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09:56:00

導語:冬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冬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別介紹了該模式下冬瓜、優質稻的栽培技術,以供采用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永定縣地處福建省西部,位于東經115°51′~117°45′,北緯24°23′~26°02′,靠近北回歸線,年平均氣溫14.2~20.7℃,年平均氣溫最低月份為1月,最高月份為7月;年平均氣溫≥20℃,年積溫>7400℃,無霜期317~320d;年降雨量1450~1800mm,3~4月為春雨季節,5~6月為梅雨季節;2~5月日照時數較少,7~8月日照時間最長。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岐嶺鄉圍繞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把發展大田蔬菜生產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結合該鄉農業生產實際、氣候條件以及地理位置,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示范推廣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年種植面積達133.33~200.00hm2,一般產冬瓜60t/hm2,優質稻7500kg/hm2,年收入可達7.5萬元/hm2以上,比烤煙—稻栽培模式增收1.95萬元/hm2左右,不僅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復種指數,有效地制止耕地拋荒,加快了土地扭轉的步伐,值得推廣應用,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高密度冬瓜栽培技術

冬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短日照作物,蔓生性及分枝性強,主蔓葉腋間發生第1側枝,形成子蔓,子蔓葉腋間發生第2側枝而形成孫蔓;冬瓜怕澇耐旱,栽培上要求搭架、整枝、摘心等調整植株措施,以控制營養生長,使光合作用積累的養分能夠輸送到果實之中。冬瓜老果、嫩果均可食用;其果肉厚而潔白,疏松多漿味淡,有特殊香味,煮湯清燉、炒吃均宜,可加工制成各種蜜餞;冬瓜還是很好的食療保健蔬菜。

1.1品種選擇

一般應選生長健壯、果大肉厚、高產優質、抗病蟲害、耐貯的品種,如青雜一號、粉雜一號等栽培為宜。

1.2育苗

1.2.1播種時間。冬瓜定植需氣溫穩定通過15℃,發芽氣溫30~33℃,≤20℃發芽極慢且不整齊,春播宜在2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保溫育苗,3月中旬移栽。

1.2.2濕潤浸種與保溫催芽。選成熟一致飽滿的種子,倒入55℃溫水中,不斷輕輕地攪拌,溫度降至30℃時,再浸種6~8h,撈起沖洗,去除種子粘著物,用濕紗布包好,保持種子松散狀態,置于26~30℃溫度下催芽,每隔8~10h用30℃溫水沖洗種子,并翻包1次,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1.2.3播種。將苗床耙平,整齊排放營養缽,缽與缽之間用細土填滿,四周加土埂保護,每缽播露白種子1~2粒,深0.5cm,澆水后再蓋1層細土或草木灰。

1.2.4苗期管理。播種后搭小拱棚保溫,膜內溫度不能超過35℃,根據氣溫變化和前期需變溫的要求,控制膜內溫度和濕度,進行靈活通風揭膜或蓋膜,有利于花芽分化,提高雌雄花比,降低第1雌花節位,促進早熟;定植前5~7d,白天膜內溫度保持25~30℃,夜間20℃左右,苗床溫度過高應及時揭膜,苗床溫度過低應及時蓋膜,定植前5d日夜通風,定植前3d揭膜煉苗,確保苗壯而不瘦弱、不徒長。冬瓜根系木栓化較早,如根已木栓化則難以發側根,斷根移栽則緩苗期長,幼苗出土前15d,每隔7d施稀人糞尿1次,3葉1心至4葉時需移栽定植。

1.3移栽定植

冬瓜適應性較強,但不宜連作,應選3年以上未種葫蘆科作物、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好,低洼地不宜。早翻耕曬白,施石灰750kg/hm2后,細碎土壤,做成畦帶溝1.6m大畦,畦高40~50cm。每畦種2行,栽0.90~1.05萬株/hm2,穴施有機肥2kg、硫酸鉀復合肥50g、過磷酸鈣30g,肥土充分混合后覆土,定植后澆1次定植水,并在畦兩邊噴灑選擇性除草劑,然后蓋黑膜,定植后20d左右破膜引苗。

