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綜述

時間:2022-05-29 05:13:00

導語: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綜述

在全國新課改浪潮的推動之下,河南省于2008年拉開了新課改的序幕。而筆者作為一線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歷史教師,接觸新課改不覺已有兩年時間。在這兩年時間里,感覺收獲最大的就是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是指一種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是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使用最多的形式就是教學課件。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它應用于教育,無論在開啟學生智力、刺激學習思維、增長學生才識等方面,還是在組織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都顯示出優勢。

一、多媒體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1.提高歷史學習的興趣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比較喜歡豐富多彩的東西,對于單調、枯燥的講解一般沒有什么興趣,這造成不少中學生盡管喜歡歷史,卻不喜歡歷史課。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包括文字(課文中的知識點、材料、思考題等)、圖片(照片、畫片、地圖、連環畫等)、視頻(電影剪輯的歷史鏡頭、藝術再現的歷史場面等)等多種材料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2.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歷史教學內容往往比較繁雜、抽象,時間、空間跨度比較大,對中學生來說,學生主要依賴老師的講解,然后記筆記才能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這無疑不利于獨立性、創造性的培養。因此,在傳統教學中,歷史教學的效果不是很好,不少學生平時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學習,只是在考試的時候花幾天時間死記硬背,考后又全部忘記了,歷史教學的成效不大。而使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再現歷史的某些鏡頭,一個生動的形象或過程通過多媒體表現出來,勝過教師長時間空口無憑反復的解釋說明,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例如新課程標準將《歷史》必修分為三大模塊,其中《歷史》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進程,以及涉及政治、文學、藝術及其他自然科學內容的。多媒體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相對多的知識量,將屬于不同領域的內容,以各種不同的現代化方式展現出來。同時,這些方面的知識又存在互為因果的聯系,它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完整的歷史知識系統。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通過圖表、動畫,使復雜而抽象的知識形成聯系,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3.節省課堂時間多媒體教學也節約了課堂時間。講課過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資料時,原來要寫在黑板上再講解,而用多媒體只需點擊一下就可完成,并且字體的大小、背景、顏色等都可根據具體情形而變化,不用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寫個不停,不需再讓師生忍受粉筆末的污染。節省的課堂時間可以留下來充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師不再苦于時間不夠用。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誤區

1.呈現內容過多,學生目不暇給。運用多媒體呈現信息量的速度快,學生的思維常常在學習中跟不上教師的講解,跟不上信息呈現的速度。許多學生沒有時間做筆記,更沒有時間對不太理解而且需要理解的問題進行咀嚼思考。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陷入被動,最終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

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互動性一些初中歷史教師從組織教學到教授,從練習鞏固到作業,從導入到評價,都由計算機多媒體包攬。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前設計好了上課的思路、步驟。上課時,計算機多媒體涉及到的內容必須講,未涉及的內容不講,全然不顧學生主體性及學生差異。教師變成了操作員、解說員,一節課像流水作業似地完成。計算機多媒體代替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強化了教師的主導性,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性。這種教學方式與以前相比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只是以教師為中心演變成了以計算機和教師為中心,更強化了初中歷史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

3.無效媒體的誤用。多媒體是用來輔助教學的,但是有時候容易出現多媒體的利用效率不高的現象,如有些媒體的作用是相似的,同時用上就會顯得重復,浪費時間。更嚴重的是個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加上了某些媒體文件,在上課時也用上了,但缺乏引導,讓學生感覺很突兀,難以接受。而且使用時也僅僅是簡單地展示,實際上沒有充分利用它們為教學目標服務。如在上《發展的亞太》時,某個教師向學生展示了有關東盟的某些圖片,然后直接跳到課文的下一目,讓學生在看圖片的時候自己學習有關東盟的一切知識,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展示之前提出某個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在展示的同時也進行一些講解,之后再對前面所提的問題進行提問、總結,這樣效果就會好一些。

三、對策

針對上述的多種誤區,教師應該注意糾正,揚長避短。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學生依然是課堂的主體。新課改下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念。注意師生角色轉化,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增強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教師要扮好導演的角色,由于不少歷史現象距離今天的生活比較遠,在創設歷史情境時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在解決歷史問題時也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材料,需要教師的評價和鼓勵,才能讓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同時也是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