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后悔錄中的女性形象

時間:2022-05-21 09:31:00

導語:小議后悔錄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后悔錄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發表于2005年的長篇小說《后悔錄》是廣西文壇主將東西的又一力作,小說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不僅在于塑造了一個悲劇人物曾廣賢,還在于通過塑造眾多女性形象,來展示那個特殊時代人們的情感生活變遷,以及生活在禁欲時代和縱欲時代中的不同女性的抗爭與困境。她們的存在,加劇了曾廣賢的悲劇性,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關鍵詞]東西;《后悔錄》;禁欲;縱欲;女性意識;抗爭

桂西北文學的主將東西,其小說特別擅長描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性。無論是《沒有語言的生活》中的蔡玉珍,還是《耳光響亮》中的牛紅梅表現的都是在不同的困境中不斷掙扎的女性。200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后悔錄》,作者更是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通過對不同女性命運的書寫來反映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情感生活和情感變遷。而這些女性都是和男主人公曾廣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她們的存在,推進了故事的發展,使得曾廣賢的命運顯得更具有悲劇色彩。

一、吳生:性別遮蔽時代的犧牲品

吳生,曾廣賢的母親,悲劇種子的播撒者,性別遮蔽時代的犧牲品。由于參加了一個學習班而導致性潔癖。從此不僅自己堅持十年來過著禁欲生活,還用自己認為高尚的思想來教育孩子,從而使曾廣賢接受了扭曲的性教育,導致曾廣賢對性充滿不潔感和恐懼感,并最后發展到縱欲時代的性無能。丈夫曾長風因為她的“高尚”而忍無可忍,終于受不了性苦悶而背叛了她,因為無法忍受丈夫,決定與丈夫分居,搬到單位去住了。在單位里卻遭到了“領導”的騷擾,認清了領導流氓的真面目。就在那一刻,支撐著吳生過了十年性禁閉的信念沒有了,領導的光輝形象沒有了,靈魂所依托的精神支柱也崩潰了,甚至自己努力了十年在孩子面前所樹立的“正面形象”也喪失了。她不愿意相信曾經給她灌輸過革命純潔高尚思想的領導原來是如此虛偽,她不愿意相信自己所堅信的世界是如此亂七八糟,她不愿意自己努力了十年在孩子面前所樹立的“正面形象”被自己“破壞了”。于是她無奈地選擇了死亡。

在那“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年代,女性在尋求新的身份認同感時不得不服從于國家、社會主流意識。女性和男性一樣響應國家號召,工作和生活都是聽從國家所安排的分工方式和分配方式,只有這樣,女性才會被告知與男性是平等的。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到處都彌漫著平均主義和禁欲氣息,而同時性與性別意識會不斷提醒人們差異、欲望、權利的存在,會使人們對既定的社會性別角色和國家至上觀念產生懷疑。因此,在國家至上、國家主義的規范下,個人的利益、興趣、欲望都在這種規范的要求下予以合法地拋棄。而將此發揮到極致的是“”。

在的特殊時期,正常的人性和合理的欲求遭到殘酷的壓抑,心靈和思想被時代的罪惡所扭曲,“”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的正常思想和正常生理欲求被社會否定,從而形成了一種畸形的人生觀、價值觀。曾廣賢的母親吳生就是一個典型的“極端者”。她把丈夫正常的生理需求看作是流氓的行為,與自家那兩只狗沒什么區別。“她就是覺得臟,覺得一個高尚的人不應該干這個,這都是她的領導灌輸的。”吳生在“領導”、社會的改造下,成為一個“無性的女人”。

吳生是最努力地適應社會的人,她扭曲了自己的情感、婚姻、世界觀、價值觀來迎合社會,所希望得到的也就是社會的認同和人們的認同。她十分努力地想要做一個在當時看來會是思想純潔高尚的人,最終卻是最快走向死亡的人。作者塑造這么一個典型形象,通過她的堅持、崩潰到死亡來啟示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思考。一個最符合當時價值標準的人卻是以最悲慘的結局告終。吳生這一女性的悲劇透視出作者對在的特殊時期人們普遍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的質疑,作者對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歷史的質疑,以及非正常的社會對人們正常思想、正常欲求的戕害的反思。

