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生培養研究
時間:2022-07-30 11:01:43
導語: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生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是高等農林院校傳統的一個特色專業,它對于國家的林業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當前,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對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文章分析了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及問題,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設想與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林業經濟管理;培養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和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頭等大事。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密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行業。林業經濟管理專業肩負著培養林業建設與管理人才的重任,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根據調查情況來看,近年來,相關高校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存在著不被看好甚至“冷門”的問題,使得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從而也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人才的培養質量與數量。由此,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必須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背景,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向社會輸送符合新形勢與新要求的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的高端人才。
一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起步比較較晚。自20世紀40年代,我國老一輩的林學家將國外林業經濟思想帶入國內,開始在農林院校開設林業經濟及林政學等相關課程,促進了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中國的發展之路。1978年以后,社會經濟文化等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對林業經濟研究和林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長,在國內的一些重點林學院開始了招收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逐步打造了學科的骨干隊伍,自1996年,大致形成了一個覆蓋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的人才培養鏈條。新的發展階段的到來,十八大報告提出了要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林業的發展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不可置疑,這使林業經濟管理學科處在一個百年難遇的戰略機遇期。當前,我國所有農林類高校基本上都有開設《林業經濟管理》課程,也具有培養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生的條件,還有部分綜合性大學也逐漸開設了此專業。但從全國來看,林業經濟管專業整體上還遠遠不能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在培養目標方面,近年來雖然各個高校想方設法提出了差異化的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過去相比能盡量適應時代要求,有很大的創意,但趨同性仍在,新意仍顯不足,特別是在培養生態文明建設急需的應用型創新型“搶手”的管理人才方面沒有顯著特點。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導致了就業難度大,出現了生源質量降低,熱愛林業專業的興趣減少,學科深度也難以拓展的怪圈。(二)學科理論與實踐要求脫節。林業經濟管理專業講授理論知識較多,偏重于林業經濟管理的實踐能力的個案傳播較少,這種現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因為課程與實踐脫節,學生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水平,加上受傳統觀念影響,導致了許多學生不愿意或不能在農林行業就業,專業就業率低。(三)師資力量水平與人才培養要求不匹配。我國開設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高校不僅少,而且師資力量相對較弱。現如今師生配比不盡合理。據測算,目前國內此專業的師生比例約為1:15至1:20,而國際名校師生比為1:5,兩者相比差距甚大。而且,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很多都是轉型于其他相關學科,且身兼多個學科,重心大多在經濟學科或工商管理學科,林業經濟管理只是作為學院的學科特色。水平的參差不齊加上教師人數的稀缺,使得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培養質量難以提高。
二生態文明背景下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要求及目標定位
(一)生態文明背景下對林業經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態文明賦予了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新的要求,需要以生態文明理論為依托,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1)為生態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高端人才引領和相關理論指導,高校培養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正是與此需求相吻合。綠色、循環、低碳以及有償實用資源和生態保護等理念被大眾廣泛接受,但如何深入貫徹落實下去,還有待繼續挖掘研究成果和實際行動引領,而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為此提供智力支持。(2)學科深度交叉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越發展,經濟科學與資源、生態和環境等學科的交叉會越來越成為必然趨勢,林業經濟管理是這些學科交叉領域的重要學科,客觀要求其改變傳統研究方式,學校要進行頂層設計引導,組建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實行跨學科教育,開展跨學科專題研討。林業經濟管理作為代表性交叉學科的具體體現,若能把其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得有效及可行,勢必為高校其他多學科交叉建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就國內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科現狀來看,并未形成制度化的培養模式,尤其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式上還未有定論,重視學術型人才培養而輕視專業型人才培養的陋習仍然存在,重視學生獲取理論知識能力而忽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一個普遍現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二)生態文明背景下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第一,具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培養符合自然生態法則的價值觀。第二,具備是在整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生產觀念。第三,具備既滿足人類發展自身需要又不對自然造成損壞的消費觀。
三生態文明背景下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
(一)“院所結合”兩段式模式。在第一階段過程中,院屬各培養單位的研究生集中進行基礎課程的培養;在第二階段,研究生回到學校在導師的引導下完成論文的選題和撰寫。該培養模式充分發揮了科研院所的優勢:研究生在第一階段能夠充分學習相關的基礎課程知識,到了第二階段又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使理論和實踐得到充分結合,大大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二)構建探究式學習模式。探究性學習具體強調的是學習的自主性,是在導師的引導下,研究生從實際學習和實踐中出發提出問題,再通過與導師的探究去分析并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專業知識,習得專業技能,挖掘自身潛力,最終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活動。探究式學習培養模式下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選定課題,再通過與同學、老師合作或是完全獨立完成。該模式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式學習則更多強調的是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的內容也更加多元且豐富,它是根據每個研究生自身興趣出發,尊重每個人的發展需求,探究學習每個人研究方向。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鼓勵同學們根據自己研究的方向尋得合作伙伴,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溝通,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也可使得小組成員培養信任、默契、合作的精神。(三)“林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模式。“林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旨在培養一批具有扎實林業基礎知識、較強林業實踐能力與優秀創新能力的高級林業人才。該培養模式主要是依托實地,在實際生產中學習。整個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主要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農林企業與學校或學院進行雙向選擇,建立起林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在此期間,準研究生將在企業對應部門內部雙向選擇一位專業技能高超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自己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的學前導師。第二階段,正式進入校園,開始研究生的正式學習階段,扎實學習研究生課程的相關基礎和專業知識,將在企業實習中碰到的問題升華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在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與商討下,確定學位論文的選題和具體的研究工作。第三階段,根據選定的課題展開研究。實行雙導師制度,由兩位導師以及工作站內技術負責人員三重把關,在各方指導下進行課題深入研究。第四階段: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階段,與傳統的培養模式類似。(四)兼顧價值取向的培養模式。研究生培養不僅應該是專業知識層面的,尤其是在生態文明背景下,教育的價值觀選擇更是尤為重要的,價值觀決定、影響著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選擇。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不只是課程上的改變和對實習的重視,也不僅僅只是強調教師教育方法的轉變和最終畢業論文評審制度的改革,更加重要的是將生態文明賦予的價值取向傳播給每一位林業經濟人。對于林業經濟管理的研究生來說,生態文明的理念更是應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充滿責任感,成為更加優秀的林業人才。
四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決定了高校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必須改革。生態文明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高校林業經濟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問題。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作為生態綠色林業的高端人才引領者和相關理論指導者,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就高校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現狀及問題、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及目標定位、以及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選擇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N].經濟日報,2015-9-22.
[2]楊紅強,鄔松濤,楊加猛,賈衛國,王浩.我國農林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多維比較與改革創新[J].林業經濟,2014(9):123-128.
[3]卓志,毛洪濤,趙磊.加強頂層設計,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33-36.
[4]魯莎莎,袁擎.關于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4,32(6):23-27.
[5]羅攀柱,陳元紅.高等林業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改革探討—基于農林業的特點及其差異特征的視角[J].林業經濟問題,2008,28(2):185-188.
[6]劉志遠.農業科研院所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發展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6,35(4):88-89
[7]韓玉剛,丁榮萍.人文社科類研究生培養中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J].大學教育,2016(3):40-41
[8]周鑫斌,賴凡,劉秀華.我國農科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39(5):161-162
[9]李瑞峰,祁凱,吳銘方,朱新華.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應用型人才“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運行與管理[J].教育現代化,2016(25):24.
作者:劉歡 肖建武 賀毅 單位: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 2.湖南商學院教務處
- 上一篇:林業經營及生態發展策略
- 下一篇:林業病蟲害特點與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