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研究

時間:2022-11-30 04:54:49

導語: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研究

摘要: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實現了跨區域、跨行業經營,業務種類、業務數量逐漸增長,步入了集團化的發展階段。集團化企業在各個區域設置分支機構,隨著分支機構的增加,原有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對各分支機構的財務活動進行集中管理,以滿足集團化發展的需求。在集團建立規范化的會計集中核算體系,由集團監管分支機構的財務活動,使集團管理層可以及時掌握下設機構的運營狀況,并做出經營管理上的決策,(從而)促進分支機構的良好運行。

關鍵詞:集團化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

集團化企業擁有眾多的分支機構,如果每個分支機構都單獨進行會計核算,會降低了集團對分支機構的約束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分散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已成為過去,應用信息技術,建立集團的財務管理系統,與各個分支機構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分支機構的財務人員在系統中進行會計處理,采取統一的核算標準,上傳至系統中,集團實現了會計核算的集中管理,促進集團化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發展。

一、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現狀

(一)會計信息傳遞滯后。集團化企業以往采取的是財務分散管理,各個分支機構獨立管理,只有在會計核算時期,分支機構將財務報表交給集團財務部門,集團不能及時掌握分支機構的經營狀況,致使管理層不能形成對分支機構的有效掌控,以及指導分支機構的運營和管理,會計信息不能及時地傳遞,關鍵信息的斷層,降低分支機構的市場反應速度,致使經營決策的滯后,影響到分支機構的業務開展。(二)標準不統一。各個分支機構獨立的財務管理模式,使用的會計核算標準也不相同,各自的賬簿都是自成體系,采取的會計核算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比如,分支機構在進行會計處理時,費用支出處理,本應記入管理費用,卻記入了項目成本中,集團財務在此基礎上,進行會計處理,直接導致會計信息的不準確,進而影響整個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三)基礎薄弱。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財務水平,普遍要低于集團財務的業務水平,而且對集團下發的財務規范和要求理解也不相同,會計處理能力的高低,使得分支機構會計信息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會計賬目不夠清晰,沒有按照集團財務規范進行會計處理;會計科目設定不夠準確,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要求;會計處理中的基礎工作薄弱,例如,原始憑證填寫問題、報銷裝訂不夠規范,或者出現財務資料丟失、會計信息被篡改等問題。

二、構建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分析

(一)統一賬套,實現會計集中核算。對會計核算的內容制定統一的核算標準,將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集中到集團財務管理系統中進行核算,分支機構與集團使用統一的會計處理標準,由集團財務管理系統自動完成分支機構會計信息的集成工作,并且分支機構可以在自己的財務管理平臺上,查詢和使用會計信息,集團利用財務管理系統,對分支機構的會計信息進行實時查詢和掌控,及時了解分支機構的經營狀況,并形成財務管理的動態監控。統一賬套在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實現了集團對分支機構的實時監管,查詢分支機構會計處理后的信息、使用的記賬憑證等,形成對分支機構財務活動的有效控制,及時發現分支機構會計處理上的問題,并及時糾正,保證集團會計核算的真實性。現階段使用的會計集中核算系統主要是SAP,SAP系統中包含了多賬套復制功能,并可以進行綜合查找和分析,依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建立個性化的賬套,為集團化企業會計核算提供了統一賬套功能。(二)建立會計核算中心。在集團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將分支機構的財會人員集中到會計核算中心,在中心進行分支機構的會計核算工作,實現財會工作人員的集約化管理,當分支機構發生業務活動時,由會計中心進行會計核算、會計處理、會計監督等,使用統一的會計標準,推動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發展,對內和對外都使用統一的操作標準,會計核算質量體系結構可參照圖1。促使集團化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化。使用會計核算中心的財務管理模式,需要保證企業資金使用權、所有權、財務自主權都沒有發生變化,還要考慮到分支機構不能將財務人員安排到會計中心的情況,需要集團安排財務人員進行垂直管理。1.會計集中核算的作用。第一,將分支機構的資金進行整合,可以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和集中利用,分支機構無須在銀行開設賬戶,由集團負責開設銀行賬戶,并集中整合了各分支機構的資金,將所有的資金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利用,保證資金的合理回轉;第二,實現財務信息的統一監管,利用集團財務管理系統,收集各分支機構財務信息,在系統平臺上進行統一會計核算,形成對分支機構運營的監督管理,推動集團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體化,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第三,會計集中核算,簡化了會計工作流程,減少集團人力的投入,使集團會計核算變得透明化,使用會計中心后,財會人員的薪酬由集團負責,與之前單位沒有利益上的牽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度。2.會計集中核算的問題。第一,建立會計核算中心后,對各分支機構進行會計核算上的統一管理,但是在責任劃分環節,不能將會計主體的權責完全劃分清楚,我國現行的《會計法》中有具體的條款,單位負責人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要保證會計人員及會計機構依法履行相應的職責,但是集團化企業在設立會計中心后,各分支機構缺少具體的會計核算機構,而財務人員脫離了分支機構,納入到會計中心的管理體系中,所以分支機構的負責人,不能對財務人員進行管理,也沒有監督會計核算工作,不符合《會計法》中會計信息認定時,單位負責人所要擔負的責任;第二,會計集中核算,不適用于跨地域經營、層級較多的大型集團化企業,比較適用于層級少的小型集團化企業。

