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2 11:11:00
導語:歷史人物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人物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觀點,采用恰當的方法,通過人物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是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現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學科要求,是歷史課進行人物教學的前提
歷史人物是指在歷史發展中有重大影響、起重大積極作用或消極作用的人物。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盡管經歷了不同的社會形態,過程錯綜復雜,但都離不開人的活動,每個時代、每個王朝、每個國家都要推出自己的代表人物。正是這些人物的所作所為加快或延緩了人類歷史的進程。正確講授和判別各個歷史人物及他們從事的活動,是我們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行中學歷史課本中介紹了中外歷史上許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科學家。課本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使不少歷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學中對歷史人物“正確地、具體地、實事求是的給予敘述和評價,對歷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進行分析和批判”,是我們歷史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依據大綱要求,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圖文系統,準確地講述和評價課本中涉及的各類人物,激起學生強烈的愛憎感情,對學生進行理想及人生觀教育。
二、充分利用課本,是歷史課進行人物教學的途徑
歷史課中的人物教學,既不能用數理學科演繹推理的論證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實驗那樣的手段,必須充分發掘課本中的圖文因素,充分利用圖畫的形象直觀性和文字的生動具體性等特點,去描述人物的神態、特征及其活動,使學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經過一定的心理活動,讓歷史人物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接近于歷史的基本面貌。
a.描述圖畫,趣化人物形象。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眾多,一些重要歷史人物還附有圖畫。這些圖畫從各個不同側面展示了重要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圖文并茂,學生喜讀易學,為教師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借助這類圖畫,對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進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體地再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生頭腦里形成鮮明的印象。如講《劉胡蘭英勇就義》圖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邊觀察圖邊講述,這位十六歲的年輕共產黨員,穿著普通婦女樸素的上裝,短頭發迎風略吹向后,雙目炯炯有神,面對敵人鍘刀毫無懼色,對革命充滿信心。這樣,學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關于“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受到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對歷史人物的語言描述不同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為前提,結合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和具體史實進行,要實實在在,合情合理,不虛構,不篡改。
b.賞析引文,活化人物品格。為了使學生對歷史人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課本中或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言論、著述,或引用經典作家對該人物的褒貶之詞,是我們講述和評價歷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料。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人物的活動,對這些引文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誦和賞析,對于展示人物的個性,表現人物的精神,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講秦末農民起義時引“帝王將相,寧有種乎?”講譚嗣同殉難時引“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講張自忠時引“為國家民族死亡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有益處。
C.遷移概括,強化人物活動。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活動過程,或以時間推移為順序,或以地域轉換為線索,都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要客觀地展現歷史人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就必須對其歷史活動進行階段性揭示和評論。教科書中對歷史人物的敘述呈點、線、面,散見在各個章節,有詳有略,有主有次。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掌握課本內容,了解人物活動,除描述圖畫,賞析引文外,還應根據教科書對于人物活動的敘述分階段分方面進行綜合歸納,圍繞人物圖像敘述人物活動,在敘述人物活動中再現人物圖像,圖文結合,相得益彰,或教師綜合,或學生復述,在綜述人物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化,完成歷史人物教學的德育任務。
三、正確指導評價是歷史課進行人物教學的重點
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復雜多樣的,從縱的角度看,一生變化起伏,具有階段性;從橫向看,在同階段,也可能有不同性質,不同方面的活動,具有多重性。在歷史人物教學中,除采用多種方法講授外,更為重要的是正確指導學生評價。在階級社會里,評價歷史人物主要是由他們的社會實踐和思想主張所反映出來的社會關系、階級關系,評說他們在當時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評價中培養學生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在歷史人物評價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進行評價:
