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方式以及技法

時間:2022-12-01 09:41:00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方式以及技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方式以及技法

歷史學作為一門鏈接過去、現實與未來的綜合性學科,它的發展實際上是人類社會軌跡在人們觀念形態和知識體系中的反映。初中歷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傳授基礎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智力。歷史的學習可擴大學生的視野,對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歷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了解學生的工作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歷史課堂受到學生的歡迎?學者錢乘旦曾說“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種智慧。”挖掘教師的潛力,打開知識的寶庫,讓歷史知識在眼前飛揚。

每一節歷史課都有一個知識體系,確定教學中心是收獲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學的原動力在于學,做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地方點撥學生,指引方向;在學生思維出現偏差的時候,糾正和指出錯誤的地方,帶領學生自主地從聯系和互動中去構建知識。

一、歷史課堂教學教法

歷史課堂教學,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圖解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歷史教學中到底運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關鍵在于老師。老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知識累積程度,自己的學術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因素,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法組合,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在此介紹幾種重要的歷史教學教法。

1.講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學生了解歷史的過程和內容,適于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適于復習鞏固舊知識??煞譃閿⑹?、描述和概述三種具體方法。

運用敘述時史實要確鑿。教師所述史實,應來自可靠的史料,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表象。敘述要具體生動形象,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如親臨其境,感受歷史真實場面。

描述法能增強教學的形象性,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自然的領悟有關的歷史結論。如講《》這節課時,著力描述譚嗣同拒絕出走、慷慨就義的壯烈情景,把譚嗣同這位維新志士的光輝形象深深銘刻在學生心中,使學生受到強烈感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對于教材中較為次要、但又必須講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歷史的全貌和線索。

2.講解法

講解歷史上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法令條約和科技文化等內容。講解的具體方法主要有釋義說明、舉例論證、分析綜合、比較、對比。

3.談話法

是師生雙方以談話或問答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識,還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4.圖示法

可快捷地向學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識結構,調動學生的感官,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同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法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法。

5.討論法

討論中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積極進取的態度等等。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最后通過具體史實向學生闡明正確觀點。

6.各種歷史教學方法的選用

俗話說,教無定法。能夠把復雜深奧的歷史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呈現出來,這類教師用講述法教學可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歡研究分析歷史問題、不擅長表達的老師,可多設計一些歷史問題指導學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識時的注意事項

①課前準備——教師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如何把課堂教學任務通過輕松、愉快、和諧的授課方式交給同學們,這是老師所追求的,也是培養學生對這門課興趣的基礎。

②前導——包括上課前檢查學生出勤狀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導入新課。

③傳授新知識——這是課堂的中心內容和核心環節。

④總結教學內容和鞏固歷史知識。對提高歷史課題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是一節課里畫龍點睛之處。

⑤布置課后作業——復習已學過的歷史知識,記憶應知應會內容;運用已學過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教學生們學會運用已學知識點分析歷史事件。

二、初中歷史教學技巧

教學技巧的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①參觀教學。結合本地區有利條件,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

②演講活動。結合所學知識舉辦演講活動,開展“人人學歷史,講歷史”的演講活動。

③知識競賽。例如可以舉辦歷史科學改正錯別字比賽;鴉片戰爭時期歷史知識競賽;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知識競賽;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知識競賽……

④課外寫作。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札記、知識卡片,撰寫歷史小論文,開展歷史小論文征文比賽。

⑤辦歷史手抄報。各班建立歷史手抄報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可以進行評比,各班同學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三、小結

初中生歷史教育不容忽視,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們都需要不斷的通過試驗和實踐來充實總結,以求教會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盡管歷史的事實是唯一的,但歷史的結論卻可以是多元的。歷史教師把有效的信息傳授給學生,學生具備了能力,就會化解成認知,進而升華為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是稚嫩的,他們對教學中心的理解也許與我們預設的那個教學中心不完全一致,這很好,說明學生“加工”了老師的知識,產生了自己的思想,對此,我們應該小心呵護,靜心傾聽,并給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