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思考
時間:2022-03-20 11:27:11
導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制造2025》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是實現目標的主力軍,他們要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能勝任工作崗位并有所成就,良好的職業素養成為其至關重要的因素。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經歷了操作技能到職業能力及以核心素養為主的發展階段。文章針對目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現象,以化工類高職學生為分析主體,進行有關的職業素養調查,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加以分析。
關鍵詞:高職;職業素養;現狀
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2019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這是是落實同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職教20條”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迫切需要高職院校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一大批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1]。作為專門培養職業人才的主陣地,職業教育不僅要遵循教育規律來提高人才質量,也要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進經驗,將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實現最優化,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在知識技能方面能夠勝任崗位需要,欠缺的是成功應對實際生活中從事某種活動所需要的勝任力或競爭力,即綜合職業素質。被稱為世界職業素養鼻祖的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職業素養》一書中這樣定義:“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2]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職業素養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顯性素養,即身體素質、個人形象、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二是隱性素養,職業意識與態度,職業道德與精神,是指員工對專業和崗位的態度與關注,是不是熱愛并甘于奉獻。三是特殊職業素養,比如化工職院化工類的專業,安全的意識、指標的監控、操作的規范尤其嚴格,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不同于其他行業。因此,每個專業要在形成一般職業素養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行業有關的核心素養的認識和塑造。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過程中要與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相對接。
2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調查
通過QQ和微信等網絡平臺,對應用化工技術、化妝品營銷、化妝品生產、電氣自動化、商務英語等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學院不同專業任課教師、參與學院招聘會的各用人單位代表進行訪談,進行了職業素養培養現狀的調查。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通過QQ或者微信等網絡平臺發放調查問卷,在該調查問卷中將職業素養分為三個方面:顯性的職業素養、隱形職業素養及特殊職業素養。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學習提高,認為認真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表達溝通能力和集體團隊意識是以后職業生涯的重要素質,并有意識的培養這些隱形素養。在特殊職業素養這一部分,化工大類學生幾乎都知道安全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而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相關崗位所學要的職業素養的認識是不足的。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對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還有同學盲目樂觀,畢業就是就業;少數同學平時努力學習未來、目標明確,對未來充滿信心。由此可見很多學生對將來要勝任的工作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不清楚。另一部分是部分專業任課教師,已經畢業的高職畢業生,參加學院現場招聘會的用人單位代表。部分老師認為很多學生不愛學習,不主動學習,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課。在實踐操作環節及學校團體活動中,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不愿溝通交流,還有團隊合作意識較差等現象。更有往屆畢業生坦言,走入職場,職業素養中的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隱性部分往往比知識、技能等顯性部分更為重要。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職場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用人單位首先考察的是學生個人的愛崗敬業、職業操守、溝通協作等職業素養,這說明職業素養已經成為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
學生本身對職業素養的認識不足:大學,應該是一個人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個人成長和拓展的時期,而高職學院的生源經歷高中階段的學習進入大學后,除了學業上的放松,對自我素質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樹立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大部分學生表示在校期間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或是目標不明確,規劃不切實際,這就是造成他們在就業時感到壓力的根源。高職院校制定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計劃不完善:高職教育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對職業技能的訓練十分重視,而忽略職業素養的養成。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時,不重視素養類課程的開設和建設,過分提升專業課程和操作技能的地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熱衷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忽略人文素養類課程的研修,影響職業素養的培養效果。在不同專業人才素養培養過程中,需要針對專業特點所應該具備的特殊素養,采取不同形式的培養方式。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安全教育、就業指導、思政課程、職業規劃等職業素養課程實行一套教材同一模式進行培養,教師授課缺乏實踐經驗,照本宣科,一概而論,不能與企業實際需要相結合,導致學生的職業素養達不到企業的要求,造成學生找不到合適單位,而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員工的尷尬局面。職業素養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需要持續堅持系統的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理論課程與實習實訓等實踐活動之間缺乏整體聯系,實施職業素養培養的設計時缺乏系統性,導致教學實踐活動無法與職業素質教育目標難以形成有效銜接,達不到預期的人才培養效果。
由于實訓實習的操作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壓縮或者取消實習實訓環節,脫離了真實的工作活動和職業場景,職業素養不能在真正的職業情境和企業環境中養成,導致了職業素養培養的低效性。在校期間,高職學生應該思考明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正確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和能力,希望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培養職業意識,進行有效的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優勢,客觀對待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彌補,整合可利用的資源,綜合考慮環境和市場需要,自己的個性興趣與將來從事的職業相結合,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高職學習階段才接觸專業知識,通過專業說明等環節逐漸樹立職業意識,正是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期。而現實中很多學生畢業應聘到用人單位之后還要進行長時間的培訓再上崗,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職畢業生職業素養不高。現代企業、用人單位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人才的競爭,員工素質決定著企業的利益和發展,企業要求員工除了要擁有滿足工作崗位的知識和技能,更要求員工具備愛崗敬業、誠實肯干、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綜合職業素養。特別是職業素養中隱性素養對人生的職業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和計劃,通過在校不間斷的教育,定能培養出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學生個人也更易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學信網.
[2]高職生職業素養內涵及培養途徑[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10(24).
[3]韓玲敏.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武文娟 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探索
- 下一篇:表演課程空乘職業形象的提升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