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真實性思考

時間:2022-07-18 09:51:30

導語:會計信息真實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信息真實性思考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真實性對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狀況,促進企業經營的良好發展。本文第一部分講述了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具體意義,以及對社會產生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會計信息缺少真實性的主要因素,最后,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提出了相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失真;解決措施

一、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意義

會計信息真實性,也稱會計信息客觀性,是對會計核算工作、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會計核算必須根據實際發生業務中合法的憑證作為核算依據,從而能夠真實地反映真實狀況。對于國家來說,根據會計核算結果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分析其財務數據,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對于企業來說,會計核算的結果可以幫助企業了解真實的經營狀況,及時發現經營中的問題,進行各部門的資源優化,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

1.會計人員業務能力不夠。會計工作人員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是企業獲得會計信息的基本途徑,因此會計工作人員在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上需要把好第一關,這就需要會計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和會計知識儲備。既要頂住各方面可能會給的壓力,又要能夠提供高效率準確的會計信息為企業服務。但實際工作中有些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薄弱,面對各方的壓力容易妥協,選擇和中飽私囊的小群體站在一起,從而使會計信息在第一防線就失真,導致企業決策者對企業沒有明確認知做出錯誤的經營方案,使得投資者和員工的根本利益受損,進而引發社會各方面對會計信息的信任危機,對社會經濟的穩定產生影響,損害國家的利益。2.企業的監督機制不健全。首先,企業內部監督不良。企業的會計部門本應是獨立的,但因為一些企業決策者的價值觀不正確,對會計部門人員提拔和培養上多數是和自身站在一個群體的,方便其利用自身的職權干預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得內部監督部門形如虛設,無法發揮其監督的根本作用。其次,外部監督的不嚴格。財政部門多注重財政收入的提升,對會計相關知識缺乏,對會計信息造假很難及時發現。審計部門,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審核上,對企業實際的業務發展過程不了解,導致審計上有所偏差,使得一些啟用做假賬高手的企業,沒有被審計出問題。最后,由于內外部的監督不夠全面完善,懲罰和考核的力度不嚴格,雙向加重了會計信息的失真情況。3.企業的外部動力。企業出現會計信息質量發生失真的問題,不僅是單純的內部因素壓力造成的,還有不容被忽視的外部因素壓力造成的。內部因素壓力,一方面,來源于一些企業為了上市融資,不惜偽造假的會計信息,制作漂亮的財務報表,以求成功融資上市。另一方面,來源于企業為了偷稅漏稅設立內外賬本、為了私藏小金庫在銷售收入和庫存現金上做手腳等。外部因素壓力,一方面,來源于有些致力于盲目發展經濟數據和經濟指標達成的相關管理當局。另一方面,來源于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壓力,為了向競爭者表示自己企業更加優秀的實力,不惜偽造假的會計信息,制作假的財務報表,從而隱藏自身的真實狀況。

三、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機制,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宣傳能夠提高關注度,教育能夠解惑和糾正。二者的雙向力量,對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宣傳和教育的主要群體是決策者與會計工作人員,二者是領導和被領導的從屬關系,二者是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依法辦事的態度,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宣傳和教育能夠使決策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不做假賬”為道德準繩。明確對會計工作可以監督,但是不能過度的干預,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使其能夠注重自身會計知識的學習和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思想、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樹立會計工作人員遵紀守法、真實公正、關心企業發展的工作態度,努力打造一個綜合素質強,責任感深厚的會計部門。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和教育能夠使會計工作人員樹立其對工作客觀公正的態度,主動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正確行使會計職能,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明確會計工作人員是為企業服務,而不是為決策者服務的職業觀念,在工作中面對決策者的過度干預和不正確的價值觀,要恪守職業道德和政治覺悟依法辦事。同時,宣傳和培訓,能使會計工作人員樹立學習上的自主性,主動認識到自己在新經濟發展模式下會計知識上的不足,進一步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使自己成為優秀的會計人才。2.加強會計信息監督作用,完善企業會計法律機制。各經營主體應該根據會計法律的相關規定,依照會計準則建立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會計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錢賬分管”原則,庫存現金由出納保管,賬目由會計工作人員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各經營主體的庫存現金流動性最高,更加容易出現問題,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這就需要,首先,國家完善對庫存現金管理的相關會計法的規定,防止不法人員有機可乘。其次,會計管理相關部門要健全會計監督體系,審計部門對各經營單位的賬本、賬簿、會計憑證要仔細的核查,看是否有做假賬等行為。對各經營單位采用的核算方式審核其是否符合會計法的相關規定,對企業上報的各種財務報表,要結合賬本分析,明確其中的資金流向是否存在違法行為,比如資金的不明轉移、大額銷售收入分多次進行等一些違法行為。最后,要明確各經營主體決策者和會計工作人員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職責邊界,提升處罰水平。對涉及做假賬和挪用錢財的人員,絕不姑息徹查到底,對涉及的人員除了進行經濟上的處罰以外,情節嚴重者要進行刑事上的處罰,并運用好媒體的作用,對處罰的經營主體和個人進行報道,警示那些在違法沒被發現的企業和想要在違法的企業,告誡其造假的成本已經不是罰款能夠解決的,其要付出的代價遠大于在違法上得到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使各經營主體和個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違法的想法。相信在強化會計信息的監督作用,健全企業會計的法律約束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將逐漸被遏制。3.從根本上消除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外在原因。在確保內部監督機制完善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視外部監督機制的完善,要充分發揮二者的雙向監督作用,從內外削弱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首先,國家要進一步對會計法進行完善,把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在法律層面的約束全面化。對會計人員道德素質進行規范,把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在道德層面的約束提升化。規范和治理經濟秩序,把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在管理層面的約束加深。雖然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產生,但可以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降低虛假會計信息造成的損失。其次,政府在對企業進行評級審核時,應該進一步注重對企業經營過程是否合法、科學合理、會計人員業務水平的審核,加強對會計信息整個形成過程的審核。充分運用評級制度,加強企業審視自身經營過程和會計人員業務水平。最后,會計工作管理部門,加強對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的檢查,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考核體系,建立會計職業道德監測機制,并制定全面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在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等會計行業管理和服務的法定組織,建立會計行業道德委員會,及時關注會計職業道德水平變化,發現其中問題,及時的改進。促使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和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增強其抵制虛假會計信息的自覺性,以不斷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相信在國家、政府、會計工作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外在因素會逐漸消除。

參考文獻:

[1]權艷冬.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7.09.18.

作者:孫曉雯 單位:棗莊誠信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