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情報知識服務人員職業素養研究
時間:2022-10-07 11:27:29
導語:圖書情報知識服務人員職業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科技變革和社會大變革時代,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知識服務模式也面臨轉型壓力,在初心使命、信息素養、政策素養可能還存在一定模糊認知,影響了從業人員職業發展潛力的釋放和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在中國科學院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圖書情報信息和知識服務十多年,有一些實踐經驗上的淺薄體會,做一個粗略的工作經驗回顧總結,作為非典型案例,供業界同行分析參考。
1領會國家戰略與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職責定位
深刻領悟國家戰略意志,筑牢圖書情報人員的初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指出,要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布局。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從本源上看,是與國家、宏觀領域的初心一致的,也是要在這個宏大的技術和社會變革浪潮中,做出自己的專業性貢獻。作為專業圖書情報人員,需要結合崗位職責,認真研讀中央關于國家大政方針有關論述,用心體會黨中央的戰略眼光和推進民族復興的戰略意志,邊學邊思,工作才有方向感、使命感。究其根底,國家有關政策、論斷,基本上也都包括文獻情報界等各界參與和知識貢獻,是相關層面專家和決策者反復打磨、推敲論證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系統學習、深入領會,對于將*自己工作有機嵌入國家發展大局、單位發展大局、事業發展大局之中,對于做好手頭和未來的工作,事半而功倍。而沒有這樣一個前期體悟的過程,就很難領會國家的戰略意圖,做起工作容易陷入事務主義,就事論事,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專業”圖書情報人員。將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初心轉化為專業領域的知識服務使命。在科技大變局、產業大變革、思想大突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大調整的時代,涌現出眾多的新機遇、新窗口。專業圖書情報人員,既有專業領域的知識背景,又有圖書情報領域的系統思維和方法,同樣可以有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只要敢于嘗試,將圖書情報領域專業技術優勢,轉化為專業學科領域的信息優勢,再引入專業科技領域的專家資源,就有可能構建更針對性的支撐和引領的方法優勢,然后進一步將這種交叉優勢轉化為更具有針對性的學術成果和政策建議,形成信息情報知識在圖書情報界-科技界-政策界-決策界之間的良性流動和知識互補,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圖書情報從業人員的社會價值,增強其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然而,在探索新時期專業圖書情報事業發展路徑過程中,需要更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信息素養,需要有勇氣走出職業、崗位、學科領域的舒適區,大膽走出去、不斷跨領域嘗試,才更有可能在不同領域從業人員之間形成有效的對話機制,更好地迎接變革的時代對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職責的新挑戰。筆者近年來研讀黨和國家重要政治文獻和有關重要論述,結合崗位職責,深切體會到專業圖書情報人員不能將自己的崗位小看了、低估了、邊緣化了,而是要堅定職業自信、專業方法自信、專業理論自信、專業道路自信,將圖書情報人的職責使命牢記心底,堅定走專業化發展道路,靜下心來,主動走出去,將專業融匯到社會實踐中,融匯到時代浪潮中,融匯到學術共同體中,融匯到其他業務相關部門的事務中去。實踐經歷表明,專與博結合,動與靜結合,不僅會開拓從業者的眼界、提升其崗位履職能力,也會結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進一步堅定職業自信。
2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綜合信息素養與學科基本功
形勢分析是做好信息情報服務的基礎,現在一些專業圖書情報人員針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諸多形態,已經有眾多的情報研究成果,但罕見深度分析的學科基本功,底子薄弱。一種通常的現象是,部分圖書情報人員停留在原有的情報方法論基礎上,不斷地切換局部研究主題,反復論證科技界已經明確的趨勢,這類工作有一定價值,但通常只能起到支撐、證據證明作用,其引領價值不大。其他情形雖有益許多,例如,圍繞一細分主題,進行證據鏈的系統構建,進行領域的系統監測和預警;引入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的情報方法嘗試也在積極推進。但在此過程中,由于缺乏對科技領域方法論的把握,導致存在諸多挑戰:對圍繞弱信號的監測方法不夠成熟;將社會學方法引入專業學科情報服務領域的路徑較少思考;將圖書情報的方法與專業科技領域的學科方法對接不上。