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的應用
時間:2022-05-24 09:17:58
導語: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地政府大力關注林業經濟發展,加強營林技術應用,目的在于提升林業整體發展水平,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地區林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森林病蟲害的影響,若病蟲害大面積暴發,不僅會降低林業經濟效益,更會直接影響林區生態系統穩定,不利于地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簡要分析了營林技術及其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對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路徑進行了深入探究,希望為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業;病蟲害防治;應用
病蟲害問題是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問題,一旦林區發生病蟲害,很容易造成林區樹木的大面積患病甚至死亡,影響林區生態環境穩定和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建議地區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關注,靈活利用營林技術,調整林區結構,栽種混合林,加強幼苗撫育,加大林區患病樹木的病蟲害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林區中樹木病蟲害發生情況,將營林技術滲透于林區管理與發展全過程,從而提升地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能力,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改善林區生態環境[1]。
1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
1.1營林技術的種類
營林技術是一種科學造林方法,更是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有效養護,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區的自身發展能力,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能夠有效提升生態環境整體水平,為我國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營林技術的應用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升林業產業健康水平,這就要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深入推進營林技術的應用,精準對焦林業病蟲害問題,通過解決病蟲害問題保證樹木生長狀態和樹木的壽命,提升林木的自主生長水平。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靈活運用以下3種營林技術[2]。1.1.1人工造林技術人工造林是地區營林技術的主要方式之一,工作人員結合地區林區實際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地區地形與實際愿景,選擇能夠滿足林區發展需求、適應地區氣候的樹苗品種進行栽種,以此提升樹苗成活率。在人工造林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保證栽種環境良好,土壤成分合理、土地平整,為樹苗的生長提供必要養分,同時加大對樹苗的病蟲害防治力度,加強養護管理,提升人工造林的經濟效益。1.1.2育苗技術育苗是營林技術中的基礎技術之一,建議工作人員采取科學育苗方法,保證育苗效果。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育苗地點,保證水源充足、取水便利;還需要考慮林區實際環境,選擇合適育苗位置,適當弱化育苗生長環境與林區環境之間的差異,以此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增強幼苗的生長狀態。一旦確定育苗位置,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土壤消毒與培育,從源頭降低病蟲害[3]。1.1.3混交林種植混交林是指在林區范圍內種植多個品種的樹木,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株間混交、帶狀混交、區域混交等方法進行種植。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林區的基本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混交種植。相較于一般種植方法,混交林具有明顯優勢,比如森林質量較高、生態效益良好、樹木種類豐富、經濟效益好等。
1.2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
營林技術作為一種科學造林方法,在地區林業發展中被廣泛應用,為地區林業建設與發展提供有力條件,在維護地區林業生態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如下。第一,有助于降低森林病蟲害發生概率。在林木種植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人工種植、混交林、幼苗撫育等方法,將具有較強抗逆性、抗病蟲害能力的林木品種栽種于林區中,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在林區的發生,改善林區內大面積發生病蟲害的情況,從而實現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的作用。第二,有助于提升林區管理效率。抗逆性加強、品質良好的樹苗,能夠在實際過程中提升樹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在營林技術的應用中,樹木養護工作人員可以細致觀察林區樹木的生長狀態,及時發現病蟲害發生情況,控制病蟲害擴散,避免林區大面積病蟲害發生[4]。第三,有助于維護生態環境穩定。在營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地區林木的生物防治管理,從而實現對樹木病蟲害的控制,降低病蟲害對樹木的危害,避免發生樹木死亡等情況,維護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
