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苗圃苗木檢疫技術操作分析
時間:2022-02-10 03:54:43
導語:林業苗圃苗木檢疫技術操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中有害生物類型多種多樣,分布范圍廣泛,很容易在調運種苗過程中傳播并擴散,導致森林資源以及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為此,必須高度重視林業苗木檢疫工作的重要性,以免造林用苗攜帶危害性或者檢疫性有害生物,促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的建設與發展。
1確立林業苗圃檢疫要求
首先,新建的林業苗圃應當與檢疫要求相吻合,選擇沒有發生過疫情的地塊,盡可能遠離蔬菜地或者果園等容易發生病蟲害的地區[1]。其次,林業苗圃苗木培育所需種子、穗條、果實或扦插條等苗木的原材料,堅決不允許攜帶具有危險性特征的病蟲害。再次,要保證苗圃不被周邊植物感染其他危害性病蟲害。最后,完成建設的林業苗圃,在檢查時一旦出現檢疫對象或者其他危險性病蟲害,應當立即選擇消殺的方式,以保證林業苗圃的安全性。
2林業苗圃苗木產地檢疫調查研究
2.1檢疫調查。2.1.1苗木的檢疫調查。結合檢疫對象以及其他危險性病蟲害所具備的生物學特性,選擇病蟲害的發病盛期或末期開展調查,每年調查的次數不能少于兩次。2.1.2檢疫調查準備。對林業苗圃臺賬進行查詢,對種子苗木來源以及具體的培育管理狀況有系統了解,掌握危險性病蟲害發生狀況[2]。最關鍵的是對調點加以確定,選用最佳的調查方法,準備所需工具,完成觀察、采集以及鑒定工作,對調查的內容進行表格記錄。2.1.3苗圃踏查工作。在苗木踏查的過程中,需要目測檢查苗木頂梢、枝條與莖干等,特別要注意病蟲害的表現。詳細對苗圃病蟲害的類別、數量以及具體特征進行記錄。2.2采集標本。針對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危險性病蟲害,尤其是檢疫對象,對標本進行全面采集。與此同時,要附好所采集的標簽。如果難以在采集現場進行鑒定,應當及時送至實驗室加以培養,并實時觀察,展開系統化檢驗。若仍然難以判斷,則要交由專家負責鑒定。2.3檢疫處理。在林業苗圃地塊實際踏查以及調查的基礎上,要綜合考慮現場的具體狀況,同時衡量室內的檢驗結果。針對攜帶檢疫對象或其他危險性病蟲害苗木,必須要及時進行焚毀處理或藥物填埋銷毀,從根本上遏制傳播途徑。另外,在對苗木進行檢疫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檢疫對象以及其他危險性病蟲害,必須立即采用技術方法,全部消滅處理。同時,應結合相關程序將疫情報告給苗圃歸屬地的林業主管部門。2.4嚴格管理檢疫樣品。首先,檢疫采集樣品屬于關鍵性參考依據,必須要有效保管,執行責任制管理工作。其次,針對檢疫期間存在的檢疫對象或其他危險性病蟲害,應當對樣品加以保存,保存的時間要控制在3個月。再次,在標本的標簽中,要對病蟲害苗木寄主的名稱、病蟲害被發現的時間以及苗木的調入地區進行詳細標注。如果被為害苗木難以制作標本,應當以照片的形式存檔處理,為后期查詢提供便利。檢疫苗木的樣本需要安排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并且在專業實驗室或庫房內保存。在保管過程中,要求環境干燥且防潮,有效規避樣本被損害而發生變質的情況[3]。最后,檢疫樣品需要按照相關類別標準加以保存,并根據病蟲害種類完成登記工作,對苗圃的名稱、所種植苗木的類別、檢疫取樣的時間、保存時間和樣品數量等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要記錄檢疫的結果與具體的處理方式。
3林業苗圃苗木檢疫簽證操作
一方面,要接受苗圃現場的檢查與室內檢驗,如果林業苗圃中的苗木不存在名錄內規定的檢疫對象或其他危險性病蟲害,應當為經營單位發放《產地檢疫合格證》。如果發現名錄內檢疫對象與其他危險性病蟲害,則要及時簽發《檢疫處理通知單》,嚴格督促經營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針對被調出林業苗木,可以憑借《產地檢疫合格證》以及被調入地區所簽發的《森林植物檢疫要求書》,對《植物檢疫證書》進行更換。通常情況下,《植物檢疫證書》的保存期限是3年[4]。如果在造林期間選擇使用當地培育的種苗,則要及時提交本地區森防檢疫機構所簽發的《產地檢疫合格證》;若為外地調入種苗,應及時提供調出地區所簽發的《植物檢疫證書》。在調入種苗以后,需貫徹落實檢疫復檢工作,并在審批后造林。一旦發現存在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應及時清除。針對難以有效處理的情況要銷毀,以確保林業生態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洋洋,楊小艷,石曉峰,等.林業苗圃設計與苗圃管理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02):119,120.
[2]宋玲.某年度森防檢疫工作、苗圃工作探討[J].科學技術創新,2018(10):136-137.
[3]李緒友,祁大勇,張孝林,等.隨縣苗圃主要林業有害生物[J].農業與技術,2018,38(04):193.
[4]金俊芳.探討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30.
作者:夏彩霞 單位:國有東洲區哈達林場
- 上一篇:林業種植在環境改善的作用
- 下一篇:林業育苗前期準備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