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5-09 10:17:15

導語:淺析當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當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森林資源相關文獻的調查表明:而由于亂砍盜伐、超限額采伐、毀林開荒、病蟲害及火災等原因,每年約有2000萬畝以上有林地逆轉為無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這樣的情況導致森林破壞的面積還在進一步擴大。技術手段落后,林業生產力和森林資源利用率低下。林業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生產規模小,設備陳舊落后,致使木材利用率低。經營管理之后,制約森林資源發展,林業管理法律不配套,不健全,林業所有者和使用者權益得不到保護。

必須進一步增強加快林業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快現代林業發展,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空間。要理清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森林可持續、林業可持續三者之間的關系。只有圍繞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采取最有效的可持續方式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經營管理,才能實現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進而實現森林整體可持續經營,在此基礎上遵循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規律,并有機結合起來,采取綜合科學經營措施,才能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要重視森林經營的頂層設計,在林業區劃和林業發展戰略研究指導下,謀劃好區域森林時空布局,制定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森林經營規劃,為科學經營森林提供決策依據,依此進一步完善林業分類經營。進一步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準。要創新天然林的管護機制,切實保護好現有的天然林資源。要創新天然林采伐管理和采伐方式,優化天然林樹種結構。要創新天然林的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其經營效益。要進一步加大天然林補償資金投入,提高天然公益林的補償標準。

針對當前人工林經營中存在的“四化”問題,特別應多營造闊葉林;鼓勵多營造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珍貴樹種,重點培育大徑材;要鼓勵林業經營主體經營模式多樣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關注林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效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政府調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產權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調動社會各界造林的積極性。同時,政府應采取多種方式對林業產業的投資者給予合理補償,保障投資者利益,如: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繼續對林業實行長期限、低利息的信貸扶持政策;有關金融機構對個人造林育林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等。盡管我國頒布了《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但是人們的林業法律觀念不強,違法經營管理森林資源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具體工作中存在執法不嚴、有法不依、以權壓法的現象,使黨和國家有關保護森林資源的政策難于落到實處。因此,為使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順利實施,就必須在立法上堅持生態效益優先的原則,在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發生沖突時,優先考慮生態利益。在執法方面,加強管理,堅持依法治林,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的規范化和制度化。轉變政府職能,把森林資源管理職能從企業中剝離出來,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同時要不斷增加對林業的技術投入,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生態技術創新,從而提高林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我國林業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只有借鑒國外林業的先進經驗,才能建立和完善林業發展的新機制,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時展,傳統的林業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推動全社會辦林業,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閑散資本投資林業,促進林業大發展。

本文作者:宋興霞工作單位:蘿北縣林業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