三、實現集團化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規范化的對策

(一)加強會計核算的監督。1.明確預算主體的責任。分支機構應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遵照會計集中核算的標準和要求,規范化管理本單位的財務工作,做好日常的結報工作。實行集中核算后,分支機構中的會計核算工作已經交由集團的會計核算負責,集團應明確各個主體的責任,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將會計處理和監督權力落實到集團會計核算和分支機構的負責人身上,要明確兩者的權利和義務,使兩者各司其職。會計核算體系應采取互相牽制的崗位設置,形成財會人員之間的督促和監督的作用,再加上集團會計監督工作的監管,形成會計審核的科學管控,確保會計核算信息的準確性。2.會計監督的工作內容。第一,檢查會計核算操作是否規范化,財務管理系統操作是否標準,有無遵守集團制定的統一核算標準,口徑是否一致;第二,會計人員在審核原始憑證時是否認真,有無發現造假、涂改、信息失真問題,或者是銷毀會計賬簿,以及是否存在兩套賬簿的問題;第三,會計人員是否受到指使或者是威脅,存在涂改會計信息行為,以及涂改財務報表的行為;第四,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會計人員是否存在違規行為,違反集團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員工行為規范等。(二)加強內部審計的執行力度。企業內部審計具有監督管理財務信息的職能,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會計核算的監督管理,并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確定費用支出的范圍,以及報銷的標準,嚴格控制企業的費用支出,避免出現虛報現象,防止企業人員利用報銷漏洞,謀取個人利益,當企業進行資產處置、大額投資時,內部審計要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采取標準化操作,嚴格按照審批流程進行審計,避免出現越權行為以及貪腐行為。(三)激發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集團化的會計核算體系,其核心是財會人員,財會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是保證會計集中核算順利實施的前提,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財會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權限,打好會計核算的基礎,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在明確崗位職權的基礎上,細分工作責任,明確工作目標,考核財會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成績,對表現優異的人員進行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激發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為會計集中核算打造良好的集團環境,將會計核算工作與財會人員的切身利益相結合,提升財會人員對集團的忠誠度,積極地投入到會計核算工作中。

集團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分支機構較多,致使財務會計核算出現了不足,分支機構單獨進行會計核算,使用不同的核算標準,并且只有在集團會計核算時,才將會計信息上交給集團財務進行核算,會計信息傳遞滯后,致使集團管理層不能及時地掌握分支機構的運行狀況,導致不能及時地做出經營決策和管理建議,并且各分支機構使用不同的核算標準,進而影響到集團財務報表的準確性,迫切需要企業會計核算體系的規范化,應用會計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模式,改善現階段會計核算上的不足,促進集團化企業的良好運營。

參考文獻:

[1]胡嘉.集團化企業會計核算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探析———以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實務管理為例[J].會計之友,2014(35):4-8.

[2]劉霜宏.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規范化分析[J].商業會計,2016,579(3):91-92.

[3]徐圓圓.企業會計核算體系的規范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30):49-51.

作者:周峰 單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產業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