體系
判斷工作做得好壞,需要在工作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方面有一個明確的檢驗標準,這樣才有利于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避免思想教育工作的盲目性。然而,在現實中,職校各科室、各班級都是按照自己的工作思想、工作計劃去實施,往往只求形式,不求效果,對學生思想教育是否有利或者有多大作用考慮得很少,干好干壞也無法衡量,致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必須建立一套有利于調動思想教育工作者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和評估體系。從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出發,明確各科室、各班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務,以調動教師、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各班級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從理論學習、政治素養、道德水平、基礎文明等方面對各部門、各科室、各班級開展的思想教育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每年都要進行綜合測評。這樣有利于全面準確地評估各處室、各部門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有利于發揮激勵機制在各單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校風建設,提高學生工作效率,以達到最終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實效性的目的。總之,社會的發展對我們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校的辦學特點也限定了我們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只有本著對學生成長發展負責的態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不會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本文作者:付玉芬工作單位:襄垣縣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校企合作下職校英語教學的思考
- 下一篇:英美數學課程對我國職校數學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