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07 11:20:11
導語: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屬于一門記載與解釋各種人類進程情況的課程。歷史屬于文化的繼承、積累與延展,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程。把歷史作為一門學科納入教育中展開講學,能夠更好的使高中生了解過往,在課堂中探討問題,激發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提高他們的奮斗意識,提升高中生的整體學習水平與素質。長時間以來,國內高中歷史始終被作為一門副課展開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機械的向高中生灌輸理論,未根據歷史這個學科進行講學,從而影響到高中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不利于講學質量的提升[1]。新課改下,教師對課堂授課的有效性愈來愈關注。針對高中歷史課堂講學來說,要想提升課堂講學的效果,就一定要更新以往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達到調動高中生學習熱情與效果,使他們自主投身到課堂教學當中,提高高中生多方面技能。
二、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講學有效性的優化策略
1.強化課堂教學溝通,構建師生互動平臺。很多人均經歷過這種高中歷史課:教師在教學過程是禁止同學們發問了,避免避免教師的思路被阻斷,并且干擾講課秩序。高中歷史教學需要輕松的課堂氣氛,更要求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嚴謹持續的教學方式并無法激發高中生的求知欲。唯有讓高中生積極聽、并且敢想、敢說,以及積極行動方可更好激發高中生主動學習的觀念,在新課標下,要求在課堂講學中創建一個師生間能夠對話,能夠溝通的平臺[2]。在這一平臺上,教師需要積極自主的引導學生,通過各類問題吸引高中生對歷史教學的注意力,通過各類假設來區分現在和原來,進而激發高中生對歷史的想象力,就高中生而言,需要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疑問,善于建立假設,歷史盡管是客觀的,但在課堂講學中要進行師生之間主觀方面的溝通。2.深化課堂講學成果,提升高中生應用能力。高中歷史學科講學壓力很大,知識量非常大,由此就導致高中歷史成為“填鴨式”教學最嚴重的課程之一。許多高中生對歷史知識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歷史情況僅是片段性的了解,對許多歷史人物的了解僅限于姓名與出生時間。但是,知識的應用能力取決于內容的掌握程度,而內容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論的領會程度。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程教育需要更為深入化,不僅要培養高中生的想象力,使他們仿佛置身在歷史事件中,通過不同角色的轉換、情景替換加深高中生的領悟水平,而且還需培養高中生自己對歷史情況的批判性思維模式,針對歷史事件,不僅不可被動接受,也不得人云亦云,需將自己的見解和歷史事件相統一,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3.更新舊的教學理念。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老師在教學階段始終占據主導位置,高中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在該種環境下,高中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有損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環境下,全面發揮高中生的主體功能是當前關鍵點。為了提升,高中歷史學科教育的有效性,是他們成為教學的主體,把“要學生學”轉換成“學生要學”。比如,在教學“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讓同學們嘗試著自己講述[3]。事先給他們準備的時間,指導他們查看相關信息,在高中學準備后之后,由他們注漿,等高中生講解結束后,教師對高中生的講解予以肯定。接著針對高中生的講解進行發問,采用這種方法來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夠使他們在探索知識的時候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性和教學的有效性息息相關,在喜歡的教學理念下,課堂中老師始終擺出一副嚴厲的表情,一直認為唯有嚴師方可出高徒,唯有在棍棒下方可出人才,這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出現疑問不敢提,擔心回答措施會受懲罰。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升講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唯有師生關系變得融洽了,師生之間方可進行更好的溝通,最終提高課堂效果。因此,作為老師,應積極主動和學生溝通,在課堂中應鼓勵同學們敢于法眼、提問,對高中生的回答應進行肯定的評定,對于一些錯誤的回答不能一棒子打死,需適當予以指導,由此增加同學們的自信,使他們積極自主的參與到教學之中,比如,在教學之前,老師能夠花5min和學生就講課內容進行有效的探討,鼓勵他們積極發言,通過5min的探討,教學氛圍輕松了,縮短了師生之間的間距,從而可以更好的進行歷史授課。5.借助多媒體技術創建歷史情景。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已經得到了推廣,多媒體系統是集語音、文字、圖片、動畫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科技,在高中歷史課程教育中實施輔導教學,能夠再現歷史景象,較好的幫助高中生理解知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學“二次世界大戰”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把這節課的課件,編輯成ppt,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而且,還借助多媒體播放那些與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片段,再現部分歷史場景,使高中生在影片當中知道歷史,調動他們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6.緊扣課標與目標。認真備好每節課是課堂教育的首要環節,只有優秀的腳本,方可呈現出精彩的表演。在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屬于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老師需要圍繞學科標準與教學目標,來認真準備每堂課,應設計科學可行與科學的教育目標。課堂目標并非是擺樣子,其是用作指導教學,目標愈具體,越方便操作。
三、結束語
簡而言之,高中歷史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科,其能夠培養高中生的四邊、創造水平,而且還可以增加他們的閱歷,由此,需要深入研究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學科教育的新模式,促使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常海.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教學研究,2010,33(05):85-89.
[2]張風梅.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63+88.
[3]李靜.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學周刊,2016,(32):147-148.
作者:王波 單位:貴州省威寧縣第六中學
- 上一篇: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策略探討
- 下一篇: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及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