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歷史早讀課思索

時間:2022-05-29 05:09:00

導語:上好高中歷史早讀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好高中歷史早讀課思索

開設早讀課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視朗讀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路徑。早讀課是一天學習的開始,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然而,如今在高中年級早讀課中“萎靡不振”、“放任自流”的現象較普遍。鑒于此,歷史教師應該怎樣去促使高中學生在歷史早讀課時提高讀書效率,是值得教師認真深思與實踐的事情。

一、做“運籌帷幄巧預設”的將軍

如果課堂是千軍萬馬的部隊,那么教師就是一名指揮作戰的將軍,他不僅要縱觀全局,還要知己知彼、運籌帷幄。只有這樣,才能有獲勝的把握。首先,灌輸思想意識,明確早讀的重要性。“一日之際在于晨。”高一文化課有9門,歷史課一般一周只有3課時,這就需要早讀課來彌補課時的不足;高二文科班選修歷史,成績要納入高考,而理科班即將進行小高考,且理科學生又不擅長背書;而高三就需要早讀課來備戰高考。因此,每周一次的早讀課必須要合理利用起來。葉圣陶先生說:“須在心與眼之外,且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其次,改變“早讀無味”的現狀,增強早讀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搞好早讀,爭取歷史學習的“第一時間”,內容和形式要求“新”、求“好”,最好有“層次感”。只要有興趣,學生讀起來就會有聲音,腦細胞就活起來了,書本知識也就能理解,知識也就容易記住了,良性循環也就形成。最后,加強早讀指導,明確課堂任務。早晨的校園應該是充滿活力的。然而有些教師就像過去的私塾先生一樣,很威嚴地說:“讀書!”學生戒于教師的威嚴,雖然在讀,至于讀什么、怎么讀,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活動,應在每次早讀課前一天就安排好早讀課的任務,如復習某一舊課內容,朗誦某一目錄提綱,背誦某一新課知識等。這樣,讓學生有的放矢,有目標可尋,學習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二、做“竹影掃階塵不動”的仁者

教師僅僅把自己定位于“將軍”是不夠的,他更應該“任其竹影飄搖,悄然隱身,淡化自己,做一個靜靜的傾聽者”,充分讓學生享受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樂趣,自由地進行探究學習,主動獲取知識。一是“背誦默寫”式。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要確立每節晨讀課的目標,且不能好高騖遠。常規做法是背誦上完的新課知識點,即早讀課前20分鐘學生自由背,后10分鐘由教師監督默寫,默寫10道題,每題10分,默寫必須滿70分,不到70分的同學要到教師那里去重新再背。鑒于學生一般都比較害怕去教師那里背書,所以早讀課時他們基本都能有效地背誦。二是“朗誦目錄”式。目錄是對一本書或某一專題內容的概括和總結,簡潔扼要,符合現在考試要求。教師要告訴學生就目錄邊讀邊背、邊背邊想,想此目錄在書本上的相關知識點。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目錄“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學生一讀到此就想到分封制、宗法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等;看到第三課目錄“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立刻就能想到漢到元每個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由于目錄較固定,同學之間提問起來也較為方便,能得心應手地提問對方,學生也比較能產生成就感,所以這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加學生讀書的情趣。三是“齊聲朗讀”式。

此種方法通常為預習課文時和學完課文后整體感知性的兩種朗讀。學前預習朗讀,即選定書中某一特殊重要的段落,如像啟蒙運動的影響等(這種段落一般很重要,但較難以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學生的這種朗讀,可以了解將要上課的大概內容,還可以培養一個班集體的朗讀水平,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后感知朗讀,此種朗讀主要是嘗試讀學案(學案是每一課的知識剪輯,大家同步),一張一張地讀、一課一課地讀,直到讀出理解、讀出味道、讀出感覺。方式有多種,貴在教師要善于總結,找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

三、做“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智者

教師僅僅定位于“仁者”和“將軍”還是不夠的,任何學習和探究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障礙時,教師就需要適時出現,在學生迷茫不知去向時給予指正、點撥,適時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使他們恍然大悟,這有利于高效地推進教學活動。如在朗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目錄時,學生總會將漢到元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混淆,此時教師就應該適時地點撥,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就是要削弱相權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就是要削弱地方的權力。教師畢竟比絕大多數學生的理解能力要強,閱讀范圍要廣,再說術業有專攻,總歸能夠高屋建瓴地把握某一知識點,也就能及時糾正學生所犯的錯誤。因此,在每周只有一次的歷史早讀中,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早讀課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早讀課,內容適量,學生就會量力而行;早讀課,教師監督,學生就會努力去讀;早讀課,花樣多變,學生就會知趣而學。相信只要教師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好“將軍”、“仁者”、“智者”,歷史早讀課就一定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