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有效運用提問藝術
時間:2022-03-13 02:36:00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有效運用提問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田堂提問是中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對于歷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溫故而知新。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針對新知識,就舊知識提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溫習舊知識,同時為講解新內容作好鋪墊,有利于新內容的展開、講述;二是通過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經常就舊知識或是新知識提一些較有針對性的問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三是強明主題,突出重點。教師一般就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為點化主題服務;四是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目點,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概念。
一、把握原則,突出課堂提問藝術效果課堂提問在歷史教學中既然有這么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在課堂上提問,我們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提出問題才較為妥當?下面我就試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淺顯的體會。
1.遵循量力性原則。量力性就是一個適度問題。難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如果一個問題的提出,全班同學嘩然,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也就是說這道題的難度系數過低,那這道題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問題的難度系數過高也是不足取的。一個問題的提出,應面向全班同學,能回答的人數需在4至9人之間。只有像這樣的問題才有在課堂上存在的必要。
2.遵循啟發性原則。在導入新課時,問題的提出是為了講解新內容作鋪墊的,不能就問題而提出問題。例如,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4課Ut.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一課,在上新課前,先讓學生回憶:近代以來,有哪些國家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結果怎樣?每次戰爭或戰后,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然后設問,當歷史進入20世紀時,中國還會遭到外來侵略和奴役嗎?如果會,那又是那些強盜呢?接著引導學生閱讀課前提示,從而導入新課。在講解新課的過程中,對于剛講述的知識,也可以提一些問題,為往下的內容服務。特別是在課堂總結之后,提一些問題需具有啟發性,使學生能夠清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本課時的主題思想,這些都需要在問題當中得到體現。
3.遵循思維性原則。學生既是發現者,又是探索者。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不要就課本的內容原原本本地提出問題,這樣并沒有多大的價值。問題的提出,應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思維的天地。如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元帝國拓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基業》這一課,其中講到文天祥的抗元活動,關于這知識點看似不起眼,只是歷史長河中發生的一件小事而已。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妨提出這樣的問題:“元朝統一中國是進步的,文天祥抗元活動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兩者會不會矛盾,為什么?”經這樣一問,問題就出來了,課本上找不到它的答案,學生只好自己組織、發揮,別無它途。同時,教師可以以責任心為主題引導學討論,要以褒揚的語言肯定大膽發言、參加討論的學生,注意對不同觀點給予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二、抓住關鍵,促進課堂提問藝術深入明確了課堂提問的原則性問題,這并不意味著能把問題提好、提妙,我們必須了解問題在什么地方提出來才較為妥當。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1.置問題于新舊知識的聯系處。在導入新課時,針對舊知識提出問題,是為講解新知識服務。在講述關于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課《全民族抗戰的興起》這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之前,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前面學過的內容中,日本曾經制造了哪些事變?造成什么影響?”待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日本正是通過“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及《塘沽協定》等一步一步地打開入侵中國的門戶。“盧溝橋事變”是由日軍精心策劃、突然進攻而發生的,同時是為日軍全面侵華尋找借口。引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這樣,既為新內容的講解提供背景材料,又有利于新內容的講解。
2.置問于學生疑惑處。何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解決疑難問題,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教師采取的一項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針對不同的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把復雜、深奧的知識簡單化、條理化。如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4課中講到“人分四等與文化趨同”,教材中列舉了許多方面,學生易于混淆,不易掌握,如果用這樣的問題:“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現在哪幾個方面?”進行授課,自然引出文化認同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歷史發展趨勢威力的認識,也能啟發學生比較客觀公正地評價元的民族政策,教材的內容就顯得有章可循。
3.置問于教學的關鍵處。“牽牛要牽住牛鼻子”。教材中的每一章節,必有它的重點內容、主題思想,針對重點內容提出具體問題,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講述了有關“遵義會議”的內容,針對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先由學生討論回答后指出:遵義會議肯定了等人的正確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為政治局委員,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是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會議,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保了中國革命沿著正確的航道繼續前進。針對重點內容,適時適地提出問題,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可以強化主題。此外,還要把握好三個時間提出問題:即導入布疑、講中設疑、結語留疑。這樣,在以上三個地方和時間提出問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I
- 上一篇:鎮委黨員春季輪訓工作計劃
- 下一篇:鄉鎮打擊賭碼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