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管理會計作用及應用
時間:2022-03-05 03:46:02
導語:供給側管理會計作用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從2015年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以來,我國開始通過改革的方式促進結構性調整,進而解決我國經濟的供需錯配問題?!叭ギa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項任務,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調整供需失衡問題、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尤為關鍵。管理會計作為供給側改革中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的手段,為企業踐行供給側改革保駕護航。本文在分析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及其對企業的挑戰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優化其在企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成本管理
1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及其對企業的挑戰
1.1供給側改革的背景。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列入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自2015年來,中國經濟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經濟結構出現了明顯的側重性,出現了經濟指標聯動相背離的現象,居民收入增長而企業利潤率降低,消費上升而投資下降等,國家宏觀調控未達到顯著效果。為了應對經濟環境的變化,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在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研發、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它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堅決廢止無效的產品或服務供給,將企業的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舒爾茨說過,“任何制度都是對實際生活中已經存在的需求的響應”。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側重于對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目的是通過優化結構和提高資源配置,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1.2供給側改革對企業的挑戰。1.2.1供給側改革重點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我國總體產業結構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三產業間的比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偏輕。產業集中度偏低,不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新興產業發展速度較慢。產業優化調整,有助于企業產品結構和產品類型的調整優化和轉型,提高企業生產的靈活性和效率。這要求企業要從源頭入手,從研發到生產,最后到銷售、售后服務的全流程管理和跟蹤。對于制造業來說,生產環節要提升基礎材料品質,重點關注基礎工藝和技術人才,從而提升品牌的質量。1.2.2供給側改革要求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資本效率。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國宏觀經濟也呈現下行的態勢。企業呈現出高資本負債率和低資產周轉率、低營業收入的情況,國有企業尤為明顯。去產能可以淘汰一批生產能力低,資源耗用大、生產方式落后的企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力。企業要積極調整產品的結構和發展模式,增強自身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1.2.3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降成本,改善資本結構。降成本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第二是要求企業自身改善生產工藝,向高附加值高技術的產業調整,全流程的管理企業成本,從而從內外來降低企業的成本。降成本的同時,企業改善自身的資本結構,調整資產負債比例,降低財務風險,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2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會計是會計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利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采用一系列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對未來的經濟決策進行預測和決策,對企業進行自上而下的全面管理,實現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考評等職能。通過戰略管理、全面預算、風險控制、成本管理、內部控制、業績考評等多方面,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為企業決策提供方法和依據。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管理會計在國家宏觀層面,促進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低端無效供給減少,先進產能有序釋放,新產業、新消費模式、新動能投資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有效實施的同時,更需要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對于企業的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了。一方面,管理會計的職能在于幫助企業從戰略的層面做好短期、中期及長期規劃,以企業長期發展為導向,引導企業向高產出、高效率、高收益、高科技含量的產業進行規劃和轉型;另一方面,如國有企業改革、企業的兼并與重組、企業投融資決策等,均需要管理會計的強大推動,在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等方面,為企業“三去一降一補”發揮巨大的支持作用,從而促進國家層面的改革,推動經濟方式的轉變。2.2管理會計在企業微觀層面,有助于企業適應經濟變化,抵御外部競爭壓力。國家經濟下行的壓力,使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巨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使得企業必須增強管理能力,來應對外部挑戰。管理會計在經營戰略、風險管理、價值創造、業績評估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管理會計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幫助企業進行預測,促進企業作出合理的決策;另一方面,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提高資源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并為企業提供高標準的業績考核。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強企業的權變力,更好地適應經濟變化,抵御外部競爭壓力。
3順應供給側改革的管理會計在企業的具體應用
3.1企業戰略管理的應用。企業的戰略管理是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選擇和制定達到企業目標的有效戰略,并將在戰略付諸實施、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就目前而言,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美國實施減稅計劃,貿易戰爭等不確定因素使得我國經濟形勢變得比以往更加“復雜”。國內經濟正處于“低速換擋期”,面臨不小下行壓力,但眼下正是推進結構調整、深化機制體制改革、推進“一帶一路”和拆除重大風險“引信”的最佳時機。戰略管理的實施,對企業進行外部形勢分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分析外部機會和威脅,來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就企業內部而言,企業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提高資源配置,避免資源錯配,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3.2企業全面預算的應用。企業全面預算是為了企業能更好的實現預定的戰略規劃和目標。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資金鏈的管理顯得更為重要,資金鏈一旦斷裂,將會給企業帶來破產的威脅。所以,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系統地對資金作出合理妥善的安排。加強對資金預算的編制、報批、執行、考核、分析等進行全流程管理。首先,對籌資、投資、營運過程中的主要風險進行重點分析,制定合理的預算目標。其次,對資金活動方案進行嚴格審批。再次,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按照預算組織調度資金,全程監控和追蹤,一旦發現預算偏離或異常情況,應會同相關部門查明原因并妥善處理。最后,對于資金預算的執行情況應進行必要的考核和分析,建立責任人制度,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現資金冗余或者資金鏈斷裂。3.3企業成本管理的應用。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降成本”,對于企業而言,降低成本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國家政策紅利,包括國家稅收改革降低企業稅負負擔、國家通過調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方式;第二,是企業自身生產管理能力提高,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和效果,降低銷售成本率。國務院出臺的《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重點明確了通過目標成本、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工具,優化內部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從管理會計來看,首先,企業應該更注重成本控制,根據成本預算目標,從設計環節、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等進行全過程的控制管理;其次,企業應從“產品總成本”的角度來判斷新產品的盈利能力,是否采用新生產線。一方面,根據企業價值鏈原理,讓企業與供應商分享因合作而帶來成本削減;另一方面,分析產品生命周期,從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售后各個方面來評價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從而判斷產品的盈利性和創造價值性。第三,企業成本應動態管理。產品的成本在不同的環節所消耗的資源存在此消彼長的聯動管理。例如,產品在研發、設計中消耗的成本較多,則生產的成本就極可能降低。企業應該綜合的權衡各個環節所產生的成本,來從總量上控制成本。3.4企業財務結構的應用。供給側改革提出了“去杠桿”的任務。去杠桿化不僅僅是金融機構減少杠桿,減少金融風險的過程,也是制造業等其他各個行業優化自身資本結構的過程。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去杠桿意味著降低資產負債水平。改革要求企業通過管理會計分析自身財務結構,判斷財務風險情況,根據企業戰略規劃制定科學配套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企業根據最佳資本結構,通過提高股權融資的比例或者拋售低能無效資產等方式,降低債務比例,來防范財務風險過大;另一方面,增強投資項目的管理,增加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為企業帶來現金流量,償還負債,為企業舒筋活血,使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4結語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管理會計在改革中不斷的面臨挑戰,也發揮著其管理職能作用。企業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推動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企業管理者應當轉變思維,提高對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視,加強管理會計的制度建立,利用管理會計的手段和方法,為企業決策提供合理依據。企業應當抓住當前改革的機會,與改革相互拉動,共同前進。
參考文獻
[1]樓繼偉.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9).
[2]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作者:莫嵐
- 上一篇:管理會計在中小型企業的應用
- 下一篇:國有企業管理會計文獻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