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
時間:2022-06-13 09:33:22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感興趣了,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初中歷史;情感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獲得知識、擴大視野、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課堂教學成敗與否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教師如果從歷史課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為樂趣,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介紹歷史學科,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介紹歷史,人類的起源,典型的歷史事件,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及唯物主義的辯證思想,既知道了燦爛的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又體會到了前人自強不息、奮斗不已、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意識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們更肩負著祖國振興的偉大使命,激發起學生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介紹人類的起源時,突出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認識到勞動創造了人,我們要熱愛勞動。介紹中華文明史,四大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要再接再厲,光大中華文明。介紹中國近代史,既是列強侵華史,又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勢領導人民前赴后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真正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偉大含義等等,用歷史的事實震撼學生的思想,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一)融洽師生情感,培養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親其師則信其道,當一個學生感到自己被教師尊重、欣賞、接納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報答教師,從而也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教師要和學生交心,建立密切的師生關系。課下多和學生談談心,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二)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
“有教無類,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我們要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特色。有些歷史內容,需要教師激情講解,用動作、眼神和其他肢體語言打動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情緒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活動的狀態。我們既要為我們古老而璀璨的文明歡呼,又要為中國近代遭受的屈辱高呼,只有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演好自己的角色,學生才能聽得進去,學得進去,才能與我們產生共鳴。但是只有教師的激情是不夠的,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讓他們積極參與進來,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師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對話中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就某個問題或者是在學習歷史中學生想到的遇到的某些問題展開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的原則不錯,言之有理即可。如討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就讓學生講一些有關的故事,或者是相關的歷史內容。還可以讓一些學生把某些歷史故事自己編成歷史短劇在課堂上演出。或者是讓學生當一次小老師師,準備各種資料,先分小組試講,然后選出每組中較好的在班里講,學生之間互評,教師歸納總評。在這些過程中,教師處于指導地位,始終以激勵為主,充分肯定學生的能力,學生在感受通過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中,進一步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組織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習歷史的熱情。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我們要適時恰當地使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再現一些歷史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知歷史,從而激發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
三、明確學情,分層優化,鞏固興趣
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于同一堂課,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教師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掉以輕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遞減。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智力水平、學習態度,特別是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狀況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施教的策略,使差生得到提高,優生更得到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激勵,從而增強他們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欲望和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對“掉隊”學生要給予及時、熱情的幫助,解決疑難,鼓起他們的勇氣,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提出較高要求外,課后也要靈活適量具有針對性地留一些加深理解難度較大、有探究性的問題,鼓勵他們向更高的層次攀登,去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分層對比,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了持續而穩定的學習興趣。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育教學的前提。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并結合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利于充分展示自身素質的寬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李保文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中學
參考文獻:
[1]張錦云.激活興趣,寓教于樂,提高效果———歷史學科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0(8).
[2]溫劍娥.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益———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J].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4(2).
[3]蔡友靈.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5).
[4]鄭新宇.歷史學科創新教育的探索與認識[D].遼寧師范大學,2004.
- 上一篇:非智力因素素質培養中物理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理念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