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
時間:2022-01-02 03:44:00
導語: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林業主要通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調動全社會參與保護管理森林生態系統,使森林的功能與價值得到充分發揮。生態保護的目的是改善與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生態運行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上,實現和諧發展。
森林與林地等資源是林業資源的核心,它們在水土保護、大氣保護等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對林業資源的多樣性生態發展,具有重要的自然屏障作用?,F代林業生產的首要目標,是保護林業資源,因為林業資源與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于人類來說,森林不僅是重要的環境資源,更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基礎性物質保障之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加快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速度,但是,人類在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所需的資源還主要依賴自然資源?,F代林業生產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以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采取各種措施,杜絕亂砍亂伐森林,防止不同物種的基因材料受到損壞,保證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現代林業生產的原則,就是協調保護與開發之間的平衡,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在自然生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植樹造林、濕地保護等林業建設,在保護與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林業不僅承擔著濕地保護、森林建設、荒漠改善等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使命,更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顯然,傳統林業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生態建設的要求,現代生態建設是以生態文化為先鋒,在創造物質成果的同時,創造生態成果,并不斷豐富生態文化成果,以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生態文化體系,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同時,弘揚科學的生態價值觀,可見,現代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
2林業生產中林業保護策略
2.1科學實施生態采伐策略。所謂生態采伐指的是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森林生態系統影響的基礎上,對森林進行有計劃、有節制的采伐。生態采伐設計主要涵蓋了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林分、景觀和對自然干擾的模仿。關于林分水平方面,應當全方位考慮林木的樹種、產量和生態多樣性的組合、樹種搭配、林地生產、水分、養分及能量的交換過程等內容,使得森林被采伐后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結構。景觀水平方面,應最大限度的將采伐過程模擬自然景觀。模仿自然干擾方面,需要模仿森林在生長中所會遇到的自然災害等現象,并通過外力干擾來幫助森林成長。2.2加強森林防火及病蟲害的預防。森林一旦遭遇火災的侵害,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恢復,所以必須加強森林火災的預防。應當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防火策略,嚴格落實防火責任制,狠抓火源管理,切實將森林防火工作落實下去。因此,要提高森林的自控制,改善森林的生態環境,以從根本上防止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基本原則,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對林木進行全面的檢測和數據分析,將森林質量變化的相關信息提取出來,形成能夠為防治森林病蟲害提供參考價值的信息。2.3優化科技手段以促進林業發展。知識時代的經濟發展,無不與科學技術運用密切相關?,F代林業生產的基點,是在林業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證發展社會經濟的需要,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林業生產的技術水平,以提高與優化林業資源利用率,以此來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提高森林保護意識的前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實現林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重視對林業科技理論的研究工作,加強對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指導與系統培訓,通過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價值高的林業產品,以提高現代林業生產的發展層次,使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走上健康、協調發展的道路。
3結語
現代林業生產和林業保護之是相輔相成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就顯得重要。在保護林業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樹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觀,從宏觀和微觀等不同的角度,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調整,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實現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林業產品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云波.現代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4):193.
[2]孟凡成.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淺談[J].南方農業,2016,10(3):105-106.
[3]舒清態.東北過伐林區森林景觀生態采伐規劃理論與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
[4]趙文海,趙淑蘋,潘保原.淺論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4):142-145.
[5]何新鐘.生態公益林及其環境保護對策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0(12):292-293.
作者:高明達 單位: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新豐林場
- 上一篇:林業生態資源保護思路探究
- 下一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