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職業教育變革與影響研究
時間:2022-05-03 03:27:59
導語:廣東職業教育變革與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新興信息技術的到來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生活,改變著教育。廣東職業教育應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適時的進行調整,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變遷。財務會計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新興信息技術變革的趨勢是不可抗拒的,盡管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還未意識到時代變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但新興信息技術確實已經到來,并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財務人員的各項工作。這就給廣東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新興信息技術環境下,財務架構會發生怎樣的變革?進而給財務組織帶來怎樣的模式改變?給財務人員帶來怎樣的認知升級?給財務信息化帶來怎樣的技術提升?給財務會計專業領域帶來怎樣的場景創新?這些都是值得職業教育者們深思、探討研究的。
2新興信息技術下財務會計的變革
提到架構的概念,一般都會聯系起系統架構,實際上,信息系統架構也是從建筑學架構衍生出來的,當然,這個概念對于財務會計同樣適用。甚至可以說,架構能力應當是一個財務會計管理人員不可或缺的能力。財務架構簡單的說就是用怎樣的一個框架能夠搭建起完整的財務會計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轉。在通常情況下,搭建一個完整的財務會計體系需要從組織、人員、系統、流程、運營五個方面展開,如圖1所示。在每個方面都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如:財務包含哪些組織職能,怎樣的人力配置是合理的,財務信息系統架構應如何搭建,財務流程體系應如何設計,財務的每項工作應如何確保有效的運行。一個好的財務會計架構會呈現出藝術的美感、技術的現代感及建筑的穩定感。新興信息技術正在從財務組織模式、財務人員的認知、財務信息技術等方面全方位的改變著財務會計,如圖2所示。
3新興信息技術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新興信息技術改變了財務組織、財務人員的認知以及財務信息技術,但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財務邏輯,新的邏輯層次的出現其影響才是深遠的。3.1財務組織與認知的新邏輯。財務組織與認知是財務主體的軀干與心智,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強身明智,認識到智能時代對財務組織與認知的影響,這是基礎。廣東職業教育財務會計專業教育者們可以據此根據自身學校的課時及辦學特色進行整體課程體系的規劃和調整,筆者總結以下三點影響內容。3.1.1管控:局部與全面現代財務管控受到組織壁壘的嚴重制約,從集團到業務板塊,到專業公司,在到機構,每一個層次之間都存在著無形的數據壁壘。今天,當無法將人力直接滲透至最末端的時候,數據是我們實施集團管控的關鍵。而數據壁壘的存在,讓管控的力量層層衰減。新興信息技術下將實現數據的高度集中和透明,數據無邊界將成為可能。當數據壁壘被打破時,財務管控勢必將從局部走向全面。3.1.2組織:剛與柔現代財務組織建立在剛性管理的基礎上,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將人看作“經濟人”和“會說話的機器”,強調組織權威和專業分工。剛性組織依靠組織制度和責任權力,管理者的作用在于命令、監督和控制。新興信息技術下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動與創新,“會說話的機器”將被人工智能這個“真的機器”所替代。在智能時代更需要柔性組織,柔性管理擅長挖掘員工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依靠共同的價值觀和組織文化調動員工的高層次主導動機,實現新興信息技術下管理所需的跳躍與變化、速度與反應、靈敏與彈性。3.1.3觀念:被動與迎接如今的財務人員的觀念多數在潛意識中還是偏重被動的,在當今社會,財務人員被認為且自身也認為需要用嚴謹的態度去處理和解決問題。管理層和業務部門也常常會認為財務是后臺角色,做好本職工作,有問題能解決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典型的被動觀念和思維,在這種認知和定位下,財務人員能夠掌握的資源就會極其有限,難以起到很好的管理推動作用。在新興技術下,將更多的強調財務基于大數據和智能分析的主動發現和管理能力。對財務人員來說,要實現如此的觀念轉變,就需要逐漸轉向強勢財務,從被動影響變化轉變為主動迎接挑戰。3.2財務會計管理人員技術的新邏輯。管理技術是財務人員主體的脈絡,好的管理技術能夠讓財務主體運轉得更具活力,并煥發出青春的能量。財務會計管理技術的邏輯轉變將讓財務人員能夠觸及更為廣闊的管理技術領域,獲得更加先進和更有價值的管理技術工具。