二、趙山河等:掙扎于女性意識的泥淖

趙山河,吳生丈夫的情人,是一個富于反抗、敢于追求的女性。她的生存哲學是無論外界壓力多大,無論社會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如何,她都不會只是默默的忍受。曾長風由于受不了常年的性苦悶而將眼光投向了當時還是姑娘的趙山河。對于曾長風的追求,趙山河并不因其是“資產階級少爺”而逃避,而是大膽的接受他,成為他的地下情人。

趙山河無疑是作者肯定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某種理想,但她的結局卻也是以悲劇告終的。她一直都在不斷的抗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最終也沒能如愿。她的結局悲劇性在于她的女性意識還比較弱,她雖然有反抗意識,卻缺乏獨立精神。她的反抗僅僅體現在婚姻與擇偶方面,當丈夫不能滿足自己時,她所尋找的出路僅僅是找回以前的情人。而一旦情人倒下,她也就成了斷線的風箏。

不僅是趙山河,池鳳仙和陸小燕也是具有一定女性意識的女性。池鳳仙不顧曾廣賢資產階級遺少的出身,為了他放棄了留城的機會到鄉下插隊,放棄了女孩子的驕傲與矜持,她大膽、主動地表白讓曾廣賢措手不及。池鳳仙告訴曾廣賢:“我們都不是學生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作主了。”但她卻被因為性無知和恐懼的曾廣賢看作是流氓。由于對曾廣賢的失望她接受了于百家的追求。他們在草垛里野合被抓了現場,挨當眾批斗。但是,池鳳仙卻一點也不畏懼,不后悔自己的行為,她敢于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曾廣賢想安慰她時,她堅決表明:“跟百家是我自愿的,哪怕他們拿我去坐牢,拿我去槍斃,我也不后悔。……”“你就是把我和百家的事拿去廣播了,我池鳳仙也不害怕,你什么時候看見我害怕過?”池鳳仙的種種言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叛逆而勇敢的女性形象。相比起來,陸小燕也毫不遜色。因為自己的男朋友的母親不喜歡自己,嫌棄她身上有動物的味道。覺得心里不平衡,一氣之下就選擇了正在坐牢的曾廣賢。她的選擇看似荒唐好笑,其實不然,她的行為背后也有女性意識中的反抗意識。首先,她肯定自己,并不因為男朋友的母親的嫌棄而放棄自我、否定自我。其次,她選擇的并不是一個“成分好”,“正派”的人,而是因為“強奸罪”而坐牢的勞改犯。第三,她選擇了與她同一行業,在動物園當飼養員,身上有“動物氣味”的曾廣賢。她的行為對于別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她卻以這種“不可思議”的行為與社會、命運和人們的觀念抗爭。

這兩位女性的行為雖然都體現了一定的女性意識,但是,當事情的演變不像她們所想的那樣時,她們的反抗也顯得虛弱了。當池鳳仙和于百家返城后,池鳳仙本以為他們的愛情是堅固的,是可靠的,但現實卻還給她一記重重的耳光。于百家的背叛,使她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徹底崩潰了。她無奈的嘆息道:“像我們這種一起挨過批斗的都經不起考驗,那還有誰的愛情經得起考驗?這個社會怎么變得這么自由了?”社會的變遷、轉型她來不及適應,就只能在女性意識的泥淖中掙扎而已。

她們的行為都只是基于對一個男人的失望而將希望寄托在另一個男人身上,缺乏獨立精神,以對一個男人全心全意地付出感情來實現自我價值,她們都在不斷尋找一個能賦予她們安全感的男子漢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因此她們的反抗也就顯得虛弱了。也正是由于她們所生活的時代,決定了她們的覺醒和反抗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三、張鬧:開放時代女性的自我迷失

