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策略

時間:2022-11-06 09:17:12

導語: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策略

1影響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要素

我國“三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資源承載量過重,超負荷運行;二是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壓力大,自然災害嚴重;三是農業投入不足,農業經濟投入產出效益不高;四是人口壓力不斷加大,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比較低,農民收入幅度逐漸減少;五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農業生產條件差.如果我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主要影響因素是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經濟社會、人口增減及其素質等,其中,“三農”是關鍵的瓶頸因素.如何減輕農業資源承載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效抵御自然災害、提升農業經濟投入產出比、增加農民純收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業科技人才不足,怎樣保證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從“入口”到“出口”順暢(如無特殊說明的話,實質上應是整個農業高等教育,下同),有效服務農業經濟建設,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任務,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因此,需要進一步對高等農業職業教育進行全方位改革研究,如果把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看做一個系統,那么系統內部主要涉及到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改革、課程改革、教學團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關鍵要素,系統外部主要涉及到招生政策、就業政策、財政投入改革等關鍵要素.就系統內部要素方面,左家哺、王松山、楊棣、劉友貴、夏金星、張大勇、蔣高明、于偉等人做了許多探索與研究、取得了一些實效;就系統外部要素方面,研究報道不多,如李友華作了一些嘗試,這些研究主要基于就業的“教學環境”角度,而未從就業的“社會環境”因素來考察,由于這些研究成果自身的局限性而導致無法取得實質性推廣效果.我們認為,系統外部關鍵要素仍然是阻礙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招生政策、就業政策和財政投入等系統外部關鍵要素問題,方可出現“有人報考農業、有人想學農業、有人愿學農業、學農業有出頭、始終服務農業”局面,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才能走出窘境,最終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目標服務.

2借鑒國際農業及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經驗

通過發達國家及地區與我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研究發現,中等發達以上國家或者地區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均有優惠政策,在生產資料方面政府給予補貼式銷售,導致農產品生產成本較低,而農產品則又采取政策性補貼.因此,農民比產業工人生活狀況和生活質量好,農民是一種從事無污染或者低污染的、高尚的生態職業,學習農業類專業并不覺得低人一等.這樣一來,發達國家及地區的農業高等教育是按照農業科學與教育科學發展規律、不斷地循序漸進在改革,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也實現了持續健康地發展.相反,我國農業高等教育機構希望去除“農字”牌子,或者將農業類專業改成了類似工科類、商貿類專業,基本沒有保持各自的農業特色,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也不例外.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對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認為學農業類專業沒有出息,技術含量不高;其次,農業政策多、實惠少,農產品廉價導致農民增收極其緩慢,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投入比工科類少,如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重點實習實訓基地投資,農業類基地只有工科類的70.8%,其實農業類基地占地面積比工科類大,土地成本投入、土地生產力沒有計入建設經費之中,不利于農業類基地高質量建設與發展;第三,農業生產自然風險大且琢磨不定、變化無常,各類保險公司推出的農業保險品種少之又少,而且幾乎不愿意承接農業保險,傷害了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反過來也影響了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3改革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政策與就業政策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普遍存在輕農、鄙農、厭農心態,從事制造、加工、紡織、建筑等工作,如若城鎮戶口者則稱為“工人”,而農村戶口者則被貶低為“農民工”,這可謂是一個典型的社會現象.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導致人們也不愿意接受農業高等教育,專科層次的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就更加突出.農業高等教育沒有應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尊重,各類農業高等院校只有使出花招“脫離農、林、牧、副、漁”,涉農涉林等農業類高校想盡辦法去并入綜合性大學,教學院(系)名稱紛紛改名,改為工程、科學、技術之類.這些名稱已經失去了它的科學內涵和實際意義,嚴重影響了涉農涉林等農業類科技人才的培養,對于屬于專科層次的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可謂佛頭著糞.目前,農、林、牧、副、漁類專業招生政策雖可以享受降分錄取待遇,但由于涉農涉林等專業壓根不是考生及其家長心中的期待志愿,填報考生基本不多,新生到校情況更是郁郁寡歡,實際報到率比工科類、文科類低,以湖南省2010~2013年涉農類專業為例,農業類專業比工科類、文科類專業到校率低20%~40%.除了社會普遍存在輕農、鄙農、厭農心理心態外,造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以下6個方面:一是公務員考試內容有利于法律、財經和管理等人文社科類專業畢業生,不利于涉農涉林等農業類專業畢業生.二是我國農場、林場及其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一直比較低,大多數處于半倒閉甚至倒閉狀態,由于啟用專業技術人員人力資源成本比打工者高,需要專業技術人才不多.三是農業類事業單位相對其他行業而言比較少,這些單位大多數是為解決行政管理部門超編人員而設立,或者其錄用人才也要參考行政單位招考公務員模式.四是村級基層組織全部為民主選舉,不能直接任命村干部,也不能在村級基層組織直接任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使涉農涉林等農業類專業畢業生又缺少了一個平臺.五是我國沒有采取類似國外在大學畢業生就業之際會預留、空出很多就業崗位以便補充專業類人才的策略,尤其公益性質的農業類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更加有政策性預留保障,這也直接影響了涉農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六是出臺的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治和生活等優惠待遇,與十分艱苦的基層工作、生活、學習實際條件相比,影響力顯得微不足道,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總之,歸根結底是就業影響了招生,進而影響了整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程.由此一來,研究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政策與就業政策十分必要,其中,首要的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就業政策改革.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建議: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含農業高等教育)的學生從事本專業相近工作以及報考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時,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必須盡開綠燈,如招聘資格不得隨意提高學歷要求,農業行政招收公務員以及參照行政單位的事業單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考試總分的50%甚至更大比例用于農業類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考試內容,國有企業招聘技術人員總分全部或者80%以上用于農業類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考試內容,私有企業招聘農業類專業畢業生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建議前10年每年給予1~2萬元財政補貼);對涉農類專業學生從事農業生產行業者國家助學貸款給予免除,農業類院校招收涉農類專業學生政府給予減免學雜費甚至完全免除學雜費(如學費、住宿費、其他代收費用,下同),對涉農類專業學生政府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

