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20 09:52:54
導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習初中歷史的興趣
怎樣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呢?首先,教師要從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個人興趣入手。初中生正處于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可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其次,要從歷史的學科特色入手。教材用流淌的文字再現了生動的歷史長河,一張張面孔、一樁樁事件躍然紙上,只待學生去探索。教師可創設趣味情境,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發現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一方面,營造感官刺激,激發學習興趣。情境教學的第一階段,旨在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階段的情境創設中,制造感官刺激是首選方式。感官刺激的方式有很多種,并非所有方法都能激發初中生的興趣,要從初中生的興趣愛好中找尋。流行元素是初中生比較偏愛的,往往一首歌、一部電影就能激起初中生的共鳴。在教學情境創設中,可以沿著這一思路展開。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第八冊上冊《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師怎樣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人民解放戰爭勝利來之不易呢?教師可大膽選用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剪輯片段和片尾曲作為開場白,既緊抓流行元素,吸引學生融入教學氛圍中,又起到了引導學生跨進歷史之門的作用。可見,在情境創設的初期階段,背景音樂、視頻等教學資源的運用,可有效地將學生吸引到教學情境中。另一方面,再現歷史事件,激發探究熱情。在情境創設初期,運用直觀的教具,可生動地展現歷史人物,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間的距離。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第八冊上冊《戰略大決戰》時,學生對淮海、平津、遼沈三大戰役并不了解,而戰爭又與當今的和平年代相去甚遠。為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制作教學課件,直觀地展現大決戰的進程。在課件中用動畫形式標出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的行軍路線,以及國民黨軍的潰逃路線。畫面背景可借用解放戰爭題材的電子游戲背景,背景音樂可采用電影《三大戰役》《大決戰》的配樂。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再現,達到了運用學生熟悉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效果。
二、創設生活情境,達到融會貫通
第一階段的情境創設完成了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任務;而第二階段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切實做到融會貫通。在情境創設中,教師可就教學內容,構建生活中的“對應物”,使抽象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變得具體生動,富于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歷史人物,吸引其繼續深入探究。初中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因此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眾多生活情境教學方式中顯得非常有效。角色扮演方式依托于課本劇,而課本劇改編自教材,它將教材內容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出來,學生在改編課本劇的過程中,能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角色扮演有助于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間的距離;學生在扮演歷史事件中的某一角色時,會不知不覺地融入歷史事件中。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第八冊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改革開放》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職業模仿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職業盡可能多地模仿出來,使學生在扮演不同職業角色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人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教師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特別是在設計角色扮演的教學環節時,要謹防拿來主義占上風,盡量不用現成的教學情境設計。即使借鑒現有教學設計案例,也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創新。例如教學《改革開發》,教師在學生模仿職業角色的同時,可要求學生加入自己對職業形象的了解,以及介紹相關職業在改革開放哪一個時期出現過等。這樣,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迅速地融會貫通,運用到課堂中,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生動形象的了解,對大時代下的歷史變遷有切身體驗,仿佛自己也經歷過那些歷史瞬間一樣。
三、創設互動情境,實現學以致用
情境教學最忌“虎頭蛇尾”。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并非始終都能刺激學生的大腦中樞神經。一旦教師在教學情境的營造上稍有放松,就有可能導致學生走神,抽離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可以在情境教學中應適時加入互動環節。創設互動教學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外顯,切實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在互動教學情境的創設中,要強調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仍以教學《改革開發》為例,學生在第二階段的情境教學中扮演了不同的職業角色,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政策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在接下來的互動教學中,教師可就此內容設置一個討論主題,即“一些職業消失了,另一些職業誕生了”。可先將學生分成若干討論小組,引導學生依據教材內容來分析這一歷史現象,通過互動活動激發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然后,由各小組指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圍內發言,表明本小組的觀點,并列舉實例充分說明。通過這一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歷史探究的方法,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順應歷史發展規律辦事的法則。值得注意的是,互動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易過多,而在于“精”,應根據整體教學設計、知識點和課堂教學的動態變化而定。互動情境可以作為教學節奏的調節劑來使用。如當學生出現精力渙散、教學內容過于平淡時,可運用互動話題調節氣氛,但教師要注意教學時間的控制,將學生的思緒吸引到教學氛圍中即可,切忌喧賓奪主,使學生過度關注討論話題,而忽略了教學內容。另外,互動教學情境的主題不易過多,主題過多,學生的精力容易分散,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通過分層次地構建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走近歷史:在第一階段,注重創設趣味情境,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二階段,注重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第三階段,注重創設互動情境,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通過三級階梯式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由學到會“”由會到用”,循序漸進地掌握歷史知識和學習方法。
作者:劉惠鳳 單位:玉林市容縣自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