而在新的形勢下,無論是構筑國家先發優勢,還是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以及拓展創新發展空間,都要求專業圖書情報人員也必須跳出原有的跟風、跟跑的科技進步模式窠臼,轉而要求透徹理解和把握科技規律和科技轉化應用現象背后的一整套體系,要求具有戰略眼光的專家對自身理論工具、對學科發展、對國家重大需求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能夠前瞻性地提出更具概括力、指導性的發展新概念、新話語,在國際原創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因此,必須圍繞服務對象的研究主題,開展新的圖書情報信息服務、知識服務的方法構建,提升對學科領域方法論的把握,需要將對專業領域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為提升自己的宏觀科技把握和研判能力,近年來,筆者在廣泛閱讀最新的國內外科技發展報告、跟蹤思考最新科技動態的同時,也在向跨領域的經典著作進軍,廣泛涉獵科技哲學、經濟學、戰略學、軍事學、國際關系、情報學等領域的專著,從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館藏中盡可能搜集、學習專業領域經典歷史資料,拓展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的基本知識面。具體到筆者所從事的生物科技領域,我們建立持續性信息跟蹤監測機制,持續研判生命科學發展態勢,不斷對生命科學體系中的最基本構成要素及其組成的復雜理論體系進行再回顧、再前瞻、再綜合,提出以下論斷:第一,生命科學學科的基本性質和定位。作為跨越自然、社會領域的交叉學科領域,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具有歷史演化性、介觀性、泛在性、社會性等復雜學科典型特征,是繼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之后,引領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領域之一。第二,對于生命科學學科方法的研判。生物大分子和特異細胞的精細化鑒定與譜系示蹤,到生殖發育過程中的細胞命運和神經網絡信號轉導的精細化調控,再到生物系統模塊的構建和系統精準模擬,這種發展態勢或者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表明了以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工程生物學、納米-生物-信息-認知會聚、新一代測序、超高分辨率成像、基因組編輯、單分子單細胞分析、細胞重編程、光遺傳、表觀遺傳、生物大數據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理論、新概念和新工具,反映出生命科學領域觀察分析、計算模擬和工程制造工具或分析手段、研究思路的方法體系更新。而這種方法體系的更新,能夠以新的解析維度或約束條件,更加精確地界定所研究的科技問題、提出新的理論假設,多層次、多尺度地觀察、模擬、干涉、調控研究對象并通過工程制造進一步驗證科技理論和判斷、擴大科技潛在應用,將把生物學研究和應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空間、時間維度與應用范圍。第三,在把握此學科基本方法論基礎上,提出新一輪生物科技變革影響:在未來,隨著生物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其自然科學屬性、工程學科屬性、社會性屬性將越發凸顯和交織,可能會深刻改變或影響人類社會對自然、對人類自身活動、對地球文明的各類觀念和實踐。可以認為,只有通過逼近、洞察科技變革中的核心問題,進而提出真問題、新命題,才有可能提出具有開創性的科技發展方向研判,也才可能由表及里、由外入內,將科技圖書信息情報服務的水平提升到與大師對話、與前沿對話的層次。作為學科發展戰略方法論的一種探索,筆者認為:在復雜的科技變革進程之中,要端起理論思維這面放大鏡、望遠鏡、反射鏡,綜合運用事后思維、本質思維、批判思維、純粹思維和辯證思維等方法,對學科體系中的研究對象、方法和條件、適用領域等最基本構成要素仔細端詳,對科學概念、范疇和表述以及自然科技話語進行審視反思,對學科領域的歷史進程和未來演進進行聚焦放大和遠望探照,大膽設想、寬視域分析,以科技思想穿透力,緊緊把握學科更新和科技變革的內在脈絡與本質。可以說,新一輪科技變革當然不需要坐井觀天的狹窄眼界,但需要的是坐井觀天而能把天看得仔細、看得深邃、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癡如醉、看得波瀾壯闊的科學趣味、精神境界,以及其背后閃耀著的高超理論思維和哲學思維[1]。可以說,專業圖書情報人員就要有這種“坐井觀天”的精氣神,“專業”不是狹隘的、中性的專,而是精深、投入的專,“專業”必須是也一定是個褒義詞。
3專業圖書館情報人員的政策素養和用戶意識
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辛勤智力勞動產出,通常為含有特定政策建議或科技發展建議的智庫產品,可能需要過兩關:腦中有問題,心中有用戶,也就是說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強烈的用戶意識。馬克思說:“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不同的社會時空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大到國家政策,小到一個單位、一個子行業領域的發展路徑,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系統,都會有對存在的問題或挑戰的專業性表述。有些問題是顯性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些問題是潛在的,需要透過現象、經過抽絲剝繭的分析才能深刻認識到。