1.4大田管理

1.4.1追肥。定植至抽蔓前,宜勤施薄施,用碳銨加磷肥摻入人糞尿澆施。抽蔓至開花,應控枝蔓徒長,觀葉色施肥,葉色偏淡可施氮肥,葉色濃綠不施氮肥,只施鉀肥。坐果至果實膨大期,坐果后應重施1次肥料,后每隔7~10d施肥1次,連續施2~3次,每次施尿素120kg/hm2,氯化鉀120~135kg/hm2,摻入人糞尿澆施。

1.4.2搭架。畦邊適當距離搭上1.5~2.0m高“Y”式木樁,Y處放上橫檔搭好平棚,每穴邊插一木棍以便引蔓上棚。

1.4.3調整植株。冬瓜分枝性強,又靠主枝結果,因此引蔓上架前應將所有側枝剪除,培育健壯主枝,上架后引蔓向適當空間伸展,使蔓葉在架上均勻分布。留果應在葉片最大的第2、第3雌花處留果;根據長勢每株留1~2個果。中型瓜10~15片葉進行打頂,并留1個健壯的側蔓,其他側蔓全部剪除,所留側蔓應在5葉左右打頂摘心;第1雌花果處小葉處難于成大果,應及早摘除,以促進第2、第3雌花坐果成大果,方能提高產量。

1.4.4提高坐果率。著果季節遇陰雨天多,影響昆蟲活動時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蔓葉生長過旺,可在坐果節前一節用小刀刻傷其蔓,同時打頂去側枝。

1.4.5水分管理。冬瓜對水分要求高,結瓜前,除移栽時澆水外,一般應中耕控水蹲苗;掛果后應一直保持畦面濕潤,表土見黑不見白,雨后及時排除積水。

1.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上要重抓農業防治,如實行科學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清除焚燒或深埋,發病株周圍噴藥保護等。冬瓜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瘟病、黃守瓜、蚜蟲、瓜實蠅等。應選用對癥藥劑及時防治。

1.6適時收獲

冬瓜開花至成熟需35~45d,達食用標準至老熟時均可采收。

2優質稻栽培技術

2.1選用良種

選用高產、高抗、優質品種,如Ⅱ優2186、Ⅱ優明86、特優898等。

2.2采用旱育稀播,培育足齡帶蘗矮壯秧

在5月中旬進行播種,用種量11.25kg/hm2,播種前種子用300~500倍強氯精進行消毒,1葉1心時噴施250~300mg/kg多效唑液,并薄施人糞尿,3葉1心時撒施尿素30kg/hm2,5葉1心時撒施復合肥30kg/hm2,秧齡35d以內。

2.3田間管理

施足基肥,用碳銨750kg/hm2、氯化鉀300kg/hm2、過鈣225kg/hm2;插2.7萬叢/hm2左右,插秧后5~7d結合第1次追肥進行化學除草,一般追肥用碳銨600kg/hm2、過鈣300kg/hm2,丁草胺除草劑15kg/hm2,促進禾苗早生快發,提高分蘗率;中后期適施穗粒肥,施尿素75kg/hm2加氯化鉀75kg/hm2,達到壯大穗,提高粒重。水分管理做到早控苗早擱烤田,及時擱烤田有利于“中群體,壯個體”,為穗大、粒多、青稈黃熟打好基礎。

2.4病蟲害防治

根據當地病蟲測報適期防治,注意掌握前期稻縱卷葉螟、稻癭蚊,中期稻螟蟲、紋枯病,后期根據稻飛虱、稻瘟病的發生特點,做到測準、狠控,確保稻苗生長健壯、活熟高產。

參考文獻

[1]趙玉玲,趙立煥,孫燕.早熟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8(6):19-20.

[2]鐘蘭軍.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