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1-23 10:20:45
導語:林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在“十八大”會議結束之后,積極推進林業改革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中最為主要的內容與關鍵。眾所周知,林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林業改革也進一步改善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建設。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國林業改革在推進與深入的過程中衍生出了大量的問題,這便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化與完善。
2.1改革資金過少,營林方式過于粗放
現階段,我國林業改革在投資渠道中僅僅局限于政府撥款,并沒有在多元化的發展潮流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要知道,林業改革中資金的投入從本質上決定了林業產業改革的效果,并且牽制了我國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水平,影響了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在林業的發展中,由于受到投資資金的限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均會受到影響,甚至我國部分林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統的管理模式,導致營林的方式過于粗放,林業管理人員的工作過于形式。近些年,我國一些地方建立了公益林區,但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所建立的公益林區在進行改革中無法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農種植的興趣,阻礙了林業的發展與進步。
2.2林權流轉要求比較高
通過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的了解,可以得知林權抵押貸款只能由有資質的森林評估單位所服務與評估。但是,根據我國目前森林評估單位的現狀分析,我國森林評估單位的數量比較少,甚至在部分基層地區不存在森林評估單位,這種情況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額資產評估項目,導致投資人投資無門現象的發生。眾所周知,林權流轉的規定是禁止公益林流轉的,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以及管理平臺。
2.3管理機構與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國林業改革中離不開制度與機制,現階段我國針對林權管理以及公益林的管理并沒有設置相應的機構,很多地區的林業管理機構僅僅為臨時機構,這樣的人員管理不僅具備較大的流動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林權管理以及公益林管理缺乏規范性以及連續性。此外,對于我國公益林補償管理機制而言,仍舊需要進行完善,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公益林的補助比較少,無法真正調動起群眾經營管理的熱情與積極性;其二,林分質量比較低,其結構缺乏合理性,對森林的整體功能無法發揮其作用與影響力;其三,我國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益林的撫育以及砍伐有所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林農經營的積極性。
2.4林權抵押貸款在推進過程中過于困難
在我國林業改革之后,雖然提高了人均到戶率,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林地的地塊比較零碎,并且人均所得面積比較小,用于抵押貸款的金額也不高,這種情況下影響了我國部分地區林權擁有者的貸款積極性,無法真正推動林權抵押貸款的工作。即便在當地能夠抵押貸款,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貸款的金額比較小,這種模式下的林農貸款積極性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推動林權抵押貸款。此外,林業改革之后導致林權抵押貸款的程序變得比較繁瑣與復雜,加上我國公益林的比重比較大,公益林的抵押貸款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林權抵押貸款推進問題變得非常棘手。
2.5其它問題
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對林產品市場進行規范,并且強化林業科技服務,作為一項含技術性與專業性的工作,林業工作的發展對我國林業改革的推動起到重要作用。在現實情況下,林業科技的轉化能力比較低,特別是部分基層單位,在推廣科技成果上十分困難,對林業改革的發展起到制約。
3深入推進林業改革有效性的措施
3.1建立管理機構,逐步完善管理機制
為從根本上保證我國林業管理工作所具備的連續性與持續性,則需要林業單位積極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與管理機制。其中,要積極對林業管理機構進行考核,并與上級部門協商實施編制制度,從而保證從業人員的穩定性,避免出現人員的流動化。此外,還要實施減免稅費的措施,將林業改革的減稅項目進行落實,避免出現反彈現象。林業改革之所以在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完善,目標責任沒有得到落實,因此,基于此,林業改革中需要將目標責任制度進行落實,完善規章制度,實施林業補償金兌換制度。比如,在南方林區的改革中,針對管理制度相關單位制定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經過深化改革與完善政策中,將集體林業作為主要的發展機制,并且將資源增長、農民增收作為了主要的發展目標。由此可見,只有建立相應的制度,才能進一步促使我國林業發展更加規范、穩定、協調。
3.2實施分類經營改革
持續推進分類經營改革的方案,爭取將林區劃分為公益林以及商品林兩種類型,其中在公益林中進行科學管理,并且在相應的范圍內放活商品林。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些林場可將難以管理的山林劃分到職工名下,使其作為工資林,實現林場職工的自主經營;積極加快采伐試點改革的步伐,并且要保證林區在改革之后樹木的采伐限額不變,對伐區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證采伐指標的合理性;將林業經營者對商品林的采伐自主權逐漸下放,進一步激發林業管理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效率,將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提升到標準工資水平;增加公益林的補助標準,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便是地類不同,那么相應的補助標準也應不同。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分類經營改革和提高管理的積極性。
3.3擴寬林業的投資途徑
從本質上而言,林業是一項生產周期比較長,資金投入比較大,收益比較緩慢的發展產業。目前,為從根本上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國林業在改革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我國投資融資的渠道比較單一,僅僅依靠政府的支持,不僅會阻礙林業的發展,并且也會加重國家的負擔。因此,需進一步擴寬林業的投資途徑,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招商引資以及項目支持。南方林業在改革中將拓寬林業投資途徑作為主要問題與目標,并在政府部門的號召下,將當地知名企業與林業發展進行融合,實施兩者的結合,讓當地企業為林業進行投資,這種情況下不僅會提升當地經濟的發展,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寬了林業的投資途徑。
3.4進一步推進林權的流轉
在林業改革中最為主要的手段便是林權的流轉。林權的流轉不僅能夠增強我國林業在發展中的動力與活力,并且能夠進一步促使我國林業資產形成市場化。南方林業改革中,進一步落實了國家所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集體林權流轉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且在改革中將林權的確認證進行發放,加快了貸款、保險等金融業務的落實,進一步健全了林權價值的評估體系。因此,需積極建設林權的評估體系以及評估平臺,從根本上提升林權流動中所產生的服務質量以及服務效率,使其能夠在保證森林社會效益的基礎上適當地放寬政策,從而讓有經濟、有實力的人員參與到整個建設之中。
3.5其它措施
健全林業的三防體系,首先要落實森林防火工作,建設防火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將所發生的事故追溯到個人身上,構建有效的林區防火長效機制;其次要將林業中的有害生物防治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對林區森林防治系統進行完善,從根本上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主動性;最后,要加強對林區資源管理的規范,要大力打擊破壞林區的行為,保護林地、林木以及野生動植物的安全。
4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是現階段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產業,它不僅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并且能夠產生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對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過程中,需積極將林業改革作為重要舉措,不斷強化林業管理,解決林業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更好地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發展與創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更加繁榮與昌盛。
作者:劉純遠 單位:湖南省沅陵縣林業局
精品范文
10林業行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