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終身性”探索研究

時間:2022-11-03 03:23:42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終身性”探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終身性”探索研究

1終身高等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終身高等職業教育指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和社會機構為學習者提供一生參與有組織學習機會的教育制度。終身教育思想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廣泛的國際教育理念之一,實施終身教育,使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徹底改變了過去將人的一生截然劃分為學習期和工作期兩個階段的概念,有利于促進教育社會化和學習型社會的建立。

1.1從社會發展角度分析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現行教育體系基本上是“以青少年為對象的職前學歷教育體系”,非常不利于就業后人員的繼續學習。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重學歷、輕能力的傾向,逼著在崗人員千方百計地奔高學歷,卻對提高職業技能的非學歷培訓不感興趣,造成了近幾年由“人才結構性缺失”形成的“用工荒”。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特別是大批新興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興起,對從業人員技術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迫使勞動者必須根據勞動崗位的需要不斷學習和補充相關知識,以增強自身的生存、發展能力。終身職業教育要求人們學會學習,學會適應職業的變化,具有新的職業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構建終身職業教育體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

1.2從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角度分析

從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角度看,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打破職業教育自我封閉的學術壁壘,根據社會生產對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的要求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及教學內容,打破教育時限,使其面向人人,為各類人群創造各種學習機會,對受教育者年齡、資歷、職業背景沒有任何要求,對學習時間、地點、形式和手段等沒有任何限制,充分尊重人的個性和獨立選擇,終身職業教育承載了“有教無類、學有所用、隨時隨地、資源豐富、個性定制、靈活方便、交流共享、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每個學生可以通過終身職業教育,實現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乃至文化休閑、自我完善教育的目的。網絡開放式的終身職業教育承擔著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管理和教育服務的職能,對每個受教育者來說是一個不知疲倦的電子教師,一個有求必應的專家系統,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場所,將成為每個受教育者的日常必需品。

1.3從企業員工崗位能力提高的角度分析

企業的競爭最終是員工職業能力和素質的競爭,提高職工隊伍的職業能力、職業精神和職業素質,需要對人力資源實施深度開發,加強對員工崗位勝任力的持續培養和管理。終身職業教育可以為企業人員提供面向職業的培訓教育,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靈活選擇合適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和培訓時間,終身職業教育能夠為員工的職業能力與社會同步發展提供平臺。

1.4從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角度分析

終身教育體系中的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必須是相互銜接、分工明確的有機整體。各種形式的教育之間能夠橫向溝通、縱向流通,形成一個終身教育的立交橋,能夠為社會每一個成員隨時提供各種學習幫助,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時間的各類人員的不同教育需求。

2發達國家終身職業教育特點

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瑞士、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以及韓國、我國臺灣的職業教育體系均是以人為本的終身教育體系,學制彈性,既可以是全日制學習,也可以是業余時間學習。德國、瑞士等國家實行的雙元制體系,非全日制學生占比達到40%以上。在美國,約有1200萬名學生就讀于全國1200所社區學院,學生可選學分課程或非學分課程,可作為全職學生或兼職學生,學習時間安排靈活、學分可轉換成大學學分。近年來,美國的社區學院出現了一股逆潮流:有些成功地完成了4年大學教育的畢業生進入社區學院學習市場需要的技能,2000年這一群體的學生占到社區學院學生總數的16%。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回到社區學院就讀的原因有很多種:尋找新的職業(占56%)、獲取發展第二職業增加收入所需的技能、更新職業和技能、豐富個人知識體系以及探索不同課程以確定職業生涯等。美國的社區學院作為一種新形態的高等教育形式,是終身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領域得以延伸的載體,普通教育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之間的連接很明顯。職業科技教育被看作是技能水平升級的標志,消除了學生是被普通教育“選剩”下來的偏見。澳大利亞的技術和繼續教育(簡稱TAFE),通過靈活的課程安排,為來自不同群體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提供重新接受教育的機會,為在校學生、失業者、輟學者、大學生和成人,提供了一套多元、開放的教育體系。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溝通很靈活,TAFE學院畢業生可以轉入普通高校就讀,雙方建立了學分互認的通道。如今,歐洲的發展趨勢是在終身學習體系下認可各種類型的學習和經驗,包括正規的、非正規的和非正式的學習。在亞洲,日本允許獲得某種職業資格的“專門士”進入高一級院校插班學習,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職業資格的能力水平,打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鏈接,拓寬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出路;韓國則建立了一套在終身學習框架下的非正規教育模式,為那些在正規學校系統中錯過了最初學習機會的人提供第二次學習機會。

3云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在終身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與國外的終身教育相比,云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在其終身性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3.1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橫向溝通、縱向流通的機制未形成

