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轉型與升級制約因素分析

時間:2022-12-21 10:54:42

導語:中職學校轉型與升級制約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轉型與升級制約因素分析

一、職教集團背景下中職學校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中職學校承擔著為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內生發展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社會經濟需求對中職學校的辦學模式、管理模式、專業與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起到關鍵性作用,由于中職學校類型不同,學校辦學基礎與學生個性需求不同,其所在區域社會經濟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辦學模式與管理模式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與多樣性[1],中職學校需要不斷對自身結構、制度等進行完善、革新。中職學校作為職教集團內部成員,一般會與對接企業依據集團單程規定,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又促進中職學校實現特色辦學,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轉型發展。

二、職教集團背景下中職學校轉型與升級的制約因素

1.內部層面。從中職學校內部來說,制約其轉型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企業實踐及學校的社會知名度這三個方面。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態度,以及其參加技能大賽的積極性和繼續升學的愿望。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集團內部的辦學主體成員要加強辦學的針對性,集中資源提升辦學優勢,使學生對專業的發展前景及就業方向有充分了解,提升中職學校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興趣;企業實踐對于中職學生提升職業技能、了解未來就業崗位要求及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職教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中職學校要加強與對接企業的合作,為學生多提供企業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了解行業企業的背景與文化,增強其對專業和企業的歸屬感;職教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企業對中職學校的投入熱度對學生的實習與就業渠道及未來就業對口率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而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則關系到企業對中職學校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投入,直接影響到中職學校的轉型與升級發展。2.外部層面。從外部層面來說,制約中職學校轉型與升級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扶持力度以及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二個方面。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提升中職學校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出臺鼓勵與要求企業積極參與職教集團辦學的硬性標準并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加強對職教集團辦學的第三方評價力度并及時輸出與反饋,會極大提升企業參予中職學校辦學的積極性與投入力度[2];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積極參予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實踐效果,以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及未來職業發展。目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還不夠,主要由于校企各自利益訴求角度不同,以及沒有實質性的鼓勵措施和政策保障傾斜來激發企業參予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

三、職教集團背景下中職學校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1.明確轉型升級總體方向。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優化,主要表現在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中職學校要實現轉型與升級發展,要增強自身對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的敏感度,進行專業建設與機制優化調整,使人才培養符合市場崗位與社會經濟發展所需。中職學校實現自身的轉型與升級,關鍵是要明確轉型發展的總體方向。即中職學校要以國家戰略發展要求和職業教育大政方針為依據,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導向,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為培養高質量、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3]。2.打通多層次辦學體系。職教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各層次辦學主體可以基于行業特色形成職業教育群,打通多層次辦學體系實現一體化聯合辦學,為中職學校的轉型升級以及推進中高職教育銜接提供契機。要促進中職學校轉型升級,達到與高職層次教育的無縫對接,具體可以采取以下三種做法。一是統籌協調中、高職階段的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專業課程與教學內容,注重課程對接與內容遞進,避免重復與遺漏;二是合理劃分中高職學制,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段教學。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要注重對中職學生進行跨專業的教學實踐,以培養其崗位復合能力。要根據職業教育特點與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象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從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全局角度出發,以“文化素養+職業技能”為標準進行綜合評價,同時注重評價的整體性與連貫性[4];三是以1+X證書制度為指導開發互聯網+信息管理系統,構建“學年學分制+學分銀行”管理模式,使學生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學習成果能夠得到認定、積累和轉換,與學生終身發展和學歷提升實現對接。3.提升企業參予辦學的積極性。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分為學校本位辦學、企業本位辦學、社會本位辦學和“學校-企業”模式,職業教育集團背景下中職學校要實現轉型升級,要轉變目前辦學思路,實現學校本位辦學模式向“學校-企業”雙主體辦學模式的轉變,激發企業參予辦學的積極性[5]。要建立健全職教集團的組織機構,加強職教集團內部相關制度建設,明確校企雙方權責利關系,使中職學校能夠主動與行業內具備條件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展開合作,積極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保質保量為合作企業提供人才智力儲備,為企業提供人才供給。校企雙方要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達到深度融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對于企業來講,要厚植其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意識,改變以利益為單一指標的活動導向,提高對職業教育辦學的參與度,依法履行職業教育集團中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提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自身的人力資源開發力度,促進中職學校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汪在文.需求導向下的中職學校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以四川省簡陽市高級職業中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12):11-13.

[2]董秀琴.“互聯網+”視域下中職教育轉型例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60.

[3]邢暉.中職“需與不需”兩難間出路何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8):5-6.

[4]張紅旗.縣域中職校轉型發展例述—以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2019,(60):54-56.

[5]朗宏芳.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工業機器人現代學徒制培養新機制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03):232-233+235.

作者:矯天育 單位: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