筆者將從數據、計算、記錄、流程、互聯五個方面來闡述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新邏輯。3.2.1數據:大與小傳統的財務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都是建立在結構化數據基礎上的,也稱之為“小數據”。當然,財務分析領域的技術也是基于“小數據”開展的。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即使在新興信息技術下“小數據”也仍然是不可舍棄的核心,畢竟太多的財務會計管理理論都是建立在結構化數據基礎上的。然而在新興的信息技術條件下,財務會計管理人員不僅要重視“小數據”,更應高度重視大數據。因為基于大數據的技術工具,讓海量非結構化處理成為可能,這能幫助財務會計人員跳出傳統思維的局限,探索新的管理、數據分析領域。3.2.2計算:本地與云端傳統的信息系統或者說計算多是構建在本地部署基礎上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本地部署模式能夠更加靈活地匹配企業的管理需求,更好地支持按需建設。但隨著本地部署量越來越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持續高昂的運維成本的投入,以及企業大量資產的占用。但這些在傳統時代由于算力有限,并非不可容忍之痛。而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對算力的要求都是海量的,傳統的本地部署模式勢必受到限制,云計算將成為首選,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走向云端將成為必然。3.2.3記錄:集中于分布傳統財務信息的記錄采用的是集中記錄的方式,或者說“有中心”的記錄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數據存儲量小,不會產生大量的資源消耗。但問題是,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很多公司常見的財務問題是業財不一致,或者可以解釋成不同系統之間的同源數據不一致。但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記賬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從原來的集中記賬轉變成分布式記賬,將財務信息進行去中心化的多賬本同步記錄。盡管這種財務信息記錄模式造成大量的數據冗余,但網絡和存儲的快速進步克服了這一不足,信息記錄從集中到分布將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3.2.4流程:穩健與敏捷為保持傳統財務端到端流程的可靠性,大家更多的是進行流程固話。在業務流程相對穩健的模式下,流程的可靠性和維護的便利性得到增強,但喪失了較多的流程靈活性,以及對客戶需求響應的可能性,從而帶來客戶滿意度的下降。在新興信息技術的智能時代,更為高效地流程引擎能夠支持維度更加豐富的流程控制,并且能夠基于動態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流程控制參數。同時,流程中智能自動處理的環節在增加,流程變動并不會給運營造成過多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適度地將劉晨剛從穩健向敏捷轉變將成為可能,也將會贏得財務客戶的青睞。3.2.5互聯:數聯與物聯傳統的財務關注數字之間的聯系,無論是流程處理還是經營管理,都更多的關注數字流轉。數聯時代幫助我們將一系列的經營管理過程及流程轉換為數字形態,從而可以展開量化管理。但在新興信息技術下,可以在數聯的基礎上疊加物聯的概念。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逐漸展開,在企業經營中關鍵實物、運輸、人、財務憑證等的流動都可以打上物聯標簽,而將物流信息進一步轉換為數字信息,讓我們可以通過數字進一步分析,引入在沒有物聯時難以關注到的管理視角,如更為復雜的物流運輸的成本管理等。物聯并不是排斥數聯,這里強調的是將物聯轉換為數聯,在數聯里加上物聯的信息。
4結語
新興信息技術革新的時代,對于財務會計專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保持技術的敏感性,敢于創新,創造更多的可能,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改變世界也在改變財務,職業教育應緊隨時代的步伐,抓住機遇,擁抱時代。
參考文獻
[1]吳聯生.會計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論框架與證據[J].會計研究,2003,(1).
[2]董皓.智能時代財務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3]陳翼.“大智移云”時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8,(8).
作者:黃璐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 上一篇:工會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分析
- 下一篇: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