4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改革

據測算,職業教育學生培養成本是同級普通教育的2.6倍.從目前教育財政投入來看,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和公用經費支出與普通教育大體持平,而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大、幾乎沒有收效,導致農業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基礎辦學條件較差.加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自我發展提升能力比較弱,很難辦出各自特色,最終無法有效實現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由于政府投入遠不能滿足農業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辦學需求,學生學雜費成為了各個院校辦學收入的重要來源,學生接受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費用不降反升.以湖南省涉農類專業為例,接受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主體來自農村、大約占70%以上,按照湖南省2013年涉農專業學費標準,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學費3000元/年(重點專業3300元/年),高等職業教育涉農專業平均為3150元/年,住宿、書籍費和各種代收費等1400元/年,生活費用4000元/年,合計為8550元/年,完成學業每個家庭大約需要支出25650元/年.根據新華社多年報道的資料,從2003年~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年收入如表1,10年期間全國農村居民年均收入4724.2元,如果一個家庭以4口人計算(實質上只有3個勞動力、因1人在讀書而非勞動力)全年所有收入為14172.6元,扣除生產物資開支、生活費用的話,基本上勉強能夠供養一個子女接受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盡管各級政府和院校實施了獎、助、貸、勤、補等多種措施,也只是僧多粥少,居高不下的受教育成本極大地抑制了廣大農村子女迫切渴望學習需求.因此,盡快研究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成本與學費津貼標準、改革高等農業職業教育財政投入政策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在此,我們建議:第一,政府應該增加對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農業高等教育)機構撥款力度,提高生均值撥款比例,可考慮撥款比例提高到50%~100%之間.第二,對于農村或者城市貧困學生學習涉農類專業免除全部學雜費、對于城市學生(貧困學生除外)減免50%學雜費.第三,學習涉農專業學生每年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可考慮在3000~5000元/年之間.第四,國家各類助學貸款、獎學金、貧困生補助優先考慮涉農類專業學生并提高所占總數的比例,綜合表現、學業成績相當條件時優先涉農類專業學生,涉農類專業貧困生補助、獎學金評選比例可考慮比其他專業提高30%~60%的比例.

5結束語

第一,政府盡快出臺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減免學雜費政策,制定農業類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財政補助政策.如對涉農類專業學生從事農業生產行業者國家助學貸款給予免除,農業類院校招收涉農類專業學生政府給予減免學雜費甚至完全免除學雜費(如學費、住宿費、其他代收費用),對涉農類專業學生政府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3000~5000元/年,國家各類助學貸款、獎學金、貧困生補助等優先考慮涉農類專業學生,獎學金、貧困生評選比其他專業提高30%~60%的比例,私有企業招聘農業類專業畢業生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建議前10年每年基于1~2萬元財政補貼).第二,政府增加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撥款力度,提高撥款生均值50%~100%之間,通過財政補貼方式給予企業建立農業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平臺.第三,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甚至農業高等教育的學生從事本專業相近工作以及報考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甚至農業高等教育時,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必須盡開綠燈,如招聘資格不得隨意提高學歷要求,農業行政招收公務員以及參照行政單位的事業單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考試總分的50%甚至更大比例用于農業類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考試內容,國有企業招聘技術人員總分全部或者80%以上用于農業類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考試內容.

作者:左家哺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