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會計管理措施

時間:2022-05-15 09:42:54

導語:電力企業會計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企業會計管理措施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力企業逐漸融入到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會計管理作為電力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經營狀況有較為直接的影響。為了保證電力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本文主要分析我國電力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對電力企業日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力企業;會計管理;成本控制

一、電力企業會計管理的主要問題

1.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況下,電力企業下屬的部門較多,規模也較大,加上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所以財務會計的核查工作進行起來就會有些困難。另外,各部門間的利益爭奪,也會使電力企業的具體會計情況不能得到有限的監控。電力企業監督部門的相關人員有時也不會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開展監督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濫用職權、收取非法賄賂,造成監管缺失。一個整體的各個部分都是相互聯系的,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也會對核算制度構成許多負面影響,使企業喪失活力,不利于整個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種種現象均表明,我國電力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2.核算主體不清晰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會計電算化技術成為現代化企業會計核算的主要方式,國家提倡建立與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和會計風險管理。在此基礎上,電力企業會計管理工作開展的必備條件就是明確核算主體,尤其是對于大中型電力企業。但在我國,這些電力企業的機構設置不明確,核算主體不清晰,而且沒有形成系統的企業架構。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種多頭管理和多頭負責的混亂現象。另外,企業各下屬部門的財務數據都保留一個獨立賬套,沒有集中存放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影響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工作。

3.成本控制意識淡薄

大部分電力企業將工作重心都放到了生產方面,而對于資金的管理則缺乏科學的制度約束,只要求記錄好資金的收支即可。但很多電力企業財務部門的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識淡薄,對未來風險的預測性和評估性不足,導致會計管理工作中的潛在風險較大。另外,會計人員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不足,對資金的去向也沒有系統的戰略規劃,造成資金浪費現象嚴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一定要認識到這一方面,并要求涉及的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時合理節約成本,加強成本控制的意識。

二、電力企業會計管理的改進措施

1.完善內控制度

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電力企業要想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而會計工作是反映經營信息和監督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更需要完善自身的內控制度。其具體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現金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財務監督制度和財務會計制度等。其中,要突出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以避免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如果電力企業設有監事會,那么監事會務必要起到應有的作用,不能形同虛設,必須按照相關規定,嚴格監督會計工作,這樣才能為完善企業內控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

2.改進會計核算系統

任何企業的財務數據都來自企業自帶的會計核算系統,電力企業也不例外。所以,相關人員一定要確保企業會計核算系統能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為會計工作的管理提供大量有效的財務分析數據。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實現會計工作的集中核算,以便保存原始的會計數據,同時還能加快會計信息的傳遞速度。但大部分的電力企業卻采用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各項相關數據分散部署,導致“孤島”現象越來越突出。在實際工作中,財務報表由下面逐級向上級匯總上報,使會計信息的時效性不高。因此,電力企業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保證同一個單位只能由一套相同的賬套來管理,實現自動對賬平衡、內部賬務協同處理的目標。

3.明確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又叫做會計個體或者會計實行,是會計工作進行服務的一個特定單位。換句話來說,就是在核算工作之前,要搞清楚自己核算的對象是誰與具體核算業務是什么。會計主體作為會計核算空間范圍的基本前提,不僅可以用來區分自己與其他企業的經濟活動,還可以區分經營者和投資者的經濟活動。電力企業下屬部門繁雜,各部門間進行會計核算時難免會發生沖突,財務人員一定要明確會計核算的主體。

三、結語

會計管理貫穿于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整個過程,對電力企業具有重要的影響,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電力企業相關的負責人務必要協調好各部門的財務關系,完善會計管理的相關工作,明確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證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孫青濤 單位: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塔城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石磊.如何提升電網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管理水平[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6):100-101.

[2]李蕊.加強電力會計核算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會計改革與管理,2015(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