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核算探析
時間:2022-08-22 09:43:16
導語:醫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核算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固定資產分類的變化。舊制度下,基層醫療單位固定資產劃分為一般設備、專用設備、房屋和構筑物、其他固定資產四大類。新的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將“一般設備”類更名為“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新舊制度不變,房屋和構筑物(如單位涉及村衛室的,產權清晰的應當在本科目下設置“村衛生室房屋及構筑物”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將“其他固定資產”類細分為裝具、用具、家具及動植物,還有文件及陳列品,圖書及檔案共六大類。新的分類方法更符合基層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細化和規范了固定資產的核算內容。(二)新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從2019年1月1日新制度對在用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會計處理方法,增設了“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的會計科目。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當期計提的折舊直接支出,財務會計處理:借:業務活動費用---醫療費用---固定資產折舊科目,并同時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預算會計不涉及現金流入流出,不作處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椐固定資產的性質,在預計使用年限內,主要采用平均年限法對固定資產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不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無論是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繼續使用,規范實物管理。規定了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如果固定資產是以名義金額入賬的固定資產;動植物;圖書、檔案;文物和陳列品;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均不計提折舊。對于2018年12月31日前的固定資產,現在還繼續使用的進行補提折舊,在新舊會計制度銜接的時間節點上作如下分錄,借:累計盈余---醫療盈余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基層醫療會計固定資產的核算會計處理越來越向企業會計處理靠攏。為以后基層醫療機構的成本核算奠定基礎。(三)新制度固定資產購入的會計核算。新購入的固定資產在會計處理上與原制度不同,新制度已把舊制度下的“固定資產”對應的“固定基金”轉入到了“累計盈余---醫療盈余”會計科目,1.新購入時財務會計處理:借:固定資產---明細科目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其它貨幣資金等,預算會計處理:借:事業支出---明細科目貸:資金結存---貨幣資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2.對于上級部門無償調拔的固定資產,已經進行評估的,其成本按評估價值加上相關稅費確定;未進行評估的,按照調出單位的原賬面價值加上相關費用確定,財務會計處理,借:固定資產---明細科目貸:無償調拔資產,預算會計不涉及現金流不需作處理。如支付稅費、運費時預算會計處理:借:其它支出貸:資金結存---貨幣資金。3.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比照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或有關憑證注明的金額加上相關稅費確定。預算會計只記錄相關稅費的金額。借:事業支出---明細科目貸:資金結存--貨幣資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四)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的處理。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于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的固定資產,首先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會計科目,待處理財產損溢的資產為資產凈值,不需計提折舊。資產處置完成后,應相應的發生額轉入對應的資產科目。造冊編制好報主管局審核,報上級財政部門審批。依據批復在固定資產系統里增加或減少資產,財務部門依據批復進行賬務處理時盤虧、毀損、報廢作沖減“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毀損、報廢殘值收入應上繳上級財政部門。其會計處理借:銀行存款貸:應繳財政款,預算會計不作處理。盤盈的資產依據批復通知增加系統的固定資產,同時作財務賬務處理,新的處理辦法簡單直觀地反映了固定資產的原值和處置的凈損益,真實地呈現了資產的使用情況。(五)對在建工程的核算進行了調整。新會計制度要求把原來沒有并賬的基建項目進行并賬處理,不再單獨設立賬套進行核算,在銜接時把“在建工程”科目下核算屬于工程物資的,銜接到新會計制度“工程物資”會計科目進行了核算,“在建工程”科目下的核算的屬于預付賬款的,銜接到新會計制度“預付賬款”科目進行了核算,其余的作為“在建工程”進行核算。以保證基本建設財務信息的真實和準確性,工程結束后結轉入“固定資產”會計科目核算管理。
二、新會計制度基層醫療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優點
1.基層醫療單位在新制度下的固定資產核算采用計提折舊的方法,如實反映在使用過程中固定資產的價值消耗,為下一步進行成本核算奠定基礎,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準確性。2.新制度規定基層醫療單位要根據基建會計核算的要求對基建項目并入大賬處理,不再單獨建賬的管理辦法,以便從報表上更直觀的統計出來,規避實際資產與核算資產不符的情況,從而提高單位財務資產管理水平。3.新制度下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首先在“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核算,對財務會計面言具的謹慎性原則。
三、基層醫療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新的會計制度為了適應新醫改及財稅改革的發展需求,為實現雙功能、雙基礎(權責發生制及收付實現制)雙報告,引入平行記賬方式加強了核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保障了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但固定資產核算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如下:(一)新制度下固定資產類別劃分及使用年限范圍界定不清。固定資產的類別劃分缺乏統一的、具體的標準,在政府固定資產系統里和財務系統里的固定資產類別劃分不統一,導致財務決算時與固定資產的分類項目數據不一致。這增加了基層醫療單位固定資產類別劃分的難度。基層醫療財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對界定不清的事項進行會計核算時具有了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折舊會影響成本到單位的績效。沒有具體的規定多少年,而是一個彈性的年度如口腔設備規定6-10年,各個單位對固定資產年度折舊年度沒有統一規定,導致成本核算不一,最后的績效成果不公平。電子產品設備更新快,普遍反映規定的使用年限過于長,不利于成本的核算。(二)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程序煩瑣。固定資產為國有資產,新制度規定報廢、處置需經主管部門及上級財政部門審批,依據批復作處置,當地財政及主管部門多次到現場查看,有些資產無法使用后管理不到位的資產作為垃圾處理了,查看時沒有了實物,需找當時采購的票據及入賬憑證才給予審批,有些年代久遠的連財務憑證都已超過了保管期限(會計憑證保管期限15年)。所以有些資產還掛在賬上無法報廢。
四、新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機構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建議
基層醫療衛生院應根據自已單位的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購置固定資產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第一,從固定資產的采購、到入庫,使用,至后期的維護建有一套健全管理制度。第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配備專有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日常管理,對購入的資產驗收入庫和錄入固定資產系統等工作,定時維護固定資產,規范固定資產的處置等流程。第三,由當地主管部門統一下發一部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便于基層財務人員在工作中統一核算口徑。第四,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套固定資產系統與財務系統對接核算系統,實行資產網絡管理,使各科室在臨床中能共享信息資源,更有利于基層醫療的發展。
五、結語
醫療改革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固定資產核算管理越來越顯重要,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單位業務開展是否正常進行,直接關系到當地居民的健康保障。
參考文獻:
[1]趙曉宇,徐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新舊制度銜接講解》、《資產及負債講解》,2018年9月.
[2]肖畢清.新時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核算分析[J].財會學習,2016(21).
作者:韋凱 單位:廣西柳州市魚峰區雒容鎮中心衛生院
- 上一篇:新財務會計制度內審監督思考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