2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路徑
2.1種植混交林,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技術,建議在林區中栽種混交林,通過間隔栽種的方式降低林區內病蟲害大面積發生的概率,提升森林的整體質量。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林區內樹木實際情況,分析樹木常見病蟲害類型,間隔栽種具有較強抵抗能力的樹木品種,工作人員需要在自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混合搭配闊葉、針葉、灌木等不同類型的樹木,充分發揮生物機理,利用混交林的落葉與凋落物養護林區土壤,提升土壤內養分含量,進一步促進林區其他樹木的健康生長,提高林區整體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實現以混交林種植降低林區病蟲害的目的[5]。
2.2加大幼林撫育力度,提升幼林生長能力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技術,建議加大林區的幼林撫育力度,不斷提升幼林的生長能力。為了進一步實現病蟲害控制目標,建議工作人員加強對林區中幼林的管理與撫育,采取定期修剪幼林枝干、適當去劣存優、加強林木密度管理、去除雜草等方式,維護幼林的生長狀態。工作人員還可以適當修整幼林區域內的藤木、灌木等樹木,適當施肥,提升土壤養分含量,促進幼林快速生長。在幼林生長過程中,工作人員需加強除草作業,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大面積除草,避免雜草吸收土壤養分,影響幼苗的健康生長。此外,工作人員需在冬季加強對幼林的養護,主要是由于幼林的抗逆性較差,需要在冬季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幼苗遭受凍害,影響來年的長勢。
2.3優選苗木品種,提升病蟲害防治經濟效益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技術,建議工作人員優選苗木品種,通過調整林區苗木品種提升森林的整體抗病蟲害能力。工作人員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就要立足林區實際情況,從多角度分析林區病蟲害的影響因素,比如地區氣候、自然條件變化、林區生物情況等,針對現存病蟲害問題制定科學營林技術應用規劃,保證營林技術的實施符合實際。工作人員需要客觀分析林區的土壤成分、土壤類型、日照時間、日照強度、溫度變化、氣壓參數、林區空氣濕度、森林生物種類等,選擇適宜的樹木品種,避免引進無法適應地區氣候的樹苗,從而提高營林技術經濟效益,有效實現病蟲害防治目標。
2.4加強病林隔離檢疫,形成完整病蟲害管控體系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技術,建議要進一步加強檢疫隔離,提升新種植樹木檢疫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制定相應標準隔離措施,形成完整的病蟲害營林管控體系。建議工作人員全面觀察監測新種植樹木、混交林樹木、撫育林樹木的實際情況,獲取樹木生長狀態數據,將其與指標參數進行對比分析,及時發現樹木的病蟲害患病情況,提出預防與解決措施,實現對林區病蟲害的管控。之后,需要適當設置隔離帶,建立合理隔離機制,保證隔離帶中樹木品種豐富,切實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實現林業地區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5重點研究病蟲害處理,有效控制林業病蟲害問題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技術,建議加強對地區發生過的病蟲害進行研究,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病蟲害的防治需求,建立健全林區病蟲害防治管控體系,同時提出重點營林項目,比如林區除草、修剪枝葉等,研究營林技術在實施過程中能達成的病蟲害控制效果。工作人員可以集中開展土壤管理工作,實時獲取翻土后苗木生長數據,開展動態化管理,及時調整營林技術實施方法,從而強化營林技術管控目標,進一步加強對病蟲害的控制。
3結語
林業病蟲害是地區林業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為了最大程度提升林區的抗病蟲害能力,工作人員需貫徹落實“防大于治、防治結合”的營林理念,靈活運用營林技術,提升林區的整體生長能力,增強林區樹木的抗病蟲害機能。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發現,在林區種植混交林能夠有效提升林區整體抗病蟲害能力,有效降低大面積暴發病蟲害的概率;通過幼林撫育能夠提升樹木的生長能力,增強樹木自身機體抵抗力,使樹木不易患病。此外,工作人員還可以開展病林隔離檢疫、病蟲害處理研究等工作,加強對患病林區、樹木的處理,進一步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控制,為地區林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高憲春.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北京農業,2015(32):101-102.
[2]汪華.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0(4):138.
[3]張延輝.探究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20(5):200.
[4]李振宇.營林技術與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關系及綜合應用策略[J].溫帶林業研究,2020,3(3):60-62.
[5]周福成.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運用[J].江西農業,2019(14):94.
作者:潘樹峰 單位:國有新賓滿族自治縣北旺清林場
- 上一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營林造林探討
- 下一篇:多角度林業生產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