a.功過評價法
凡需評價的歷史人物,有些是具有兩面性,即功過兼有,所以評價歷史人物須從功與過兩方面考慮。有的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并存于同一時期的不同方面,有的則分別存在于不同時期,呈現前后變化。教學中要將其活動分解為幾個方面,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該肯定的肯定,該否定的否定。例如:康熙皇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一方面重視農業生產,為鞏固清朝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仍興文字獄,壓制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前者是進步的,適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后者是消極的,表現了清王朝的腐朽沒落。
b.階段評價法
歷史人物的思想行為隨歷史的變化而變化,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也隨著變化。或由好變壞,或由壞變好,好壞相間。評價跨越不同階段的歷史人物時,應引導學生應用階段論,根據歷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動,分為幾個不同階段,結合所處的歷史時代和歷史環境去評價其功過是非。例如:陳獨秀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為陣地開展新文化運動;1920年,在中國建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陳獨秀對國民黨右派一再妥協退讓,對大革命的失敗負有重大責任。在歷史教學中用階段評價法評價歷史人物,既可避免對歷史人物不分階段,不分功過的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的片面性做法,又可培養學生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C.分析評價法
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在階級社會里,人都是劃分為階級的,人們從事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宗教的活動,無一例外都代表其所屬的階級利益。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歷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傾向,并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揭示其階級內容和階級實質,既不能籠統地進行綜合或加減抵消,也不能互相取代,以瑜掩瑕或以瑕掩瑜。例如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的羅斯福,當時雖然通過采取恢復銀行信用,調整農業等措施使美國經濟得到緩慢的恢復,但他畢竟是資產階級政治代表,只是“稍微抑制一下個別最不受抑制的資本主義利潤的代表者,稍微加強一下國民經濟的調節作用”。由此,對其新政既不能評價過高,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引導學生用歷史的、階級的和邏輯的分析方法,全方位地立體地分析和考察歷史人物的活動,給予客觀的評價,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
d.定性評價法
歷史好比是個大舞臺,歷史人物好比舞臺上的某個角色。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多方面的,社會的曲折發展變化,決定他們活動的復雜性,但這些活動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給予總的評價定性,然后圍繞這一定性對人物的活動的敘述具體化、形象化。如南宋時的岳飛,他的活動表現為多方面:寫過詩詞,忠于皇帝,還鎮壓過農民起義,但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矛盾分析,岳飛首先是一個抗金將領。如近代史上的龔自珍,課本在開頭就用“是道光時候的思想家和詩人”一句定性評價,概括了他的一生。然后在課文中進行比較細致、全面地闡述。總之,對具體人物要具體分析,在功過之間,抓主要方面作定性評性,不要“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以上諸種方法,只是從某一特定角度確定的評價方法。其實在對每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中這幾方面的因素都要予以考慮,進行綜合運用。
四、開展課外活動,是歷史課進行人物教學的補充
進行人物教學僅僅依靠歷史課堂是不夠的,還必須針對學生身心特點,有序地設計和開展課外活動,以豐富學生的歷史人物知識,拓展學生視野,補充課堂教學不足。
a.舉辦歷史人物圖片展覽
開學初就有準備地組織學生搜集有關歷史人物圖片,然后分階段、分方面進行綜合整理,并在圖片上編寫好人物活動的文字說明,然后通過辦墻報等形式面向全班或全校展出。這樣,不但密切地聯系了課堂教學,加深了學生對課內所學人物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并且滿足和發展了學生在歷史人物學習中的興趣。
b.撰寫重要人物小傳
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內容學完后,教師根據大綱要求選擇重點人物,布置學生寫人物小傳,要求學生在寫作中要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補充一些有關內容。這樣,學生既可進一步掌握教材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寫作歷史小論文的能力,為將來進行歷史科學的理論研究奠定基礎。
c.召開歷史人物主題班會
以班級授課為主要形式的學科課程是從書本到書本,學生所學的有關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評價是前人已有的或現存的結論,具有明顯的封閉性。為了開拓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可利用活動課組織學生圍繞對人物的某一活動和某一評價召開主題班會,展開深入討論,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掌握評價人物的正確方法,提高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開展學科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擴展和延伸,教師要加強引導,使歷史人物的教學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在活動課中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歷史學科課程的內容,在活動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上一篇:歷史地名教學價值論文
- 下一篇:歷史意識培養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