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
時間:2022-11-01 09:32:21
導語: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滿足財政預算以及高校發展的需求,我國財政部于2013年頒布了新會計制度,以提高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質量,但也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要求各高校的財務人員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從而實現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一、新會計制度對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會計制度已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對其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財政部先后對會計制度進行了幾次大的變動,最終形成了新會計制度。不但能將高校的預算情況、執行情況反映出來,還能對高校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有利于高校管理層制定正確的發展決策,推動其快速發展。
二、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之間的關系
高校預算工作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需要高校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而制定財務收支計劃,要求各部門人員嚴格按照預算標準進行工作。主要包括財務收入的總量、財務支出的數額、用途等,。根據實際情況而進行適當的改變,可有效控制高校的資金流動量,保證其安全、穩定的運行,同時,高校預算為會計核算工作提供了依據。會計核算工作是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各個環節所花費的資金量進行核算,并對其進行連續性的記錄,最終獲得完整的數據信息。在進行高校預算工作時,需要收集一系列的數據信息,從而進行管理和執行,同時,也為核算工作提供保障。而會計核算則可以證實預算工作的真實性,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有利于提高預算水平[1]。
三、新會計制度下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性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從面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不高,使其工作上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高校預算的質量和效率。另外,高校的管理制度過于注重教學管理,導致預算管理出現缺失的問題,使其缺少相應的預算標準。(二)預算與會計核算缺乏關聯性。一些高校在進行預算工作時,預算支持項目的劃分比較模糊,無法精確至各項目的要求上。當進行預算項目設置時往往會缺乏標準,導致會計核算工作很難開展,部分支出項目無法統計,使二者之間存在相互脫離的情況。(三)缺乏正確的管理理念。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都存在重核算輕預算的問題,使其管理方向、管理決策等發生了很大的偏差,容易引發財務危機等問題。另外,我國高校并未設置專門的預算機構和會計核算機構,而是將二者進行了融合,甚至出現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給高校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四、實現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協調發展的策略
(一)創新管理理念。隨著新會計制度的頒發,給高校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使其管理質量和效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對此,部分高校采用重預算或重核算的管理理念,以期控制某一層面,從而達到管理效果。但這種理念存在較強的局限性,過于側重某一點,會對另一方面的內容造成影響,使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無法滿足協調性的需要。因此,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改變。第一,我國高校普遍采用傳統核算型管理理念,忽略了高校預算工作的重要性,常常會出現資金量不足的問題,增加了財務危機的發生幾率。對此,要求高校從核算型管理理念向預算管理的方向轉變,根據高校的實際發展需要來對各個支出項目進行預算管理,可有效控制資金量,保證高校安全、穩定的發展[2]。第二,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我國高校將預算工作、核算工作全都交給財務部門進行管理,使其工作量大大增加,給管理工作加大了難度,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因此,需要高校建立預算機構和會計核算機構,使其負責各自的內容,可使工作更具針對性,有利于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第三,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的建設水平越來越高,增設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使高校獲得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校的預算管理項目并沒有進行改變,但支出項目卻越來越多,常常出現超出預算的情況。對此,要求預算管理人員及時調整預算管理項目的內容,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而進行增加或減少,為后續的核算工作打下基礎。(二)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我國很多高校將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學管理上,忽略了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工作質量、效率等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另外,許多高校都缺少完善的監管制度,不能對預算人員起到約束作用,對高校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此,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保障預算質量。首先,高校應不斷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地位,將其劃分到年度重點發展計劃當中,促使各部門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從而保障預算質量。對此,高校領導應成立預算督查小組,由董事會成員擔任小組組長,而行政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為副組長,共同對預算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有利于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促使預算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其次,我國高校的管理制度比較多,但都與教學方面有關,對預算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較少。導致工作人員缺少約束力,工作比較隨意,無法保證預算質量,給后續的核算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也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證預算工作順利進行。例如,單一制定管理制度會存在明顯的框架限制,會限制預算人員的思維,因此,應將法律制度融于預算管理工作中。實現制度、人治、法治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使員工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工作,從而保證預算質量和效率[3]。最后,隨著高校事業的發展,需要支出的項目越來越多,給后續的核算工作增添了難度,同時,也加劇了財務負擔。因此,需要高校制定嚴格的預算標準,合理規劃預算內容,從而降低工作難度。例如,高校的發展應堅持收支平衡的原則,超額指出會增強財務負擔,對高校的發展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需要嚴格控制預算指標。一是,預算人員要針對支出項目的性質、需求等來劃分標準,只對符合要求的項目予以預算,可有效降低資金投入;二是,當預算項目確定后,不得隨意更改,避免影響資金配置而引發財務危機;三是,對資金性質進行區分,合理規劃預算來源,即財政類支出和非財政類支出。可有效控制預算項目的數量,滿足會計核算方面的需求,有利于降低生產運營成本。(三)加強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關聯性。第一,預算工作為會計核算提供依據,因此,要求預算項目要與核算項目保持一致,使其形成關聯性。但我國很多高校忽略了這種關聯性作用,導致預算金額與實際核算金額存在較大誤差,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對此,要加強預算部門的內部控制,對預算項目進行細分,盡可能精確至每一個關聯點,防止籠統預算形式的出現。同時,可避免違法亂紀等情況的發生,從而保證預算與核算的質量。第二,隨著高校的發展,其預算項目越來越多,包括經濟類、事業類、教育類等各個方面。導致預算額度比較大,經常出現收支失衡等問題,加劇了財務風險。對此,要求高校領導制定嚴格的預算額度制度,根據項目類別規定預算比例。例如,在進行經濟類項目預算時,應按照總預算額度的70%至80%予以支出,而對于事業類、教育類的項目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增減,可有效起到綜合效應,從而控制收支平衡。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場的風險性比較強,存在不穩定因素,高校在制定預算支出時,應適當預留一部分的風險保障金,防止超額支出而帶來的風險隱患,實現其應用的效益。
五、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時期,使我國的會計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給高校預算和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要求各高校貫徹落實新會計制度,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實現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從而促使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工作協調發展,推動我國高校事業快速發展。
作者:張紅 單位: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玲.新高校會計制度下探析會計核算和財務預算協調性[J].財會學習,2017,(09):76-77.
[2]劉珍芳.淺議新會計制度下高校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J].當代會計,2016,(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