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林技術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9-07 02:46:52
導語:營林技術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伴隨環境與資源問題的不斷加劇,世界各國愈發重視林業生產也更加關注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工作是我國發展林業的重要政策之一,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生態環境保護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簡單闡述了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營林工作對于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探討了優化營林技術以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林業經濟;營林技術;可持續發展
森林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人類提供各種能源、生物、自然等資源,使人們能獲取一定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而且還可通過光合作用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在當下世界資源緊缺、環境不斷惡化的形勢下,各國都非常重視林業生產,不斷改善營林技術以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國土面積雖大,但擁有的森林資源總量非常有限,森林覆蓋率較全球平均水平的31%還要低,人均森林占有量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25%[1],且我國森林資源的質量偏低,自然生態較為脆弱,森林資源的發展與保護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據第八次全國清查顯示,我國森林漲幅正不斷縮小,部分地區因造林條件較差、成本高等問題,造林成果不盡人意;西北、西南部分地區分布了我國近2/3的宜林地,但這些地區改善較為困難,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就這種情況來看,要想實現我國林業發展的目標,林業經濟就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相比世界很多國家,我國的林業經濟水平總體較低,林業生產力不足,1.0hm2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9%,近一半木材供應需靠進口,缺少徑材林木與珍貴樹種[3],木材的市場供應與需求存在較大矛盾,木材結構不合理,嚴重阻礙著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國家與社會迫切希望能改善當前的這種經營狀況。另外,近些年來營林工作雖取得不少成就,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經營模式粗放、管理理念落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水平偏低等。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間的矛盾愈發突出,建設生態環境、打造生態文明、促進社會和諧已成為我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森林不但可美化環境,同時還具涵養水源、凈化空氣、阻隔噪音等作用,是人類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來,伴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森林資源的索取不斷增多,過度砍伐、破壞森林資源使得我國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為改變現狀,唯有選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營林工作對于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營林工作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營林工作必不可少。營林工作對于林業經濟可持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有利預防水土流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曾為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生態與自然環境的保護。因生態與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國的植被量大大減少,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也正是因為地表植被受損,地表失去了保護層,使得地面在遭受雨水沖刷后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大量泥沙被沖入河道,致河床抬高,加大了洪澇災害的發生風險。而營林工作的開展,恢復了大量的地表植被,樹木的根系可牢牢鎖住土壤,避免土壤被雨水沖刷帶走,使得地表再次得到了保護,同時樹木的根系還能涵養水源。第二,有利防風固沙。眾所周知,沙塵暴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植被較少,致地表泥沙在大風天容易被吹起,從而形成沙塵暴。樹木本身有著強大的樹冠,能有效抵抗風沙的侵襲,樹木下的灌木叢還能防御風沙。營林工作的基礎工作就是加強對樹木的培育,將樹木培育成可抵抗風沙的大樹,同時加強對灌木叢的養護,能起到良好的防風固沙的作用。此外,在進行營林工作的過程當中,適當加強對經濟林的培育,還能為人類提供各種林副產品,滿足人們日常對于木材的需求量,加強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第三,有利凈化空氣。森林被稱為地球的“肺”,猶如一個凈化器通過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灰塵,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氧氣,使得空氣得以凈化,有效緩解了溫室效應,對于恢復生態環境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空氣得到凈化以后,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更加舒適,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就會逐步考慮更加多樣化的發展產業,尤其是綠色產業,而綠色產業的不斷崛起,會使得人類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發展更加美好。
3優化營林技術的策略
3.1做好營林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好營林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充分發揮營林技術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其主要包括整地和選種,其中整地是指對營林場地進行整理,選種是指要選擇優秀的種苗進行種植和培育。土地是樹木生長的重要載體,好的土地有利樹木的健康成長。為此,首先,要做好整地工作,將營林場地處的雜草和雜亂的灌木都清理干凈,尤其在雜草生長期,更應加強雜草的清除工作,同時適當加大土壤的透氣性,以便于樹木更好地吸取水份,并與土壤中的菌類保持良好互動。其次,要適當加大樹木間的距離,使樹木能夠得到足夠光照,減少土壤的水分流失,使營林的質量得以提高。再次,重視種苗的選擇與培育。種苗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樹木的生長情況,也決定了林業生產的價值,進而影響了林業經濟的發展[4]。在進行選種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地質等,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當的種苗,以免因選種不適而導致苗木的病蟲害增多。另外,盡量選擇多樹種系進行種植,這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樹木的病蟲害。采取先進的選種技術,對育苗工作進行嚴格監控,并加強對種苗生長期的管理。3.2改善傳統的營林種植模式。從我國林業發展史可以看出,粗放式的營林種植模式很難提高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在進行營林工作的過程中,為保障林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營林質量與造林效果,就必須要全面改革營林的種植模式,將傳統粗放式的營林種植模式逐步轉變為集約化的發展模式。首先,項目施工實踐表明,護林人員加強對營林工作的管理,能使營林活動朝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發展,這其中包括營林前對土壤的檢測、優選種苗、嚴格管理育苗生產各環節、做好病蟲害監控等措施。其次,不斷優化其他各項操作。營林活動離不開區域的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會推動營林活動的順利開展,而營林活動又會促進區域的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進行營林工作的過程當中,不斷優化其他各項操作,加強對營林工作的宣傳,有利于全面加快營林的生產效率,確保營林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全面引入先進管理模式。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較為落后,營林管理技術也有所欠缺。基于這種形勢,相關林業管理人員應按照我國林業生產管理活動的基本要求,適當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以不斷優化當前的林業生產經營模式,提高營林活動的開展效率[5]。3.3明確營林工作的重點。從根本上來說,一個國家的林業、生態與經濟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為能促進我國生態與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做好林業的建設與發展工作。營林工作作為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既是開展林業經濟的前提,也是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營林工作的不斷發展不但能促進著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等均具積極作用。森林資源雖是可再生資源,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使用或破壞,在開展營林工作的過程當中,要想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合理使用森林資源必不可少[6]。我國必須明確營林工作的重點,分析營林過程當中的難點,改變傳統的營林管理理念,不斷提高營林工作的質量。結合當地林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針對性的營林管理措施,細化營林工作流程,將營林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不斷完善樹木的檔案管理,以保證地區的營林質量。3.4進一步加強對營林技術的研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林業經濟的發展環境也會不斷變化,為使林業經濟的發展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對營林技術的研究與探討。首先,要加強對經營管理的集約程度,逐步改變以往的粗放式經營模式,為營林技術的集中研究提供物質性保障;其次,要加大對營林技術研究的投資力度,以促進營林技術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為營林技術提供經濟保障;再次,要加強對市場的關注,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營林技術的研究,選擇適當的樹種進行種植并培育,以提高營林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4結語
我國非常重視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有最具科學性和可用性的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正確培養和使用資源。營林工作是林業生產的基礎,也是林業生產的核心,營林技術是改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技術之一,因此,優化營林技術對于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李洪奎.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20):61.
[2]于恩娜.營林技術對林業的重要性研究[J].鄉村科技,2019(27):78-79.
[3]鄒建明.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現代園藝,2019,42(17):171-172.
[4]劉雪燕.優化林業營林方法及強化生產措施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23):161.
[5]徐文煦,劉長樂,趙眉芳,等.以近自然森林經營為目標的天然次生林間伐木選擇策略研究[J].林業科技,2019,44(5):33-36.
[6]陸玉平.淺析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營林工作[J].農家參謀,2019(16):106+177.
作者:唐曉武 鐘晶 單位:龍南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