專業圖書情報人員需要對現有關切領域的現象或問題進行梳理,更要對潛在的問題、隱性的問題進行剖析,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人云亦云水平,更不能盲目跟風,競逐所謂的熱點、痛點,而要真正將心思和功夫用在影響發展的真問題、實問題、大問題上來,用在之所以形成這些所謂的熱點、痛點的深層次機制、動力、阻力、因素等上來;更多地用在預測下一個熱點方向、前沿、重大事件上來,用在預測預見未來而不是解讀闡釋現在上來。愛因斯坦有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的進步。”對于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而言,聚神凝氣地提出一個好問題、比較準確地預測下一個黑天鵝事件,標志著已經完成對行業的全景式、深入骨髓的認知而不是盲人摸象的認識,這比提出一打的無關痛癢的政策建議,挑戰性更大、價值也更大,無論是對從業者個人的鍛煉和職業發展,還是對行業的發展,都更具意義。信息服務產品是給對特定讀者甚至是某一領域的決策者閱讀的,要堅持“身在兵位、心為帥謀”。如果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很難寫出一份真正從思想上打動讀者的報告。由于不同的圖書情報崗位人員的崗位不同、職責不同,與特定的讀者、決策者的認識距離也有遠有近。對于那些在體制機制上、認識距離上與決策者近一些的圖書情報人員,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信息服務產品或文稿的話語體系、立場觀點上自然具有先天的優勢。對于那些在體制機制上、認識距離上與決策者遠一些的圖書情報人員,并非完全處于劣勢。但辯證來看,這些人員也有一些優勢,例如:可以更客觀闡述問題;可以更加從容、潛心思考一些更中長期的問題、一些更大的問題、一些容易被忽視但也更具潛力的問題;可以以新的視角、新的學科交叉領域,提出問題或者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匯聚更廣泛領域專家,拉近與決策層的認知距離等。總之,無論身處何種崗位,要積極站在決策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各類信息的內在價值,將信息優勢轉化為決策優勢。在此過程中,也需要避免出現兩種極端情況:對用戶的既有觀點、立論依據過于迷信,導致完全喪失自身的觀點;或者對自己的觀點過于自信而忽視決策者的客觀主張。總之,保持情感的全身心投入,保持頭腦與理智的清醒。政策建議稿未被采納,要精心分析原因而不是垂頭喪氣;政策建議稿被采納,要謙虛謹慎分析其他可能情況而不要沾沾自喜。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強烈的用戶意識,自然會驅動專業圖書情報人員“不待揚鞭自奮蹄”,不斷錘煉自己的信息服務知識服務方法論,才能在研判發展態勢上有新見解,才能在發現問題、解剖問題上有新論斷,才能在洞察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上有新認識、才能在發展前瞻預判未來發展路徑的系統方法上有突破,達到言人之未言、言人之不能言、成一家之言。例如,筆者近年來先后圍繞國際生物安全、國防生物科技創新戰略形勢、新形態等,以未來視角、國家治理、學科交叉視角進行分析,發表了《網絡生物安全:大國博弈的另類疆域》[2-3]等文稿,突破了一些既有的學科認知框架,得到業界同人的積極反饋,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才》等轉載,也得到國家相關業務部門的關注和支持。
4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學術產出多元化意識和“大”學術共同體意識
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豐碩的智力勞動成果,也并非一定以政策建議、內參等形式作為唯一的載體、最終的載體。在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與學術共同體、與問題所涉及的相關單位決策者與人員、與其他更廣泛意義上的利益相關者,會有一個持續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及在問題解決后的更長期信息服務過程中,專業圖書情報人員在遵從行業服務規則、學術規范的前提下,也可以對自己的所思所得,進行進一步的信息加工和知識加工,以特定的形式,在學術刊物、學術會議、大眾媒體和其他場合上進行交流和傳播,形成學術產出的二次開發,跳出自己的專業學術圈,培養自己的“大”學術共同體意識和融入意識。構建和完善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學術產出路徑,是專業圖書情報人員職業生涯發展內在激勵機制的客觀需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無論是擴大與學術共同體的交流、交鋒和交融,履行學術共同體成員的職責、提升圖書情報人員自身在學術界的學術影響力,還是擴大知識傳播的受眾范圍、形成圖書情報人員與公眾的雙重受益,學術產出的多樣化路徑,對于專業圖書情報人員是一個正向的激勵機制。實際上,通過學術產出路徑多元化,專業圖書情報人員還構建了一個虛擬的人際環境和社會氛圍,間接拉近了與決策者的認知距離,對于進一步做好未來的政策咨詢和知識服務工作也是一個正向反饋。而且通過學術產品出口和路徑的多元化,可以進一步完善專業圖書情報人員的T型、π型、“土”字形知識結構、推動知識的跨領域遷移,為進一步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問題解決思路和方案打下基礎,形成一個更大范圍的知識循環。以上是筆者從業十多年的一點個人實踐體會。總之,“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4]這同樣適用于專業圖書情報領域和從業人員。相信,只要遵循學科領域發展規律和圖書情報自身規律,保持科學理性和歷史自覺,專業圖書情報工作者就一定會在理論體系和工作方法上推陳出新,為偉大時代代言、為學科未來發展代言,再創實踐佳績。
作者:王小理 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