張鬧與池鳳仙、陸小燕是同一時代的人,成長于禁欲時代,接受了特殊年代的教育。社會轉型后,她卻蛻變為“欲望”的代言人。張鬧是一個漂亮到“找不到恰當的字來形容”看上去連女人也會心動的,會跳芭蕾舞的女人。她的長相和身體在曾廣賢的眼里是完美,無可挑剔的。她能讓對性極恐懼、無知的曾廣賢想入非非,竟想趁夜里潛入她的房間強奸她。她的魅力是無窮的,她的魅力竟使她的表弟趙敬東飽受欲望的煎熬,最終因與狗發生關系而羞愧自殺,使曾廣賢成為“強奸犯”而坐了十年牢。她以這樣的優勢迎接轉型后的社會。張鬧經歷了從思想禁錮到改革開放后思想解放的歷史過程,正是由于轉型后的社會是一個思想解放,一切都是建立在金錢、利益、欲望的基礎上的商業時代,“自由的社會”使她的身體和欲望都處于“自由狀態”。思想的“解放”也使社會變成了類似于西方國家的“性自由”、“性糜爛”的縱欲時代。而生活在縱欲時代的張鬧卻是將性和愛完全分離。只要她愿意,她可以與任意一個男人發生關系,她還大言不慚的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反正我可以同時愛幾個人”,她與男人發生性關系,不一定要有愛情,也不需要婚姻。她認為:“睡覺歸睡覺,結婚歸結婚,我可以跟許多人睡覺,但他們不一定都是我的丈夫。”

其實張鬧一開始并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她也曾是一個抱有美好理想的人。在少女時代,她對愛情也是向往的,憧憬的。她曾對曾廣賢有過好感,暗示過曾廣賢向她表白,但是由于曾廣賢的懦弱、無知,錯過了機會,也使她錯過了一段美好的感情。曾廣賢夜闖她的房間,使她驚慌失措,驚動了別人,于是曾廣賢被抓了“現場”。也由于這樣,她變成了人人可以辱罵的“爛貨”,不能演吳瓊花,不能再跳芭蕾舞,沒有人敢跟她來往,沒人敢跟她談戀愛,她的情感和身體都受到了嚴重的壓抑。社會的變遷轉型,使她的感情和身體得到了釋放,但也創造了讓她充分放縱自己的身體和欲望的機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策的改變,物質的不斷豐富,人們內心深處對物質的欲望漸漸膨脹起來,生活的改變、社會的變遷至使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金錢和利益成了聯系人們感情的紐帶。張鬧當初因無知而誣告了曾廣賢,害曾廣賢坐了十年牢。這十年時間張鬧已經變成不是原來的張鬧了,她的思想和靈魂都在金錢的誘惑下改變了。政策改變后,她知道政府會將價值兩百萬的倉庫還給曾家時,她就馬上采取行動了,她為曾廣賢翻供,在曾廣賢刑期快滿時,親自將他接出來。讓曾廣賢認為當初她不是有意要害他的。曾廣賢出獄后,她就憑借著自己的相貌、身體優勢而勾引曾廣賢。這時的張鬧已是一個充滿了陰謀和謊言的人了。為了金錢張鬧不惜騙曾廣賢結婚,為了所謂“生活檔次”不斷地更換有權有錢的男人,以至到最后連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誰都搞不清楚。“張鬧從純真少女變成滿懷陰謀、謊言、背叛的放蕩少婦的過程,也恰逢中國社會打破禁錮、解放思想的歷史過程。她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對人靈魂的侵蝕,也把作者審視歷史的警惕延伸到了當今社會。”(1)

《后悔錄》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反思的不僅僅是女性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困境與抗爭,而是女性在強權政治和社會歷史中的嬗變與失敗。作家對女性在強權政治下受壓抑和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是深切同情的,也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著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對女性思想的侵蝕。小說通過這幾位女性人物透視出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上,不同時代對其造成的不同困境。同時東西將禁欲時代和縱欲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通過這幾位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曹成竹.游走在身體與歷史之間——《后悔錄》的敘事策略[J].閱讀與寫作,2007(9).

【2】俞琦.我國女性婚戀觀的變革[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4).

【3】孫德喜.欲望的膨脹與愛情的迷失——論閻真的長篇新作《因為女人》[J].作家品研究,2009(5).

【4】徐艷蕊.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二十年[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