目前,云南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溝通途徑主要有2種:一是高職學生通過“專升本”途徑升入普通本科院校繼續就讀,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跨界升學;二是部分高職專科學校的強勢專業通過“3+2”或“2+2”等模式與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共同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然而,目前云南省高職院校學生走“專升本”途徑進入普通本科院校就讀的比例極低,高職院校的強勢專業與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途徑也還在探索中,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到高職院校提高技能的途徑還未開通。這些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既阻礙了大部分高職學生跨界進入本科院校就讀的愿望,也阻礙了普通本科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提高技術技能的需求。

3.2高等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之間尚未融通

正規教育不是擴大學習機會的唯一途徑。在很多情況下,正規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滿足非傳統學生的需求。而非正規教育,通過靈活的課時安排,兼職或網上學習等形式,可以彌補正規教育的不足,為那些在正規學校系統中錯過了最初學習機會的人提供了繼續學習的機會。繼續教育是指已經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和負有成人責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是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高層次的追加教育。繼續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教育形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型社會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國的繼續教育形式主要有成人高考、自學考試、遠程網絡教育、夜大、高等函授學院、開放大學、職工業余大學、管理干部大學、普通大學的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等。目前,云南省的高等院校中,除了云南開放大學試點探索寬進嚴出、學分銀行、終身學習“立交橋”三大制度,按照“大學+平臺+體系”的總體構架,建設立體式覆蓋城鄉的辦學體系外,全省高職院校的辦學形式主要以全日制學歷教育為主,其下設的職業與繼續教育機構也主要以成人學歷教育為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2014—2020)》指出,各類職業院校是繼續教育的重要主體,應通過多種教育形式為所有勞動者提供終身的學習機會,國家頂層設計已要求高職院校承擔繼續教育的重要主體責任,但目前滿足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體制機制尚未建成。

3.3高職院校面向社會的職業技能培訓有待進一步拓展

目前,在國家示范(骨干)院校和省級示范(骨干)院校的帶動下,云南省的高等職業院校已擁有相當數量的校內實訓基地,有些還是實力較強的國家級、省級實訓基地。這些實訓基地為學生在學校期間培養動手能力、獲得職業培訓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這些實訓基地在繼續教育方面的功能還沒有挖掘出來,一方面很多專業沒有充分利用實訓設備開發實訓項目;另一方面利用實訓設備對外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面不夠廣,往往只承接與學校有合作協議的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任務,在面向社會各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等方面尚未發揮其繼續教育的重要主體作用。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學校設有職業培訓站和職業技能鑒定所,可面向社會進行采選冶、電氣類、地質類、測量類、機械類、建材類、建筑類、環保類等100多個職業工種的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工作,近3年學校與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云南銅業集團、云天化集團、中建材水泥集團、昆鋼嘉華水泥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了11062人次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年均培訓鑒定規模為3687人次,其規模與市場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尚需進一步挖掘其對外的職業技術培訓與鑒定潛能,承擔起更多人群的繼續教育責任。

4實現云南終身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議

4.1暢通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橫向溝通、縱向流通的通道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溝通有很多種方式,在橫向溝通方面,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學中滲透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容;二是推動高職學校的課程面向普通高等學校開放;三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可以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市場需要的技能。在縱向流通方面,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應建立學分互認的通道,允許高職畢業生進入普通高等學校繼續升造,以滿足部分高職學生學歷層次提升和教育類型的“跨界”意愿。

4.2建立高等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有機融合的機制

1)建立以學分為基本單位的學習成果積累制度,開展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積累、認證,通過建立學習者終身學習的成果檔案(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推動高職院校與成人高校、社會教育機構之間進行學習成果轉換。2)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為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在服務廣度方面,應拓寬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的覆蓋面,向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農民、殘疾人、失業人員、轉業軍人以及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市民等群體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平臺,讓他們能夠獲得就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服務深度方面,應包括業前培訓、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及其他職業技術性培訓。3)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場所設施、師資、教學實訓設備及網絡優勢,向社區開放教育資源,面向社區所有成員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及民主法制、文明禮儀、保健養生、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動。

4.3建立彈性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

云南省的高等職業教育應借鑒國外職業與繼續教育的成功經驗,增強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使勞動者能夠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通過多次選擇、多種方式靈活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學習者為職業發展而學習,使高等職業教育成為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為滿足學生終身學習搭建平臺:學生可以選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可以選擇學分課程,也可選擇非學分課程;可作為全職學生或兼職學生,等等,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就業敞開大門。

5結語

按照終身教育理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發展方向,但云南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形式還主要以全日制的學歷教育為主,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融通機制尚未形成,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社會進行的職業技能培訓的覆蓋面較窄,培訓的深度還不夠。為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終身、面向未來的目標,云南高等職業教育應打通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橫向溝通和縱向流通的通道,建立高等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有機融合的機制,充分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繼續教育中的重要主體作用。

作者:楊麗芳 王資 葉加冕 陳智剛 楊國富 梅新 單位: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