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記者職業素養及培養路徑

時間:2022-08-13 10:42:20

導語:黨報記者職業素養及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報記者職業素養及培養路徑

一、全媒體語境下提升黨報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黨報記者職業素養關乎新聞產品的質量。不管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全媒體時代,新聞產品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記者本身,直接與他們的職業素養掛鉤,而黨報記者在新聞生產環節中則更需要堅持黨性原則,保證新聞產品具有正確的輿論導向,而且黨報記者比普通記者肩負著更加重要的社會使命和責任。[1]這就要求黨報記者在全媒體語境下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以滿足時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二)社會傳播媒介發生變化的必然要求。時展帶來了新技術的廣泛運用。當今社會,傳播媒介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傳播方式多元化、傳播媒介大眾化成為主要特點,記者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弱化的趨勢。這要求新聞記者,尤其是黨報記者要盡快適應社會傳播媒介發生變化的環境,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在創新傳播方式的同時合理使用以及重新組合新媒體形式,不斷創新新聞傳播途徑,以適應全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更高要求。(三)新時期新聞報道的必然要求。傳統媒體時代,黨報記者走遍天下靠的是筆、相機等傳統新聞生產工具,而全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涌現了許多新的傳播技術和新聞生產工具。這要求黨報記者不僅要掌握傳統新聞生產工具的使用方法,還要積極探索和挖掘新的高科技工具,不斷將其運用到新聞報道中,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適應新時期新聞報道的發展要求。

二、全媒體語境下黨報記者必備的職業素養

(一)互聯網思維是記者的基本功。不管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全媒體時代,記者仍然是新聞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新聞產品依然離不開新聞記者。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黨報記者要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構建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的新聞生產觀,同時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新聞原則,不斷豐富自身的新聞理論知識,為新聞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打造新時期全能型黨報記者。(二)清晰準確的判斷力,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全媒體語境下,大眾傳播方式多樣,海量的信息真假難辨,而且普通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采用的視角和觀點也不盡相同,黨報記者要時刻保持清晰準確的判斷力,[2]能夠在龐大的信息數據中發現有價值和準確的新聞線索,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生產新聞。同時,還要在滿足廣大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在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等方面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三)掌握新聞生產的全媒體知識和技能。全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就新聞生產知識和技能方面,由于新技術的運用,許多環節已經發生變化,大數據分析、視頻和音頻后期處理、無人機操作以及直播形式等多元化的全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層面,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量極大。面對當前黨報的社會影響力降低的情況,黨報記者更要不斷學習,強化自身掌握的全媒體知識和技能,并將其運用到新聞生產中,生產出受到人們高度認可的新聞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大眾的新聞產品消費需求。

三、全媒體語境下高素質黨報記者的多元化培養路徑

(一)全面提升黨報記者的思想意識和水平。對于各級黨報來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黨報記者要清晰地認識到全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3]積極利用黨報的權威性和準確性,發揮黨報的輿論宣傳作用。黨報作為主流媒體,黨報記者是關鍵,其思想意識和水平直接影響新聞產品的質量。要真正發揮黨報記者的輿論引導作用,就要在全媒體時代提高黨報記者的思想覺悟,增強“四個意識”,準確把握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思想路線和政策,認清形勢變化,避免出現導向偏差,培養真正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黨報記者。(二)多層次強化黨報記者全媒體知識和技能。全媒體時代要求黨報記者掌握更多現代化的傳播理論、更新現代化的傳播技術。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改變傳統的記者培訓模式,開發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在注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豐富培訓內容和課程,通過加強互動式教學的方式,強化黨報記者學習新的傳播理論的效果。重點加強對全媒體新聞寫作方式的創新、新技術的運用和融合方面的培訓,在實踐報道中豐富黨報記者的報道形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線上+線下等多種模式不斷強化黨報記者的全媒體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三)宏觀層面不斷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級黨報要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具體而言,黨報要從體制機制方面進行相應調整,不斷完善各級規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全媒體記者考核激勵機制,同時建立嚴密的防范差錯機制,確保全媒體記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聞生產中。此外,要積極創新和引進全媒體技術,變革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運用新技術構建全媒體中心,為全媒體新聞報道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還要強化人力、資金投入,加強黨報各部門、記者的職業素養培訓,從宏觀層面不斷完善全媒體新聞生產和報道的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冉茂學.淺談新媒體記者的職業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8(09):176.

[2]楊少華.淺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J].新聞研究導刊,2017(16):173.

[3]陳建平.新媒體環境中培養全媒體記者的有效路徑[J].傳播力研究,2018(02):57.

作者:智慧 單位: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