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保護措施
時間:2022-10-23 08:51:34
導語: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保護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林地的規劃措施。一個可持續生長的林地,需要根據林地的土壤條件、地形種類、地貌資源等,以及經濟條件、生態環境、林地規劃的目標和政府政策的要求,合理安排林木用地規模、施肥程度、種植技術。總的來說,人工的林地需要土壤肥沃、需要在平坦的地形上種植。1.2造林的兩大措施。造林,是指在采伐林業資源之后,重新種植幼苗。造林通常有2大措施,植樹造林,即是在造林時,及時選用根系條件優良、適應當地地理條件的幼苗代替被開采的樹木。采取植樹造林的方法,能夠給予幼苗穩定的成長條件。在選取幼苗時,一般以原生苗為主,也可因地制宜地選用繁殖幼苗和移植的幼苗,若當地地理條件優秀,還可以選擇野生幼苗進行造林。造林之后,工作人員要現場觀察幼苗的成長情況,觀察幼苗能否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范種植幼苗,杜絕出現幼苗在移植、運輸、造林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幼苗生存問題,如土壤水分的流失、幼苗成活率低等問題。采取播種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指樹木在采伐過后,及時將種子播種在土壤中種植,并根據造林指南及時觀察其生長情況和害蟲問題。經過階段測試,如果出現種子的顆粒較大導致成活率較高的狀況時,就可以選擇播種造林的方法進行造林。播種造林的方法主要適用于土壤濕度較好,地理條件較好的林業中,經過調查,在人口較為稀疏的區域種植效果最佳。造林時,應妥善處理好種子,確保每顆種子的活性,并且對種子進行浸泡消毒的處理,這樣有利于提高樹種的抗旱能力。1.3整地技術。整地的方式分為局部和整體的整地,局部的整地又根據形狀分為帶狀和塊狀的地形。整體的整地不開墾所有的造林土地,主要是在地勢平坦的地方運用這類方法。局部整體是有選擇地開墾部分土壤,一般應用在梯田、水平溝等地勢。1.4清理技術。造林過程中,清理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保證林業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因此是提升造林成活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提升造林的清理技術能夠讓林木更快地適應土壤條件,生長環境,能夠改善林地的惡劣現狀。與此同時,還可以清理林地中的雜草,增加土壤的透光力度,保證土壤的溫度使再造林木成活率增強。1.5補栽以及撫育技術。一般情況下,造林工程的周期多為15d。在造林工程結束之后,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地檢查林木的發芽率和生長率。若發現幼苗沒有出芽,需要把栽種的幼苗或者種子換掉,進行下一步的補栽工作。為了保證樹木幼苗的健康生長,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幼苗的撫育管理工作,這也是一項重要的、關鍵的工作。造林前應該選取高質量健康的幼苗,造林后根據幼苗的生長狀況科學地進行灌溉。在幼苗發芽的一個月之后,需要將種植地周圍的雜草處理掉,同時撫育,保證培育區域呈現無雜草的狀態。每年應該對雜草進行大約2次的處理,施肥,同時做好病蟲害的防護工作。造林之后的撫育工作一般在幼苗發芽的3a后進行。這項工作需要在原有的土壤含有量下,將土壤延伸大約10cm的長度,與此同時,在林木上覆蓋一層和當地土壤狀況類似的新土。幼苗的撫育工作是確保林木健康成長的基礎。
2完善林業保護的措施
2.1完善林業資源保護的管理制度。林地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林業雖然具有保護生態系統、可再生的特點,但是林業的生長周期也是相對較長的。因此,必須要注重林業資源的開采與保護,提高林業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為社會經濟貢獻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維持其生態的平衡。政府需要不斷完善目前的有關林業采伐的制度,采取獎懲結合的措施。對違規采伐林業資源的企業或者個人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例如:對輕度違規的采取罰款的制度,對重度違規的企業或者個人甚至可以采用刑罰的手段,加大企業和個人的警醒力度。通過合理有效控制林業資源的耗損,科學提升林業資源的產量,調整升級林業產業的結構,為林業資源的“養精蓄銳”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保障,有利于林業資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穩定改革。在保護現有林業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受災林業資源的再培育、再種植,從而實現林業資源在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經濟效益的提升。2.2提升有關人員的專業素質。林業的作業對技術的要求十分高,因此,急需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開展宣傳講座。在調查期間,操作人員需要在相關章程下操作,力圖操控好調查的進度。為了更好的確保林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必須要將采伐力度控制在范圍內,這是維持生態系統的關鍵環節,維持林業資源的再生有著重要的意義。2.3嚴格監管林業資源的運營。為了應對林業資源過度損耗的現狀,各個區域工作人員需要嚴格遵守政府頒發的規章制度———實行限額采伐林木資源的規章制度。倘若要確保每個采伐人員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政府需要嚴格把控、監督、審核各項開采程序。根據前期的科學調查測評結果,因地制宜來制定開采的面積和數量以及時間,杜絕過度開采這種情況的出現。據報道,森林火災的頻發也是導致林業資源過度損耗的重要原因之一,森林資源是林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破壞對于林業生態系統甚至是整個生態系統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若森林火災發生,會造成樹木、動植物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缺陷,同時還會影響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若想保護林業資源,還需要對森林火災的發生進行防控、監督、檢驗。設立防護林,隔離帶等防火措施,杜絕火勢蔓延。還應該對林區人員以及滅火人員經常進行試煉操作、訓練,杜絕林區人員在火災發生時產生恐慌的情緒,訓練其穩重的情緒,冷靜應對火災事故的發生。2.4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勢在必行,林業產業結構也要響應國家的號召。然而,我國的林業產業結構還處于十分不平衡不合理的階段,林業產業應主要側重于第一產業方面,需要發展林業的替補產業。2.5加強林業資源的病蟲害防治生物防治是應對莊稼災害與林業資源災害的有效手段,并且不會對人類和動植物產生不利影響,病蟲害也不會產生抗藥性,并且可以有效應對動植物的天敵。
3結束語
目前,生態環境問題愈發嚴峻,也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生產生活。為了維持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林業資源勢在必行。為此,加快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加大林業資源的病蟲害防治,提升有關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利于生態和經濟的協同發展。在之后的林業資源的建設中,工作人員應該科學系統地選擇幼苗、因地制宜地選擇樹木的種類,增強每個人保護林業資源的意識,并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樣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循環利用,造福全人類。
作者:楊祖勇 單位:云南省雙柏縣法脿鎮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
- 上一篇:高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 下一篇:談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